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数学学科德育的方法策略
时间:2015/5/6
(一)结合教材内容,自然渗透
就数学教材的内容而论,一般可以从下列五个方面去发掘或设置德育的“渗透点”:题意和数据;概念、法则、定律、公式的成因;插页、插图和统计图表;数学史和数学家的故事。教师简短的介绍,可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达到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
(二)结合教学过程,适时渗透
教师通过渗透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限于一词一句、一题一例、一图一表,也可以是一个教学环节,一个教学过程。例如,教学“年、月、日”时,注意引导学生在日历上找出重大纪念日,如“国庆节”、“八一建军节”、“香港回归日”等,以增加学生的社会常识。在应用题教学中,选用的题材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如做好事、绿化种树、节约用电用水、积极锻炼、改革前后人民收入对比等事例,使学生在解题中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三)结合技能训练,及时渗透
数学的精确和严密性要求学生学习数学要一丝不苟。因此,在教学训练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来说,培养其良好习惯主要通过不间断地反复训练来实现。通过严格的训练,使学生形成对待任何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独立思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敢于正视错误、改正错误的优良品德。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品德的训练要有严格的要求,要正确地积极地引导,从一点一滴抓起,既注意循序渐进,又贯穿始终。
(四)结合实践活动,充分渗透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也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不断实践的过程,这是学生认识的一般规律。教师遵循这一规律去安排教学,就能使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认识到了知识和实践的关系,才能有利于正确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形成。
(五)结合师德表率,有效渗透
数学教学中的德育作用,不仅体现在结合数学知识进行德育方面,而且与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修养有密切关系。教师的一言一行,对于模仿星极强的小学生来说,都会产生极大的作用。可以说,“学校五小事,处处是德育”。数学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敬业程度,对知识的渴求程度,对学生的热爱程度等做人的风范,实际上都是无声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德育的效果。对此,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应有足够的的认识,切不可掉以轻心。华罗庚对数学的执著追求,强烈影响着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同样,教师严谨的教学作风,才能充分发挥现身说法的作用,培养出学生优秀的思想品格。
在数学中有效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要处理好“双基”教学与德育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课内与课外的关系。要从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认知目标出发,依据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做到思想性和科学性和谐统一,使数学知识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适应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