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管理求质量 以科研促发展
时间:2015/5/20
抓管理提质量。一是以目标管理为导向,拉动教学质量提升。坚持以个人目标保年级目标,以年级目标保学校目标。年初,学校在广泛征求教师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建立了学校、年级组、学科三级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体系。学校将教学质量目标分解至年级组,年级组长把质量目标分解至班级及学科教师。由于目标明确、责任清晰,人人都朝着既定目标努力工作,形成了一级抓一级、一级保一级、级级抓落实的良好态势。二是以制度管理为保障,促进教学质量提高。我们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修改完善了《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校本教研制度》等各项制度。实施过程中,注重平时管理,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落实期末和年终的各项考核与奖惩,赏罚分明,让制度内化为教师自身成长的需要,自觉遵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以常规管理为重点,确保课堂教学有实效。在教学常规管理上我们舍得花大力气,下狠功夫,注重管理过程的精细化和科学化,较好地保证了教学常规管理的有序性和实效性。首先,我们在备课环节上,强调一个“研”字。我们积极研讨和改进集体备课模式,规范集体备课流程。学校集体备课活动主要集中讨论四个大问题:一是三维目标是否突出,二是教师教法是否有效,三是是否体现以生为本,四是时间流程安排是否合理。其次,在上课环节上,讲究一个“活”字。目标设计力求定位准确,课堂教学力求做到找准起点、注重预设、活用生成。在课堂上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放给学生,教师变讲解者为引导者和参与者。其三,在作业布置、批改、评讲环节上,突出一个“精”字。力求做到少而精,简而活,能够面向全体学生,点到关键处,练到“火口”上。作业训练形式力戒机械重复,力戒偏、怪、繁、难。其四,在辅导环节上,坚持一个“恒”字。教导室坚持抓实“两查”,一查教师是否持之以恒地落实了对学困生的辅导;二查教师补差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第五,在测评环节上,追求一个“实”字。教导室坚持及时督查各任课教师单元测评情况,确保查漏补缺落到实处,保证了单元质量全面过关。
抓队伍强素质。 我们注重“三支队伍”建设。一是打造管理与教学相长的全能型校长队伍。我们要求学校校长不仅要抓管理,还要懂教学,要带头讲,经常听,做教学的行家里手。二是打造“有为”与“善为”的服务性班子队伍。我们牢固树立“领导就是服务”的思想,积极为教学运转“铺好路”,为教师成长“开绿灯”。学校及时装备、更新教师办公设备,积极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去年,学校投资20多万元装备了十套电子白板,实现了“班班通”;上学年,我们在经费及其紧张的情况下,仍挤出一定经费组织教师到杜郎口、武汉、襄阳等地培训学习,为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供了有力保障。三是我们极力打造由教书型向科研型转变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些年,我校骨干教师走了一茬又一茬,而我校的教学质量还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这得益于我们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上力度大、措施硬。首先,保障业务学习。做到了时间有保障,内容有保障,收效有保障。其次,结对辅导提高。实行师带徒、老带新,落实一帮一的跟踪指导培养;同时积极走出去、请进来,让老师多看、多听、多悟、多尝试;第三,落实学习培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校本培训、参与“国培”、举办专题讲座等,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当前,我校仅有的43名专任教师中,有5名市级优质课教师,11名县级优质课教师,6名市级骨干教师,1名省级优秀教师。
抓科研升品位。一是常规教研活动做到“实”。在过去的一学年,我们围绕“课内比教学”工作,重点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着力组织开展了三个层次的教研活动:其一,面向新岗教师的“适应性”教研活动。对于新上岗或新转岗的教师,我们通过组内结对、组间交流等形式,实行定向引领,以研促训。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课堂,缩短教学与教研的过渡期;其二,面向中青年教师的“发展性”教研活动。我们要求每位中青年教师拟定出自己的个人三年成长计划,确立自身发展目标,每学年拟定学年计划,准确诊断自己的教学现状,选好一学年一学期要解决的实际教学问题,通过课例看计划的落实,通过反思看存在的不足,通过交流取长来补短,从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着手,提高自己的教学教研水平。其三,面向全体教师的“主题性”教研活动。我们将课内比教学工作与学校传统的“三大比武”、“优质课评选”及“达标课验收”等专题活动紧密结合,真练实比,破解难题,扩大战果。上学年,我校“比教学”工作经验得到省教育厅领导的关注和肯定,并代表保康参加了全省农村学校比教学工作经验座谈会。
二是课题研究创“新”。以生为本是培养学生自信力的源泉与前提,基于此,我校启动了“生本理念下的自信教育”课题研究,我们从构建自信课堂、实施自信德育、培养自信教师入手,努力为学生创造成功的起点,为教师搭建发展的平台。
1、开展以快乐学习为主题的自信课堂研究。我们把课堂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以“先学后教,互助合作,共同提高”为手段,形成了“课前自学----展示互学----质疑解惑----巩固拓展”的四步课堂结构。课前自学环节。注重做到“一鼓励”“一明确”“一精心”,“一鼓励”就是鼓励学生“我能行”;“一明确”就是让学生切实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一精心”就是精心准备。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自己去搜集、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展示互学环节。教师积极创设轻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展示中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让学生在展示交流中增强自信力,体验成就感。质疑解惑环节。教师在学生争论不休时,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教师适时出手,适度点拨,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效果。巩固拓展环节。把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去学习,充分体现了“一切为了学生,全面依靠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
2、开展以阳光德育为主题的自信少年研究。我们要求各年级各班从班团活动到文体竞赛,从寝室管理到班级服务,都能够充分体现以生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管理的主体,让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品质得到熏陶,使他们充分感受到服务他人就是方便自己,理解别人就是快乐自我。同时,突出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以校园之声为平台设立“知心话”信箱;以班会、校会为载体针对共性问题进行集体疏导;以板报、专栏等形式激励学生的成功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把自信教育渗透到学校及班级组织的每一个活动中,渗透到家庭教育中,让每一位孩子拥有自信。
3、开展以激情工作为主题的自信教师研究。学生成功首先教师要成功,学生自信首先教师要有自信,教师的自信从哪里来?首先,我们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加深知识积淀,奠定自信心;其次,多鼓励,多打气,为教师教学和开展教学研究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增强自信心;其三,教师自身要不断增强业务能力,有效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自信心。
“生本理念下的自信教育”实施以来,我们欣喜地看到了校园内的新变化——孩子们变得自信了,教师们变得阳光了,学校风貌也因此焕然一新。我校生本课堂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有关做法和经验在《湖北教育》上发表。
成绩代表过去,未来任重道远!我们将以此为新起点,再接再励,在新的一学年里,锁定新目标,谋划新发展,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到更优质公平的教育资源,为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