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识。“识”即专业知识。校长一定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往人们的思维定势把“专业基础知识”限定在教师学科范畴,校长专业知识成为人们审视的盲区,认为校长的工作只要会“执行”、“落实”就行了。其实,学校各项工作的良好运行需要校长具有坚实的专业知识素质。没有稳固扎实的知识基础,校长专业化就不能实现,职业化也很难达成。校长专业化知识源于学校教育管理的土壤之中,其主要由实践性知识构成。作为校长,应把实践性知识从已有的教育管理知识中剥离出来,并依据科学的“质量标准”对其加工整合。建构校长专业化的知识基础,除了利用已有知识,还需要创新实践性知识。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应深入实践,实践者应反思实践并成为新知识的生产者。
校长专业知识素质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建构:(1)管理实践。校长要善于从丰富的学校教育管理知识宝库中,吸取那些对本校适用的资源;善于从学校传统中总结成功的管理经验;善于发掘学校现实中先进性的管理智慧。从而,有效形成自己的管理实践知识。(2)教育实践。学校处处皆教育,校长要全方位审察学校的教育工作,根据学校教育的实际需要,从校园土壤中催生出育人的绿芽。(3)教学实践。校长虽然不一定等同于普通教师立足课堂教学,但校长一定要懂得教学规律,了解本校教学情况,以新课程理念引领学校教学改革。校长要具备的教学知识不是学科教学知识,而是课程教学的共性知识 二、思。“思”就是校长的专业思想,这是校长专业素质的灵魂。在行政体制下,校长的治校思想容易受到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左右。于是,校长的思想变成了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摇。校长即使有一些自己的观点或想法,也很难形成思想体系,并将其在学校工作中体现出来。只有步入职业化发展的“阳关大道”,校长才能生成自己的专业思想,校长才能在专业思想中体现出个体性、自主性和自觉性。
校长在专业思想修炼中应当注意:(1)整合先进思想成果。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管理思想很多,但不一定都能适应每一所学校的实际需要,适应每一个校长的个性特点和主体实际。校长必须“博采众长”,加以创造性地整合,吸取对自己有用的“精华”,去其对自己无用的“糟粕”。这样才能保证校长专业思想的科学性、正确性。(2)开发校本特色思想。校长专业思想归根结底生成于校本思想的土壤里。校长要依据学校发展和师生愿望创造自己的专业思想。校长的专业思想涵盖广泛,指向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校长专业思想价值体现在对学校的健康发展能发挥出引领作用。从这个角度讲,校长的专业思想是学校集体共享的财富。(3)培育个性创新思想。校长专业思想不仅是学校集体的,也是校长个人智慧的结晶,应该体现出鲜明的个性创新特色。一个校长的专业思想不应该雷同于其他校长的专业思想,个性创新是校长专业思想的价值所在。只有这样,它才有利于引导“特色学校”、“品牌学校”建设。
三、说。这里的“说”,不是校长生活中的“说”,而是校长工作中的“说”。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开放办学成为学校发展的动力机缘,校长的“说”日显重要。现实中,不少校长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注重提升自己“说”的修养。有的在工作中不顾场合、没有原则地信口开河,说些不太成熟的个人感想;有的将社会上庸俗不堪的流行语记在心里、挂在嘴上,以此炫耀自己的口才;有的对教育问题妄加评论、四处张扬。这些“说”的现象都不符合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
校长必须加强“说”的修养,当说则说,说出自己的专业素质水平来。在学校说话应该注意:(1)说成熟的思想。校长应该是学校教育改革的旗手,对学校发展方向的确定、课程改革的运作、教学质量的提高等都应该深思熟虑,待决策形成以后就要大张旗鼓地说服大家、引导大家。(2)说集体的意见。校长切忌说“自己的看法”、“个人的意见”,那样会影响领导层的团结,也容易引起教职工的反感。校长提出的意见必须是经过集体研究以后形成的,必须代表领导班子的集体心声。这样才容易被大家接受。(3)说实际的问题。校长不要说大话、空话、假话,要说真话、实话、有用的话。对广大师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不能“束之高阁”、“退避三舍”,而要及时予以答疑解难,说出的意见要能解决实际问题。(4)说激励的话语。校长面对广大师生要多说表扬激励的话,少说批评责怪的话。要善于说出教师身上的闪光点。说要做到人情与制度谐调、感性与理性统一。
四、写。应该把“写”看作校长专业素质的基本点之一。校长只有通过“写”,才能深思熟虑,对自己的思想、观点进行细致的推敲,才能将自己感性的思维状态提升至理性的思想境界。不少中小学校长各方面素质都不错,唯独写的功力不足,头脑里“星空灿烂”,口头上“天花乱坠”,却写不出条理清晰、观点独到的文章来,更不用说写教育教学论文了。甚至有些校长连基本的学校行政公文都不能亲自写。这严重影响了校长专业素质的提高。专家指出:“我们的中小学校长为我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立德、立功上做出了很多成绩,但是在‘立言’上存在许多问题。”这“立言”的问题主要是指校长不会写教育论文。通过教育论文的写作,能够促进校长积极反思,使平常零散、肤浅、无序的思考得以系统、深刻、有序,能够克服工作中感性认识的不足,提升工作认识的理性价值。
校长应该这样写教育论文:(1)写“管理教案”。校长容易犯的毛病就是在学校管理决策上即兴表态,往往给自己的工作带来被动。校长写管理教案,如同教师写教学教案一样重要,写好管理教案,能够保证管理思想科学、管理行为正确,从而提高管理效果。(2)写“实践总结”。许多校长在学校管理实践中有不少宝贵的探索和创新,由于得不到科学的总结,不能形成系统的资料(经验),造成管理资源的浪费。所以,校长一定要学会写总结,通过总结性地写,提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价值。(3)写“教育创意”。目前,校长普遍缺乏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领导能力。写教育创意,能够有效促进校长这方面能力的发展。校长写教育创意,可以理清工作思路,发现办学前景,规划学校未来,增强对教育改革形势的洞察力。(4)写“一家之言”。有些校长也经常写东西,但写出的东西大多是流行的现代理论、政策、思想的“复制品”,并没有创新的发现。虽然写了,但没有多少价值。所以,校长要写出自己的感想、个人的认识、创新的思想和观点,并加以系统化,形成自己的学术思想体系。
五、做。“做”既是校长专业素质的关键一项,又是校长专业素质发展的归宿。如果做得不好,其他方面的专业素质就失去了着落,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专业素质最终要通过人的行为体现出来,校长学校管理的行为直接体现着校长专业素质水平。现实中,许多校长确实整天都在忙碌,看起来像个“实干家”,但缺少聪明智慧的引领,工作效率不高,只能是乱忙!所以,我们提倡的是在专业素质辉映下的做。做,其实就是校长专业素质的真实展现,就是校长专业素质进一步提升,就是校长专业素质的实践检验。
校长应该这样做:(1)做要整合“识”。校长的做就是实践行动,应该在做中整合自己的专业知识素质,调适专业知识素质结构,这样能激发出做的效益来。(2)做要体现“思”。校长要在正确的思想指导下去做,做要有明确的目标,保持清晰的思路,对于工作中的利弊因素都要成竹在心。校长贵在做能出新。(3)做与“说”一致。校长要通过做兑现“说”的承诺,实现“说”的理想。校长可以做自己没“说”过的工作,但“说”过的事情自己一定要做好。(4)做要落实“写”。“写”的文章体现出校长的理念,表达出校长的愿望。这些“理念”和“愿望”只存在字里行间是不够的。校长一定要通过做去践行自己的理念,力求实现自己的愿望。总之,校长做在落实,贵在务实。
现代校长如何打造专业素质
时间: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