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构建和谐校园 发展学校教育

时间:2015/5/2
一、创建和谐校园的本质意义。
    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学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和谐社会过程中,学校作为文化机关应该率先垂范。
在校园中,应该本着关爱为先,表扬为主,实施“以人为本、以德育人”方略。好让教师和学生在关怀温馨和谐的环境中,一起成长。心理学家的研究告诉我们,“和谐的环境,赞扬正面的说话,以身作则的良好典范,都是每个人健康成长的正面因素”。相反,诸多批评、弹劾、惩罚,只有累积埋怨,一个单位、一个集体、一个社会的和谐就难以保证。建设和谐校园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学校师生员工如果人际关系和谐了,每个人都会精力集中在学校的发展上,学校创优目标就会加快实现。建设和谐校园是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需要。和谐优美的环境是培养美德,陶冶情操,给人以前进的动力,我们也得必须重视校园环境建设,如:搞好美、绿、净化,艺术化、政治化校园环境,促进校园内所有的人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也是建设和谐校园重要因素之一。    
    二、建设“和谐校园”必须具备的条件
    1、建立民主法制。学校首先要制订一套师生共识的管理规章制度,并加强学习,熟练操作。如果大家乐于遵守,实现自律,相互监督。时间长了就会形成优良风气,打造出“和谐校园”。
    2、建设丰富的校园文化。如:如政治、艺术、园林美景融为一体文化的校园文化。陶冶教师和学生性情。激发师生和谐共进。
    3、创造优质学习环境。校园规划 “以人为本”,为教师提供必备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和完备的配套教学设备设施,满足师生教与学需求。
4、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平台。学校开设教育、教学、科研信息网络,实现学校之间、教师之间资源共享。例如:课改资源共享,课件资源共享,备课资源共享等。集思广益,学之所长,补己之短。
5、加强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校、教师与家长、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沟通与联系。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优势发展学校教育。
  三、建设和谐校园主要抓好四个方面。
  1、加强管理。管理有序、秩序良好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加强管理又是创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措施和教书育人的重要条件。学校首先要加强班子建设,建立健全各部门专业化的管理机构,以公平的原则创造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如合理的教育教学效果评价方案、教改方案、奖教奖学方案等。围绕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如评优、职称晋升、财务收支等,建立公正、公开、透明的管理机制,健全和落实教代会、校务公开制度,给予教师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和民主平等、团结尊重的校园环境,从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在校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蓬勃的奋发力和旺盛的奋斗精神。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校长任人唯贤,身先士卒,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实施集中领导,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坚持刚性制度约束与人性化的人文管理和谐统一,改变单靠“硬性”的行政指令要求教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做法,在合理合法、坚持原则的基础上,把各种任务、要求和教师的感情、利益、发展需要结合起来。调动所有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各自管好身边的人和事。  
    2、开展校园文化、校园环境、校园安全“一体化”活动。完善学校的教育设施,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谐的校园文化,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乐园。学校的每一个橱窗、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每一盆花都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好教材。如校徽、国旗、校训、名人画像、名言警句时时刻刻鞭策学生热爱祖国,牢记国法校规,为中华之富强而努力读书;有专业特色的图书阅览室、实验室、科技活动室、电脑室、多媒体教室等每每提醒学生该学什么,该练什么,并为学生提供刻苦钻研的场所;艺术节、校园网、英语角、校报、作品展等活动及各类比赛给予学生展现风采的舞台。校园内形成有特色的、和谐的、健康的育人氛围。
为了维护稳定的校园环境、良好的治安环境、规范的法治环境、安全的学习环境,学校有必要开展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校园暴力,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如加强学校的保卫工作,开展安全急救演练,完善“安全管理规定”,制订“突发事件应急措施”,开设心理辅导室和咨询信箱,进行学生青春期教育等等。同时,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以耐心和爱心感染学生,教育、激励学生;减少、避免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矛盾,与学生平等、友好地相处,创建稳定、安全、宽松、宽容、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是快乐的,教师是幸福的,每个人都工作得顺心、学习得用心、生活得安心、相处得开心,这无疑是和谐校园追求的理想境界。
  3、开展和谐的“教”与“学”活动。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教”与“学”是统一于教育实践中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和谐的实质就是使教育的节奏与学生发展的规律相符。 首先,学校各种教学安排、教学活动既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学生的身心成长一致,激活学生内潜的学习兴趣和愿望,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又要为学生“学”的过程创设良好的外在环境,如必备的学习设施与材料、良好的条件与氛围等。其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对学生的发展起导向作用,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条件,做好服务工作。教师必须因材施教,对教育教学目标的确定、教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教育教学措施的设计、教育教学时空的安排、教育教学情境的设置等进行合理调控,使之积极地和应学生各方面的发展。第三,以“爱”建立和谐的师生互动。爱,是教育的前提。因为有爱,教师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以无私的奉献帮助学生,以高尚的道德情操、优良的个性品质影响和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引导学生。教师的情感,教师的举手投足成为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每时每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灵。教师的每一份评语、每一句话都将成为学生成长的及时雨和催化剂,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学生对教师充满感激,心悦诚服,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在老师的关爱和宽容中自觉学习,自主管理,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行为指导,以《小学生守则》为活动准则,积极开展“文明班”、“先进班集体”、“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等评比活动,把自己的行为置于学校和班级同学的监督下,逐渐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在管理中调节自我,在学习生活中完善自我,养成“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素养,形成友爱诚信、和谐奋进的班集体,共同打造和谐校园。
  4、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的和谐关系。
  协调好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间的关系,使三方教育“目标一致、功能互补、配合密切”。 儿童最先得到的是家庭教育。学校应充分发挥家庭教育所独具的优势,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劳动教育等等。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关心他人的意识,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另一方面,指导家庭,帮助家庭建立起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召开家长会,建立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综合素质和教育水平,使家长积极有效地配合学校教育,将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率。除了家庭、学校,影响学生,第三个是就社会。社会是一个大染缸,会对学生产生各种影响。学校有责任与社会各界密切联系,鼓励开展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活动,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违法团体;充分利用各种有意义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减少和避免思想腐蚀性东西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像民警、交警进学校,组织学生参观禁毒展览,交通安全图片展览。一起构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合力打造和谐社会的有效途径。
    总而言之,和谐校园是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是人才的摇篮。让我们响应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号召,全力构建稳定、法治、公平、有序、文明、向上、宽松、协调、包容的和谐校园,培养身心和谐,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为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