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形成品质,习惯形成智慧
时间:2015/5/5
一、积极选择
积极的心态、积极的选择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事情都有两面--积极的和消极的。每个人也都有优点和缺点,这也是两面。既然有两面,就要我们去选择。我们从早到晚也都是在做着选择的事情,比如出门看见邻居,是微笑招呼还是形同陌路?清晨是立刻起床还是睡懒觉?无数人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积极的选择可以帮助人树立自信,克服自卑,还可以帮助人克服忧虑和烦恼、调整心态。
二、独立是做人的前提
孩子从呱呱落地到将来长大成人、成家立业,是一个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如果一个孩子过于依赖父母,养成了习惯,对于迟早到来的独立将是极为有害的。为了孩子的未来,让他们从小养成独立生活的习惯是父母的首要任务,也是孩子真正成长为一个大人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三、强烈的责任心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人责任心很强,而一些人则不然。实际上责任心也是一种习惯性行为,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习惯。我国加入WTO以后,首席谈判龙永图在《实话实说》栏目中讲述了一个令人感慨的故事。他到瑞士访问的时候,在一个洗手间里,他听到隔壁小间里一直有一种奇特的响动。由于这响动时间过长,而且也过于奇特,因此不觉吸引了他的好奇。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通过小门的缝隙向里探望。这一看使他惊叹不已。原来,小间里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正在修理马桶的冲刷机构。一问才知道,是这个小男孩上完厕所以后,因为冲刷设备出了问题,他没有把脏东西冲下去,因此他就一个人蹲在那里,千方百计地想修复那个冲刷设备。而他的父母、老师当时并不在他的身边。这件事令龙永图非常感慨,一个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竟然有如此强烈的负责精神,可以说这种负责精神已经渗透到了他全身的每个细胞、每根神经、每滴血液,已经完完全全成了习惯。现在有些父母不太重视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当孩子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父母总想替孩子完成,希望能为孩子留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责任心是孩子做人、成人的基础,因为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有一定的道德水准,否则他也不可能对事情负责任。责任心也是做事情的标准之一,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认真去做事。
日常用心 启智增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做专家型教师、智慧型教师愈来愈深入人心。
《说文解字》云:“智”从“日”“知”声,“慧”从“心”“彗”声。由此我们不难看出,“日”“心”才是“智慧”的关键。所以,做智慧型教师,我们应该从“每日用心”“日常用心”开始。
日常“听”智慧
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要善于通过各种渠道去倾听和积累教学智慧。如通过聆听上级领导讲话,学习如何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端正教学思想;通过听取先进教师的经验介绍,学习如何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谈心交心,倾听学生心声,摸清他们在想什么、盼望什么、反对什么,力求把他们的呼声当作我们教学的第一信号……以此,网罗众人的智慧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品质。
日常“说”智慧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教师的一项基本功。尤其是在课堂上,教师说话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味,才会给予学生新的内容,学生也才乐于倾听和接受。因此教师在学生面前说话,应该深思熟虑做好准备,有意识地“逼”自己最大限度地调动知识与智能储备,用真才实学、真知灼见去“征服”学生。即使平时和学生交谈,也不能习惯于个人单纯说教,要注重互动。通过与别人的语言交流与思维碰撞,将对方的独到见解和自己被激活的灵感,及时整理存入自己的“智慧库”。
日常“读”智慧
作为教师,应懂得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教学如有神”。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鲜剂”。一个教师有没有发展潜能,关键看他有没有“想学习”的欲望和“会学习”的能力。钱钟书说:“读书不能只是眼读,也不能只是心读,而是超越二者之上的神读。”用眼读,就是把知识像拍照一样拍下来,原封不动地记在脑子里,这是下智;用心读,就是只以理解书中的内容、观点为目的,至多是一座储存知识的仓库,这是中智;用神读,就是不但心领神会书中的精髓,还能融入自己的见解,这是上智。教师要多用“上智”去读书,以研究的态度去学习,把学习看成是发展的动力,实现智慧的积累与提升。
日常“写”智慧
教师要养成多动笔的习惯,把听到的、看到的、悟到的有新意的东西及时记下来,这样就会日久生“智”。“做学问之道,不光要吃得进,还要吐得出。吃是读,吐是写。”一个教师不能只会读别人的文章,也应学会从自己体会最多、感悟最深的地方去动笔。动笔写文章,不仅可全方位激活教师的管理思想、创新思维、工作经验、知识储备和写作激情,更可以写促学、以写促思、以写促研、以写促教,进而快速提升教师的智慧。
日常“悟”智慧
有的教师辛苦干了许多年,可工作成绩就是上不去,原因不是不敬业,而是工作中缺乏悟性。悟性是教师智慧的“生长点”。有悟性的教师注重在“学然后知不足”的同时,寻找自己的“教然后知不足”,同时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放在服务于学生的发展上。一个教师只有懂得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成现实,把大家的智慧内化成自己的智慧,让教学走向智慧、充满智慧,那才是教师最大的智慧。
总之,做智慧型教师,让工作闪耀思想的光辉,显现盎然的诗意,播撒灵动的睿智,这是新形势下教师追求的目标之一。但这一崇高教育理想的实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更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从身边点点滴滴的日常教育生活出发,不断用心思考、探索,积累、提高自己的智慧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