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实施校本行动研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2015/5/1
行动研究理论,诠释了由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具体步骤包括计划——行动——观察——反思。校本教研正是以行动研究理论为基础。
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主要任务。行动研究的目的侧重于当时当地情境的改善,而不是理论的发展、普遍规律的发现。研究者基于实际工作情境发现问题,将它直接或间接地发展为研究课题,并将可能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作为变量,然后系统地在研究过程中逐个加以检验。研究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的结果也就是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要求行动者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彼此相互协作。传统的研究中研究者只负责研究,行动者只负责工作的执行,研究结果的应用者只是应用而不去研究,不管其应用的理论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行动研究避免了传统研究的这个缺点,将应用者、行动者和研究者合而为一。这种多向的参与,也缩短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产出与应用之间的距离。
研究具有动态性,即行动研究过程中可以随时根据研究情况边实践进行修改,不断修改研究的假说与研究的方法,甚至更改研究的课题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所以,行动研究并不强调某一套专门的研究技术,某一种固定不变的程序原则,而注重各种研究方法、技术的灵活和综合运用。
二、关于校本教研方法
①发现问题
校本教研研究的“问题”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实际教学问题、真实问题、自己的问题。教学问题可分为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两类,理论问题是针对“是什么”提出事实问题和针对“应该是什么”而提出的价值问题;实践问题则是基于事实问题与判断、价值问题与判断,针对“怎么做”而提出的问题。
②设计方案
这里讲的主要是指解决教学问题的一种假想、策划及行动方案。假想是要凭借一定理念的引导,借鉴他人的经验,对解决问题的结果,作出推测的判断;策划,是根据假想,设计出教学行为变革的具体策略及步骤。这种策划虽然是主观性的,但必须有科学的依据,必须服从于“问题的解决”。
③行动研究
行动是设计方案付诸于实施的过程,对教师而言,行动意味着改革、改进和进步。这种行动要注意的问题是,要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并在在研究中去改进;要发现和寻找各种新的可能性,积极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达到目的的最佳途径和最佳策略。
④总结反思
某一教学问题研究基本结束,必须进行总结,这一总结既是这一问题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研究的中介,需要整理和描述问题研究的概况,评价和解释,反思和重新设计。
上述四个环节构成了校本研究的相对完整的一个研究模式,这个研究模式可以以一个学段、一个学年为单位,也可以以一个单元、一节课为单位。校本研究过程就是“发现问题——设计方案——行动研究——总结反思”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过程。
三、关于学校管理
我深深感受到学校加强科学管理,深化管理体制,创设良好融洽的工作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尤其是从师生需求入手,提高学校管理的实效性,坚持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最大限度提供服务和保障;对学生的安全和学习、生活关心、爱护和服务。
学校实施人本管理,坚持“教师为本”的原则,更加关注、关心、尊重每一位教师的成长、发展和生活,为每一位教师营造自身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激发他们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学校坚持制度管理,从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教师和班主任四个层面上分别加强管理。四个层面既自主合作创造性地开展好各自的工作,又做好服务和指导检查工作,提高管理效益。不断修改和完善规章制度,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从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教育科研、服务育人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