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自评报告

时间:2015/5/5
教师的专业素质直接关系着教育的发展,影响着全国实现素质教育的进程,所以我校坚持把教师专业化发展当做头等大事来抓。我校的“教师专业化领导小组”根据承德市教育局下发的《河北省示范性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评估标准》要求,对细目中的七大项、21分项、67小项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自评,自评得分达到了优秀,下面把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现状
我校是我县规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2006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学校占地80亩,建筑面积18300平方米。辐射平泉县北6个乡镇、70个行政村。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生2038人。教职工177人,专任教师150人,大专学历20人,本科150人,本科率86.7%。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名师1人,市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7人,县级骨干教师21人,校级骨干教师65人,学校根据教师所学专业及个人特长,匹配相应的教学学科,专业对口合格率达100%。
二、办学规划和成效
建校以来,我校坚持以“教育学生三年,想着学生三十年”为办学理念;以“创造最适宜学生的教育”为办学宗旨,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打造市级品牌学校为办学目标,科学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教师发展规划,学校把教师专业发展纳入了学校发展规划当中。
我校努力建设充满人文关怀、文化气息浓郁的和谐校园,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七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河北省“先进职工之家”、河北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先进集体”、河北省“素质教育示范校”、河北师大“教师实习基地”、承德师范学院“教师实习基地”、承德市“管理规范化学校”、承德市“文明单位”等120余项荣誉称号。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河北日报、承德日报等多家媒体分别对学校的特色工作进行了报道。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首批被评为“平泉县初中教师专业发展示范校。
三、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大投入力度,完善教学设施,为学校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七年来,我校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现在,我校教学设施完善,装备有先进的理化生实验室6个、实验仪器室3个,拥有藏书8万册的开放图书馆1个,2012年,更新计算机教室2个,重新设置电子备课室1个,并投入20万元组建探究实验室1个,投入120万元,为44个教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探究实验室等全部安装了电子白板,为所有教室安装了闭路电视,建起了校内电视台,实现了多媒体教学班班通和多媒体电视辅助教学班班通。同时投资20万元,装配电子钢琴教室、舞蹈教室、美术教室各1个,满足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需求。学校体育活动区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活动场地、器材齐全,能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如今,校园自然淳朴的园林之美和教育环境的人文之美和谐融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优美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加强制度建设,完善过程管理
为了加强管理,规范教师执教行为,我校不断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明确了备、讲、批、辅、考各项要求;《反思制度》明确了班级管理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和学生学后反思要求,建立了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校本教研体系;《教科研制度》明确了教研活动、课题研究、课例研讨的要求,在主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凸显的焦点、重点问题,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小课题研究;《集体备课制度》明确了备课流程、备课分工、学案标准和质量的要求,通过集体备课,发挥名师的带动作用,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真正使优质资源得到共享;《结对帮扶制度》明确了帮扶计划、目标、和任务的要求,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让青年教师和特岗教师快速成长。
(三)加强班子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执教能力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第一资源,只有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实施真正意义的素质教育。
1.加强班子队伍建设,提高管理能力。我校有行政管理人员14名,均为大专以上学历,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工作勤奋,有较强的开拓进取精神和研究能力,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理论水平。学校通过实行扁平化管理,把领导干部下放到年级组,具体负责所在年级的教师和学生的管理与考评工作。使学校管理重心下移,管理更加细致深入。学校还建立了领导包班、包学生及听课、评课等制度。班子成员经常下班级了解学生动态,经常深入课堂一线听课、评课,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校长定期与教师、学生座谈,全面做好维护师生权益工作。六年来,学校党总支成绩突出,连续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12月,被市委宣传部推荐为“河北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典型”。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从业执教能力。我校有一线教师150人。学校以校本培训、名师结队、教育科研为途径;以对教师进行综合能力评价与考核为手段;以粉笔字、钢笔字、即兴演讲、新课程标准和中考试卷过关考试等主题活动为形式,全方位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六年的坚持学习与培训,我校教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七年来,教师们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的论文有100余篇。张美健在省级英语教学评优中荣获二等奖,戴雪梅等19名教师在市级教学评优活动中获奖,有25名教师在县级教学评优中获奖。
(四)加强课题研究,推动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为此我校积极沿着“突破课堂,增强实效,着眼发展,实现跨越”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课程结构、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逐步构建起以教师发展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为龙头,以构建有效课堂为目标的课改模式,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课改工作,使教学效率明显提高。具体一是积极开展课题研究。目前,我校承担的省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3个,县级课题1个已经顺利结题,并获得了两个市级一等奖和两个市级二等奖。
2010年,我校承担的“十一五”国家级课题“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顺利结题,国家基础教育司为我校颁发了证书,市级课题“在校本教研中集体备课方式的研究”顺利结题,并获得市级奖励。二是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010年,我校有效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始实施,进一步确定了“三五八”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确立了“导入示标,自主独学,小组研学,展示交流,巩固达标”的五步教学法,并在教学中大力推广。2010年6月,我校课改研究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为省级重点资助课题。这两年,我校课改工作不断完善,课改成功经验在全县推广。2012年5月,学校被命名为“教育部中国人生科学学会魏书生教育研究中心黄土梁子初级中学实验校”。
新课改在我校实验五年来,学校教育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教师对新课程由被动接受走向了主动探索,由潜心学习走向了自主创新。课堂教学真正呈现出师者乐教、学者乐学的理想状态,平等、民主、自主、合作的教学氛围给教育教学工作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升,2008年以来,学校连续五年被评为教学成绩优秀单位。
(五)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学科素养
学校为了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以解决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新课程能力和教育创新能力,开展了名师大讲堂和课改大课堂活动,制定了活动方案,抓了过程的落实每周的课改大课堂为教师起到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为让我校教师进一步强化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教材深层的挖掘和对中考考试说明的准确把握,提高课堂效率,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全面提升我校的教学质量,本学期继续组织开展“说课标、说教材、说考试说明”活动,制定了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从年级部学科组先开展观摩示范和引领,然后学校开展全员参与的展示比赛活动。学校把“三说”活动作为本学期的教研工作的重点,围绕其开展教研活动。
(六)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整体素质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的培训,从校本培训、继续教育培训、教师研修培训、网上国培和外出考察学习等方面有效实施。
1.学校具有满足校本研训和教师自主学习需要的硬件设施,图书馆藏书丰富,实施电子借阅。学校还为每个学科组购置了必备的学科参考资料。
2.能落实研修经费,学校每学年都派出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如校长挂职培训、河北师大置换脱产研修培训、市县集中研修培训等。学校每年都外聘专家到校讲座,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经费保障。
(七)充分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建校以来,我校多次承担骨干教师培训工作,县级骨干教师讲座、手拉手帮扶活动、送课下入校活动,效果明显。
(八)特色工作
黄土梁子初级中学一直以“特色立校”为发展方向,建校七年来,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课堂教学改革、星级班级达标评比、阳光体育大课间和学生自主化民主化管理四个方面已经形成了特色。
目前,我校高效课堂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三五八”教学模式,并作为省级重点课题进行了研究且获得了市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十星级班级达标评比也作为市级重点课题进行了研究,2009年我校“十星级达标评比”被评为市级思想政治工作案例创新三等奖,承德晚报以“让每个学生身上都闪着亮点”为题进行了报道;我校阳光体育大课间也已经成为市县亮点校,几年来曾多次接待市县的学校考察团参观学习;学生自主化民主化管理实践活动在我校已经形成制度化和规范化,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不断增强。
总之,这次示范校评选工作,对我校改革与创新教学管理,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我们将以这次评估为契机,认真分析、反思、调整工作思路,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工作,为学校的腾飞和发展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