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时间:2015/5/4
随着中国社会不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未成年人教育面临着新的课题和挑战。《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对这些新的课题提出了新的指导性意见,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据。如何将《若干意见》的精神落到实处,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就是始终牢固地树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思想。如何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是每个教育工作者需要探讨和实践的重要领域。
       一、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文明的培育者、人类灵魂的设计者;教师是春蚕、蜡烛、园丁……这种种比喻都形象地概括出教师职业的伟大,深刻地揭示出教师人格的高尚,也道出了人类社会对教师角色所形成的共识和对教师道德品质的期待。
       然而面对社会的期待,教师职业道德状况及师德修养水平却不能令人满意,所谓“师德滑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为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教育部等都在有关文件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的要求,这次《若干意见》中也明确提出“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我们应该以开展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的活动为契机,针对目前教师中存在的问题,普遍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修养。
       教书者必先强已,育人者必先律已。教师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对学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教师的日常工作是平凡的,但教育工作的意义却是不平凡的。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每一个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一言一行都会为学生们所关注,对他们的未来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只有成年人思想道德的高水平,才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高水平。
       在学院(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多由学院(校)制定的一系列制度来体现,具有很强的他律性,其结果使教师的职业道德成为了一种消极的防范;同时由于外在的压力和自身的需求,使我们很多教师更多注重自身学识水平的提高,而忽视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实际工作中相当一部分教师都有这样的现象:学院(校)管理严一些,他们头脑中的“弦”就绷的紧一些(比如一些例行教学检查期间);反之,他们头脑中的“弦”就会松一些。个别教师上课迟到,对学生提出的要求自己却做不到;个别教师的教学准备不足,作业批改不够认真;个别教师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甚至于有打骂学生或有侮辱学徒的语言等等。这些看起来很小的事情却说明了目前相当一部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仅停留在他律性层次。只有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到自律性层次,也就是说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是因为学院(校)的要求才去约束自己的言行,而是自主选择规则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显示自己的道德修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提高职业道德修养,而只有教师做到率先垂范,才能发挥其“榜样”角色,去影响、去引导学生。这种从他律性到自律性层次的转变,除了学院(校)管理部门的引导,更重要的是教师自己必须通过不断的努力学习,在教育教学中自我形成和提升。教育人者必先受教育。
       二、将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学院(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德育是学校教育的根本性教育,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要认真贯彻执行《若干意见》,必须克服重智育轻德育的倾向,应认真领会《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学校开设的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自身特点,有机地将德育工作渗透其中,把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
       (一)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如在德育课程和语文、历史、地理等人文社会科学课程,要充分体现民族精神的丰富内涵。数学、物理、电工等理工科课程应结合教学内容,丰富中国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和民族精神的内容。体育课应适量增加中国武术等内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应让学生了解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
       (二)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时机,结合教学内容,将诚信教育有机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德育课程和文科教学要结合教学内容,丰富诚信教育内容,寓诚信人物、事件于课堂教学之中;理工科教学要体现实事求是、严谨科学精神。各科教学过程中针对出现的少数学生考试作弊、抄袭作业等情况,应耐心培养学生务求真实,不抄袭作业、考试不作弊。
       (三)将集体主义精神渗透到一些专业学科教学中。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如计算机专业的部分课程可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组织教学时,针对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注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集体意识、为集体做事的责任感,组织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
       (四)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人生观教育相结合,渗透到各专业学科教学中。在专业学科的教学中,结合该专业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为他们进入社会做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应加强学生的人生观教育,教他们如何做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和自我,树立做“有知识、有文化的普通劳动者”的观念,科学地确立自己的定位,应让学生了解社会需要较多的操作型人才,只要掌握了为社会服务的本领,“人人能成才”,“行行能成才”,“大才小才都是才”。
       (五)在生产实践、实习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职业学院特点,在专业学科的生产实践、实习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进取精神、科学精神以及民主法制观念,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就业能力,鼓励他们勤奋学习,大胆实践,使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得到全面发展,顺利完成从未成年人到成年人的过渡;顺利从学校到社会的过渡。
       总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始终都是学院工作重点之一,是每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只有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并不断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德育的综合渗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开启学生的精神动力,真正履行了自己的职责——为人师表,教书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