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育才
时间:2016/7/2
进入21世纪,学校原领导班子成员先后退休,如何引领育才的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是学校新一届领导班子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领导坚持科学发展育才和全面优才观,带领全校师生继往开来,发展创新、与时俱进。
一、学校抓住东北振兴战略实施的大好机遇,在巩固中发展,把育才做大
2002年学校国际部正式招生,积极吸引在沈的外籍学生来校入学;2003年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下,学校成立了高中理科部,建立了奥林匹克中心,面向全省招生,开始了高一为起点的优才教育实验;从2005年开始,学校高中先后面向全市、省内中部六城市招生,更大限度的满足了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同时,学校回馈社会,面向全省招收贫困优秀毕业生,成立了宏志班,让贫困学生享受到了最好的教育资源;2004年年底,成立了旨在为学校、为社会搭建起一个辅助学习、锻造教师、辐射资源的网络平台的东北育才网校。学校与亿达联手,共建了一所高规格的育才幼儿园,将育才的优才教育实验延伸到了学前阶段;2005年,在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采用合作办学的体制,投资2.4亿在辉山建立了一所高水平的双语学校,并且顺利完成了招生,民办机制的引入,使双语学校小学、初中的招生范围大到全省。
学校站地面积由2000年的305亩发展到718亩,建筑面积由12.5万平方米发展到25万平方米,由原来的三个校区五个部分发展为六个校区十个部分,实现了国有资产的大幅度增值。目前,育才师生已经达到了9300多人。学校的办学体系更加完善,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中教育互相衔接,学下、家庭、社会教育互相结合,学历教育、业余培训、远程教育互相沟通,公办、民办、联合办学形式互相促进的全面和谐的办学格局。
二.学校坚持在发展中创新,谋求育才科学发展
(一) 首先是理论创新
第一是确立科学发展育才观,形成了对育才发展的整体思路。科学发展育才观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要坚持优质资源的全方位扩张,在发展方式上,从扩大规模的线性发展,转向形成格局的立体发展,高规格地打造育才名校形象,实现育才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把内涵发展的注意力放在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优才教育模式的构建和深深植根于育才的“自信、开放、民主”的办学风格,实现育才学校的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是坚持优才教育实验,树立起全面优才教育观。即在优才的培养过程中,内容上,在重视学科成绩和拔尖人才培养的同时,更关注价值取向、健全人格和各界领军人物的培养。把国际视野、自我学习、创新思维、逆境韧力、沟通技巧、媒介和信息意识、现代公民意识、社会与民族意识等领袖素质的培养摆在突出地位;对象上,育才有责任为每一个学生成为优才提供机会和条件,使优秀的更优秀,普通的也能优秀起来,人尽其才、各展才华。
为了落实全面优才观的思想,根据学生年龄、学段、学情、生理等特点,积极构建《东北育才学徐奥领袖素质人才培养的360读课程体系》。并在课程开发尤其是特色课程开发上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学校的射击队、赛艇队也取得了试点性的良好效果。
第三是坚持全面优才观引领下的优才教育质量观。要做大做强,必须强调质量意识。内涵为:坚持科学知识教育与综合学力发展并举的人才观;人文素养和健全人格培养为重要方面的全面质量观;充分挖掘各种教育潜能的效益观。
(二) 其次是体制创新
学校经过反复论证,做出了《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建立独特的集团化运作体制》的决定。并得到了教科工委、教育局的支持,2005年10月,教育局正式批复学校按照集团模式运作,学校构建起“主体多元,分轨运行,法人独立,校长负责”的集团化运作体制。建立起了集团化运作的组织机构,并逐步建立相应的运行规则,从体制上调整条块关系,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
(三) 最后是坚持工作创新
形成务实高效的运行规则。2006年3 月份开始,学校启动了新一轮改革与发展规划,在工作中借鉴了“项目管理、工程操作”的方法,建立“项目、分包责任制”,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同时强调质量、整体、规则、责任意识,十分注意中层以上干部的能动作用和执行力水平的全面提升,把求真务实和尽职尽责的作风和要求体现在工作的全过程,进而达到高效。启动了《名师系列培养工程》。分层次提出了教师发展目标。学校还决定三年中,每年拿出100万元用于教师专业发展的资金保障。
三.学校坚持在创新中提高,把育才做强
首先,提高了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2002年学校以全省综合评价第一的成绩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同年育才学生一举夺得国际中学生信息学、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两块金牌;2003年被评为首批“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2005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中,辽宁省有35人荣获一等奖,育才就占13人,并且有8人进入全省前10名;2006年在沈阳世园会外语大赛中,全市有43名学生进入决赛,有育才学生32人,并且囊括了英语青少年组和日语组所有比赛的四块金牌,还获得两块银牌;学校艇队以唯一的一支中学代表队的身份入围参加了中国沈阳国际龙舟邀请赛;射击队目前已有三人被授予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学校中考成绩一直比较突出,2002-205年,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就有103人。2006年香港科技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在全省录取了4名学生,育才占3人。2006年为例,高三毕业生中34人赴国外留学,分别考入剑桥大学、耶鲁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名牌大学,有10人考上了东京大学,而今年东京大学仅录取了12名外国公派留学生。
其次学校的品牌形象得到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影响不断扩大,在世界各地的友好学校已经发展到14所。仅2005年,学校接待国际来访160人次,师生参与国际交流66人次,国内交流110人次。2005年10月,美国芝加哥市市长戴利先生来校访问后,在与陈政高市长的交谈中说:“从东北育才的学生身上我看到了下一代中国人的生活质量”。2006年年初,日本三大报刊之一《朝日新闻》对东北育才学校优才教育成果进行了专门报道,文章说,育才的优才教育成果“非常令人震惊”。“对向日本输送7万7千名留学生的中国来说,象这样的学校也是绝无仅有的。”
半个多世纪以来,东北育才学校走过的是一条不断发展的道路。育才坚信,发展才是硬道理。并满怀信心地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开创更加光辉灿烂的育才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