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更新教育观念 提高教师素质

时间:2015/5/2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高职教师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当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互动意识、角色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和品牌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时值21世纪初,教育领域的各项改革不断深化。社会对人才需求变化的紧迫性,促使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必须重新定位培养人才的战略。在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上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不仅涉及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而且涉及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作为高职教师,我们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应当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创新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互动意识、角色意识、终身学习意识和品牌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身素质。
       一、增强竞争意识,充分认识优胜劣汰的价值
       在当今世界里,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充满竞争。竞争促使事物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竞争的结果必然是优胜劣汰,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高职教育体制的改革,必然打破教师的“铁饭碗”。优胜劣汰将能者上,庸者下,代替“教师终身制”。面对改革的重新“洗牌”,高职教师应当增强竞争意识,在优胜劣汰中求上进,图发展,去实现自己的价值追求
       二、增强忧患意识,努力打造自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把人才划分为三类,即党政人才、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打破传统的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另外,事业单位正在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促进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人事制度改革。面对“铁饭碗”的打破,取而代之人才评价标准和用人制度,高职教师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努力打造自己,去迎接新的挑战。
       三、增强创新意识,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
       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深化,根据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学模式必须在内容、结构和指导思想诸方面有所创新,才能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人才,高职教师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实训、教学气氛、师生关系上进行创新,实现知识和技能成功地迁移至学生,完成就业素质的培养,达到高职教育的目的。
       四、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学质量
       质量是企业永恒的话题,教育业也不例外,能否培养出被社会所吸纳的人才,也面临着教学质量问题。高职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整个教学过程及其每一个环节的改进,也有赖于参与教学的每一位成员的努力。从现代教育观点看,衡量教师的教学质量,主要的不是看一个教师教给了学生多少现成的知识,而主要是看其在教学中是否教会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即认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每一位教师在自觉遵守教学原则前提下,增强质量意识观念显得尤其重要。
       五、增强服务意识,全方位服务于学生
       为社会服务是教师任务之一。从广义看,是教师应当运用已掌握和创造的科研成果,通过学术报告、科技咨询、培训人才、推广新成果、新技术等形式直接为社会服务。从狭义看,是教师面对面为学生服务。学生是教师存在的前提,没有学生也就失去了教师存在的意义。教师应把学生当成自己的衣食父母,从思想上、道德上、精神上、知识上、心理上全方位服务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地发展。
       六、增强互动意识,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相互平等和互动的关系。教学课堂不再是由教师一统天下的课堂,而是一个由师生共进的园地。师生间可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畅所欲言,在教师充分发挥指导作用的同时,学生也是课堂的主人,每个人都有权利和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也都有义务尊重他人的发言。师生的认识不是如出一辙,对不同的观点,师生都可以作自己的选择。所以高职教师应增强互动意识,建立相互信任,以诚相待的师生关系,才能体现学术的客观性和求实性,才能体现学生的创新能力。
       七、增强角色意识,同时扮演多重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我国古代较早对教师角色行为、义务权利比较精确的概括。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进步和要求,教师这一角色又有了新的变化;确切地说,是赋予了更新更多的内涵,从而使教师在人类社会生活中担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评定者的角色;在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技能、解答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方面,扮演父母、长者角色;在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远大理想上,扮演精神灵魂塑造者的角色;在日常生活中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
       八、增强终身学习意识,不断提高知识素养
       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步入知识经济时代,世界各国都在倡导“终身教育”,作为传播知识的教师,面临知识更新换代频繁,要想教育好学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步伐,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努力提高自身的知识素养,用“渊博”的知识去肩负培养新世纪新型人才的重任,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九、增强品牌意识,做好学科代言人
       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可见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专门人才的重要使命,必须具有扎实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和能力素质。因此,做一名优秀教师应当既是学术方面的专家,又是培养造就人才的行家,在教学实践中应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注意自己的道德修养,处处以身作则,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教好书,育好人,努力塑造良好品牌形象,做好学科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