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班主任工作非常不容易,并非所有老师都适合做班主任。班主任工作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说其是科学,是因为班主任工作不仅要借重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而且正逐渐形成自己的理论支撑和学科建构。如果离开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自觉的学科意识,班主任工作只能是一种低层次、重复性的事务性劳动,很容易使班主任滑落到班级保姆或班级警察的角色误区中。从孔子的因材施教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到卢梭的自然教育,古今中外无数教育大师的研究和实践都向我们证明,教育需要情感的关注,也需要高超的艺术,班主任工作更是直接基于心灵沟通的教育活动,失去创新就会失去生命的活力和发展的动力,只能止步于亦步亦趋地因袭和刻板呆滞地复制。
如何把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落实到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如何积极主动地与其他科任教师相互配合,如何利用各种班会、时机、场合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如何加强班级的日常管理,维护班级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如何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对学生的进步和失误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鼓励和批评教育;如何做好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科学公正地评价学生的操行,为学生后续发展提供一个积极的指导;如何指导班委会、少先队中队、团支部开展工作;如何积极组织开展班集体的社会实践活动、课外兴趣小组、社团活动和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及团队活动;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如何了解和熟悉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和潜能,分析和把握每一位学生的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的发展状况;如何科学、综合地看待学生各方面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的问题;如何倾听学生的心声,关注他们的烦恼,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引导;如何了解学生在家庭和社会的表现,做好与家长和社会相互配合的工作……这一切,都需要班主任老师深入地学习、思考、实践,在学习中不断完善,在思考中不断深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当前,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存在着四个明显的误区:
一是高消耗——班主任和学生时间投入量极大。从白天到黑夜,从校内到校外,班级管理成为拼体力、拼消耗的一种体力型劳动。教育本来是一个智慧型行业,班主任本来要做学生的精神领袖、人生导师,本来人的经验越丰富、智慧越成熟,在班级工作中才越有风采、越优秀。可是,试看今天站在班主任岗位上的老师们,还有多少40岁的、50岁的?更不要谈什么60岁的老师!这不仅是班主任的痛苦,更是教育的悲哀!
二是低产出——班主任和学生发展不全面、不健康。畸形发展成为不少地方学校教育的一种常态,许多班主任至今仍以教出几个竞赛尖子、几个清华北大学生为骄傲,却轻视大多数学生的身心发展,忽视班级学生整体文明习惯的养成、个性品质的完善、创新精神的锤炼,机械地送走一茬又一茬,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想到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
三是粗放式——对学生的管理、班级文化的培育、班级发展目标的达成,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班集体建设工作不讲究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从目标上讲,往往只管平日考核和学习成绩;从方法上讲,大都不管过程,只注重结果;从实质上讲,只教不育,教育和管理大多停留在表面现象,没有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
四是鄙视科学——班级教育的科学精神极其匮乏,对班集体和学生的发展规划缺乏辩证思维、科学思维。现在依然有很多班主任顽固地相信时间加汗水,不尊重规律,不相信科学。殊不知,不尊重规律,不调查研究,不规划思考,不追求效益的“管”,只能导致班主任的忙乱、疲惫和班级管理的机械、武断。
同时,许多班主任依然存在着四种不健康的状态:不重视理论指导,工作处于经验状态;不重视预测班级学生思想动态,工作处于被动状态;忽视科学组织教育活动,工作处于应付状态;忽视人格培养的长远意义,工作处于短视状态。
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班主任要在专业道德上,完成从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到教师生命的提升者的转变;在专业知识上,完成从知识体系的完善者到知识体系的拓宽者的转变;在专业能力上,完成从教育研究的跟随者到教育研究的先行者的转变;在专业文化上,完成从教育理论的消费者到教育理论的创生者的转变;在专业智慧上,完成从教育智慧的守望者到教育智慧的生发者的转变。而要完成这种生命的提升、质的飞跃,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开阔自己的视野,经常性地接受别人新鲜的血液,增强自己的能力。因此,我也希望,每一个学校应尽快采取得力措施,切实关注班主任的业务学习与能力提升;尽快建立班主任工作研究或成长团队,充分利用团队的力量,切实促进年轻班主任的成长。
许多班主任尽管付出了许许多多辛勤的汗水,可是很少品尝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它不仅反映出这些班主任思维方式的问题,也反映出他们在工作方式也存在许多问题。跟跑操、搞卫生、填表格、看纪律、查晚睡……从早到晚跟着学生团团转,以至于班主任这个本来以做思想工作、塑造灵魂为主要任务的职业,变成了应付没完没了的事务、靠体力打拼的舞台。他们在自己的班级管理生涯中很少能够体验到快乐轻松和职业幸福感。现在许多班主任忘记了自己是一个以知识、以头脑生活的人,从不或很少去“理”,他们感到身心疲惫的原因正是因为只“管”,只会去“管”,实实在在地做了一个整天忙忙碌碌的体力劳动者。只能偶尔体验完成任务的放松,而很少享受思考的乐趣。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让教师品尝教育的乐趣,就要把他们引入教育科研;而班主任比其他教师有着天然的优势。相处的乐趣、思考的乐趣、写作的乐趣、实验的乐趣……教师和学生不是拼体力,而是斗智斗勇。现代教育观明确指出:班主任的工作核心应是精神关怀,班主任应做学生的精神领袖。如何做学生的精神领袖,怎样引领和关怀学生的精神……这些崭新的、层次更高的工作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班主任必须设计好班级的长期发展规划,努力塑造班级的精神和灵魂,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为他制定出不同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当你把学生的班级还给学生,你来做他们的精神领袖,只和心灵对话的时候,岂不轻松而快乐?必须规划好自己的教育人生,要坚定一种信念——管理班级的最好方法是管理好自己,教育教学的最好方法是做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成长,为学生树立标杆;用自己的人格,为学生树立一个可以仰望的身影!
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深化,对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这种大势和必然之下,作为骨干教师的班主任该走向何处?是拿着所谓管理经验用了一年又一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不变吗?是拖着疲惫的身子依然应付着这样那样的要求吗?现实告诉我们,最大限度地牺牲时间、牺牲家人、牺牲健康地去投身,是不值得提倡的。因为你忽视了自身生命的价值,而且当你满足于这种牺牲的时候,你同样失去了对科学教育方法的探索,这也会导致我们的学生缺乏对智慧人生的追寻。勤奋固然是一种美德,然而智慧亦是人类的一种美德。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班主任要多读些教育哲学和教育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认真学习教育专家们面对和处理问题时的那种大气、勇气和灵气,明确自己存在的成长障碍:是不是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教育理想?是不是发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方式还不健全?是不是自己的理论素养还很缺乏、文化底蕴还很肤浅?是不是自己的工作习惯还很不科学……坚守梦想,通过持续不断地读书、学习或培训努力去消除或减少这些障碍,从而实现更快更好的成长,打造幸福而完满的教育人生。
心中有梦,脚下才有路。教育是引领社会发展的灯塔,如果教师心中没有梦,那灯塔也就失去了光华。“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作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者,班主任教师身上要有一种亘古不变的圣洁气质,要有一种宗教般的炽热情怀,要有一种勇士般的承担精神。
因此,我希望:每一个班主任永远不要停止对自我的完善,对幸福的追逐;立足平凡却不能甘于平庸,在现实中扎根却不能倦怠消极,要努力让自己在教育的土地上展示才华,做一个智慧的班主任、理想的班主任、成功的班主任。
一尊佛,有光才能令人敬仰。一个优秀班主任的身上,就应该闪烁着人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