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的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打造正真精彩高效的课堂教学,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就一定要抓好小组合作学习。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探究,从学习小组的构建、任务分工、展示、评价、激励等方面阐述小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中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培养的学生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打造正真精彩高效的课堂教学,推动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就一定要抓好小组合作学习。
一、合作小组的合理构建
合作小组构建是否合理关乎高效课堂实施的成败,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一定要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6人最佳。二是分组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使每个小组的能力水平和知识视野基本保持一致,构成竞争态势。
例如:班上有学生54人,可把前1至18名的同学分为A组,倒数1至18名的同学分为C组,中间的同学为B组,然后让A组的18名同学能够自由地两两结合组成9个组,B、C组的同学以同样方式分成9个小组。组长由教师指定或学生推选,9个组长都是认真负责、品学兼优、在班里威信高的学生。再由9个组长选择C组的一个小组,再以同样的方式选择B组的一个小组,最终形成AA、BB、CC的小组分配原则。这种方式可能更易于被全体同学所接受,组员也更容易服从组长的管理。小组内AA、BB、CC两两之间为互帮对子,AA负责BB中疑难问题的解答,BB负责CC中疑难问题的解答。在开展一段时间后,还可以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尝试不同的任务,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之中得到锻炼,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二、明确角色与分工
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必须确定一名固定的常务组长,在此基础上再设置一位值日组长,小组成员依次轮流担任,这样每个成员都可以在各方面得到锻炼。在我班的学习小组内,学习小组长由组内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担任,是老师的助理,负责督促全组同学的学习,是组内的“学习领袖”。常务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制定组名、组规、组训及小组发展目标,还要负责检查各项目标的落实情况,是组内的“行政领袖”。常务组长不必是小组成绩第一,但要有大局观,具有领袖气质和才能、有较强的自制力和牺牲精神,能妥善处理好组员之间的关系;学习组长则要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小组长要定期述职和接受组员评议,工作不出色的,需及时更换。小组一般是固定的,但各学科的小组长则应依据学科而定,目的就是让学生在不同的学科既能体验到成员的角色,又能体验到组长的角色,从而达到“团队学习”的效能。
三、选择内容,明确预习任务并落实到位
合作学习,不是遇事必合作,内容要有合作学习的必要,有合作学习的价值。如果内容不适合,就应该采取教师讲授、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方式。
合作学习的任务最好是团队性任务,而不是个体任务。教师应帮助组长明确预习任务。各组员通过预习可以解决的问题,基本能达到50%;对于一些不会的问题就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了,学力低的同学请教学力高的同学,或小组几位同学共同讨论,能完成70%就达到要求了;剩下的30%上课时通过各小组探究、教师点拨完成。在小组课前和课中学习过程中,要发挥小组长的作用,将本组预习、讨论和遗留问题汇总给任课教师,以便老师上课时有针对性。总而言之,在学习时一定要有明确的目的,并落实到位,不能流于形式。
四、精心培训,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
由于很多学生从来没有经历过小组合作学习,不知道自己在小组中所起的作用和交流的技巧,合作时要么七嘴八舌乱讲一通,要么干脆不说坐享其成,要么盲目随从,对小组内的意见根本无法提出真正意义上的赞成或反对。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必须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例如:在小组合作分工学习时,要教给学生分工的方法,依据成员的不同能力,让他们承担相应难度的任务。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学习时,教会学生要尊重对方、理解对方,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不能意气用事。
五、保证合作学习的时间
两三分钟的讨论绝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在听课中常看到学生刚看完教师预设的学习材料,还来不及想,教师就开始检查小组学习情况了,学生无法触及较深刻的内容,因而提出和回答的问题都只能是些肤浅的,甚至是鸡毛蒜皮、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根本提不出或回答不出问题,更谈不上合作学习了。因此,要真正落实小组学习的目标,课堂上教师就要给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合作学习和展示交流的机会及充裕的时间。
六、教会学生倾听与互助
会听方会说,懂得倾听才有合作。然而由于年龄和心理特点,学生常常急于表达而顾不上倾听。针对这一现象,除指导学生有序、完整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外,还必须认真倾听别人的表达。听其他组员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听清别人说了什么、哪里说得好、还有哪些不足,再想自己该怎么说。这一做法使学生的说建立在听的基础上,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
七、保证展示交流高水平
展示交流是课堂的灵魂,是整个课堂的主旋律,是师生共同体验生命律动的过程。教师只要调控好展示交流,就能够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所形成的合作学习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挑战性,能够使全体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真正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
1、选择展示内容。展示的问题不应是预习提纲中的所有问题,而是选取重点、难点、有争议和一题多解的问题,以及能拓展延伸、提高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潜能的有价值、有代表性的问题,而不能为了展示而展示。
2、培训展示学生。学生要培训,从思想培训教育入手,使人人明白“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任何人替代不了”的道理。展示过程中,要便于同学们看到、听清、理解,要求说话声音宏亮、口齿清晰、语速适当、语言流畅、层次分明。如: “抬起头往这里看……”,“有没有疑问和补充?”“我们展示完毕了,请下一个展示。”“我有疑问,……”“我来质疑。”行动要快上快下、轻捷大方、动而不乱、动中有序。
八、健全评价机制,激发小组合作学习的兴趣
在课堂中常常出现:有的小组只有少数同学能主动发言,大多数同学还是被动接受,甚至提出问题后无人回答出现冷场现象。发扬民主、健全评价机制是鼓励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办法。在上课结束时,对各小组的表现给以评价能激发各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和展示的欲望。具体做法是:对小组成员的发言、质疑、展示、评价都设定一定的分值奖励,将小组和个人的荣誉放在一起。每节课可设置最佳小组、最佳组员、最佳合作、最佳点评人奖等奖项,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高效课堂下的学习小组,是一个荣辱与共的团队,它有力地促进了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也是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的德育平台。小组合作是整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落实、总结和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