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只有让学生喜欢,学生才有可能接受教育。因此,教师不仅是知识渊博的学者,还应该是和蔼可亲的兄长姐妹。这样的师生关系才有可能在教育实践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呢?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首先,尊重学生,把学生当做平等的人来交流对待。人,都有被别人尊重租关心的需要,作为老师,更应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注学生各个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如果把自己摆在高高在上的权威位置,把所说的话当“圣旨”一般的严格要求学生去执行。
那学生与教师的心理距离就会咫尺天涯,他们会对教师的言行产生置疑,进而否定井产生不信任的感觉,这种不信任感恶化后,就会渐变为对教师的厌恶。松软适度的土壤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宽松和谐的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站在学生中间,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与学生建立平等、尊重、友好的师生关系,这样就为学生竖起了通往成功的阶梯。
其次,宽严有度,对学生多些宽容。宽容教育就是教师在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中,能够理解、宽恕、包容学生的某些错误言行,从而创造一种和谐、平等、融洽的教育氛围,使学生平和地接受教育。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之所以犯错误是由于他们缺乏正确的判断力。所以,学生有过失的时候,常常是教育最有效果的时机,故而优秀的教师都善于以自己的宽容,走进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变成学生心目中可亲可近可以推心置腹的人,从而顺利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另外,以身作则,给学生做好榜样。“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教师,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做到,自己做不到的,绝不先去要求学生。若老师自己都是踏着早读铃声进教室的,那就没理由要求学生提前二十分钟走进校门;若老师自己常常丢三落四、准备不足,那就没有理由苛责学生忘带书本作业;若老师自己字迹潦草不清,那就没有资格批评学生笔画勾连不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能勿强求人,教师不仅要靠自己的知识折服人,更要以身作则、处处严于律己,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学生,这种潜移默化式的教育更能获得学生的尊重和认同,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教育本非易事,它需要情感、需要科学、需要艺术,只有这三方面协调一致,才可能成为道德高尚、业务精湛、有感染力的从而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