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如何建设民主和谐的校园文化,营造积极向上育人氛围,教育工作效果更加有效,这正是每个教育工作者应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听了首都师大孟繁华教授的讲座后更是深有体会。
个人的合理定位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前提。长期以来,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尤其将和谐的关键定位于关注各种关系的和谐,注重协调关系,以期达到和谐的局面。的确,协调好各种关系的确是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重要方面,但我们不应忽视个人的合理定位才真正是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的前提。要知道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建立在在个人和谐的基础上,而个人的和谐需要自己合理的定位。
良好的人文素养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教师的人文素养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包括按照职业要求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学生的关系。其外在表现为正直的人格、丰富的情感、科学的价值观和认真的工作态度等等。教师的人文素养确实是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
消费服务观念是现代 学校和谐校园文化的核心思想。现代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消费服务观念和消费者至上的思想。教育被视为一种服务,学生及其家长、社会成为“消费者”,而学校的教师也成为内部的“消费者”。这就是和谐校园文化的充分体现。
学校精神决定了和谐校园文化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不可缺少的,它受学校所在区域特定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其形成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实际出发,在建设和传承学校精神过程中,可以发挥历史名校的育人传统、爱国爱乡情怀、道德教育的主题思想和地域文化特点等等。同时,学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工作方式、学校制度的建设、学校构建的人际关系、学校倡导的核心价值等方面,都对学校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作用。
构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内涵。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指导下,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少不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二者必须建立共同的思想情感基础。教师热爱、信任、关怀学生;学生热爱、信任、尊重教师。二者情感融洽,心心相印。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教师教得轻松、愉快,而且学生也学得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