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长的听评课成为教师的“最爱”
时间:2016/7/6
因“类” 而异,确定听课形式
授课教师有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 也有经验丰富的老教师; 有教坛新秀, 也有教学名师;有活跃、豪放型, 也有内向、严肃型。他们类型不同, 各有差异。我们要因“类” 而异, 确定听课形式, 促进教师的个性化发展, 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
1.计划预约听课
所谓计划预约听课, 是指学校有计划安排的听课和双方事先约定互相的听课。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和内向、严肃型老教师最适宜采取这种听课形式。由于新教师刚刚走上工作岗位,对课堂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校长贸然介入课堂听课, 势必会导致紧张情绪的产生。采用预约听课, 可以有效缓解他们的上课压力, 让他们有备而上, 最大限度减少课堂失真。内向、严肃型老师, 由于事先有预约, 他们课前就有充分的时间研读教材、钻研教法,上课的自信心会大增,课堂教学水平就能达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2.随机推门听课
随机推门听课, 是不打招呼的随机听课, 这是校长监控、把握学校教情的有效手段。教坛新秀、骨干、教学能手、名师及活跃、豪放型教师适宜这种听课形式,因为这些教师理念全新, 教学经验丰富, 课堂驾驭能力强, 即使有校长随机介入听课, 也能轻松驾驭课堂。这种听课方式有利于这类教师增强自制能力, 进一步提高教学技艺。
校长进人课堂后, 要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勤记录、多思考,不干扰课堂教学秩序,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课堂教学的影响, 让课堂教学以真实自然的面貌呈现。
因“类” 而异的听课形式, 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和内向、严肃型老教师,随着听课次数的增多和交流频率的增加, 要逐步实现从“计划预约听课” 到“随机推门听课” 的过渡, 不断提高他们的课堂调控能力和教学机智。
因“需” 而异,确立课堂教学观察点
校长听课有的是为解决课堂教学结症, 有的是为进行课堂教学研究, 有的是为选拔举荐课堂教学优胜者,有的是为取得课堂教学真经。由于课堂观察的目的不同, 因而要因“需” 而异, 科学确立观察点。
1.为解决课堂教学结症而进行的课堂观察
如果我们为了解决教师的课堂教学问题而进行的教学诊断, 就要对结症的基本情况进行推测,确立几个相应的观察点, 观察后再进行交流和会诊, 提出相应的教学改进建议。如, 解决教师经常拖堂问题。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观察点: 一是教学容量设计, 二是教学结构安排和节奏的把握,三是生成性问题的处理, 四是学生的学习专注性、学习习惯、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 解决教师教学质量低下问题, 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观察点: 一是执教者学科知识素养,二是执教者对文本的解读,三是执教者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和把握, 四是教学方法的应用, 五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这些观察点的观察和评估,达到解决课堂教学结症,提高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益的目的。
2.为进行课堂教学研究而进行的课堂观察
我们为了进行某种教学实验研究,就可以根据实验的干预因素和预期目标, 来确立明确的观察点,为今后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研究提供建设性建议。如, 对“导学案” 的研究。就应依据“导学案” 的作用(“导学案” 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 确立观察点, 即: 导向、导忆、导法、导读、导问、导记、导思、导议、导听、导做、导练、导测等。评价“导学案” 是否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
3.为选拔举荐课堂教学优胜者而进行的课堂观察
为了选拔一位教师参加某一教学竞赛, 我们就需要根据学科的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确立观察点:一是执教者的教学理念, 二是学科知识素养, 三是文本解读能力, 四是课堂结构的设计和把握能力, 五是语言表达能力, 六是课堂驾驭能力。这样, 通过综合评估选出的优胜者,综合能力强, 有能力在更高一级的竞赛评比中获胜。
4.为取得课堂教学真经而进行的课堂观察
我们为了吸取经验成熟教师、名师和大师的教学经验, 我们就可以针对自己平时的教学实际,结合执教者的教学特色, 依据整体性原则和重点性原则, 确定以下几个观察点: 一是执教者对教材处理方法, 二是执教者对课堂整体结构的把握, 三是执教者对学生的调动启发,四是执教者对生成性问题的处理和把握, 五是执教者的教学特色。听课时, 我们要及时记好听课记录。课后, 进行反思, 博采众长、消化吸收, 弥补自己的教学缺失, 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教学风格。
在观察时, 我们还要根据观察目的, 确定哪些需要重点观察, 哪些需要顺便观察,重点观察要记载详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这样, 校长的听课才能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因“人” 而异,选择评课方式
由于教师类型不同, 个性迥异, 评课就不能千篇一律, 要因“人” 而异。
1.先扬后抑, 激励发展
对于刚参加工作不久的新教师和内向、严肃型老师可采用先扬后抑的评价方法。即评课时先肯定教师的成功之处, 再指出不足之处(以表扬为主,指出不足为辅。但也不能夸大其词, 名不副实), 然后提出改进的希望和建议。因为新教师对课堂教学还处于摸索阶段, 评价者的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他们加深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明确课程理念, 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钻研精神。内向、严肃型的教师, 由于他们本来就胆怯和要面子,过多地指出不足, 易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会打击他们的教学积极性,让他们丧失自信,不利于他们的未来发展。
2.去粗取精, 促进提高
对于教坛新秀、骨干、教学能手、名师及活跃、豪放型教师, 我们在评课时, 不再将主要精力用于肯定什么、希望什么上,而应该将评课的焦点放在教师的课堂有无与课改精神不相适应的旧观念、旧方法上。如果有, 就要及时指出, 令其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让教师感觉到, 只要不违背课程改革的要求,课怎么上都可以。乍一看, 这种专门挑毛病的方法, 可能会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但是, 只要让教师明确评课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只要评价意见是客观中肯、实事求是的,他们一定都会乐于接受。不过, 该褒奖的还要大力表扬, 做到抑扬得当、恰到好处。
和而不同,坚持评课原则
1.要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落实最终是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评课要评教师的课堂教学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评教师是否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评教师课堂是否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要评教师的课堂是否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2.要有利于教师的发展
评价的目的是期待目标的有效实现, 促进教师的发展。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由于学科、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等诸多方面的不同,课堂教学千变万化。我们在评价一堂课时, 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有利于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激励教学创新, 促进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
3.要有利于教育的方向
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是要求课堂教学要符合改革的实际, 能有效促进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评课必须从课堂改革的落脚点出发,从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以全新的理念引领, 不能想当然。评价的内容要具体明了,让教师方向明确。
总之, 听评课是一门学问, 更是一门艺术。只要我们静下心来, 认真学习各学科知识,积淀自己文化素养;定下神来,认真钻研教材,提高文本解读能力;沉下身子,认真阅读业务书籍、研究教法,提升评课艺术;放下架子,深入课堂,真诚与老教师交流。校长,你的听评课一定是教师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