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基于清代“百泉书院”遗址之上的城内初中是辉县市最古老的初中。该校校长赵彬渊被誉为“原生态教育家”。政校关系的重塑和5项课题的驱动,让具有丰厚文化品格和锐意变革精神的城内初中迅速呈现出教育转型的新秩序。
这种教育新秩序的核心是学校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的创新,赵彬渊称之为“项目管理”,有教师说是教师领导教育和教学。
“做真正的教育者,办真正的教育”“教师发展第一”,是赵彬渊核心的办学理念。在他看来,要让教师发展就必须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而要解放教师就必须改变现实学校的组织设计和运行机制;否则自上而下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方式与着眼于长效的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之间的矛盾就难以调和。改革学校的组织设计,就是要变垂直式的管理为“扁平化的领导”,以专业权威制衡行政权威,实施项目管理,由教师领导教育和教学。
赵彬渊解释说,项目管理就是把学校的教育工作、科研工作、课程资源开发工作、教师发展工作以及各种教育活动等设置为多种项目,然后选择术业有专攻的教师或学校领导担任项目领导,由其配备组员,开展工作或活动。项目管理突出的是专业领导,强调的是专业权威而非行政权威。凡在某方面最具专业优势者,即可做项目领导。因此,实施项目管理最能形成教师专业发展团队,最能激发起教师参与决策与改革、创新的积极性。项目管理是学习型组织最好的运行机制。
在城内初中,主要的业务性工作不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行政方式而是通过项目管理的方式来推动的,比如课改深化、教师发展性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班主任专业发展、推广普通话等等。
南坪会议之后,城内初中为推动课题的深入实施,决定率先在七年级着手实验,确立课改深化项目,并在慎重考虑的基础上把语数外学科组组长李二英、李永霞和靳艳梅确定为项目负责人。
2007年9月2日,没有领导带队,李二英等3位课改深化项目负责人被学校派往山东——考察杜郎口中学。经过一周的紧张考察之后,3位教师形成了12818字的考察报告。该考察报告介绍不仅分析了杜郎口教学模式和杜郎口中学的校本教研,提出了给学校的建议,而且深刻地指出了杜郎口中学改革的误区——教师不读书,也没有时间读书,而且在潜意识中拒绝谈理论,固守那些本土的、原生态的创造。杜郎口开放性的课堂,更需要教师不断丰富自我,无论是专业的还是内涵的,可惜,杜郎口的教师和学生却忙得没有留出内涵发展的空间。
3位课改深化项目负责人先向学校领导作了6小时的汇报,然后,她们自己组织七年级全体教师召开深化课改动员会,作了考察杜郎口中学的报告,并提出了全年级深化课改的策略和举措。这次会议在七年级吹响了教师领导教学改革的号角。
在3位项目负责人的领导和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改革有了效果——七年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和学习兴趣的高涨,成为全校师生关注的热点,八九年级的教师开始向七年级学习。
李二英等3位老师又为八九年级全体教师作了报告——一场由3位教师领导的教学改革在全校正式启动。
项目管理使具有专业优势的教师有了施展才华的空间,使教师成了学习和发展的领导者、教育教学的领导者、学校文化建设的领导者,也在学校形成了“发展才是硬道理”“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学习者”的舆论氛围。项目管理空前地激发了城内初中教师读书、学习、发展、变革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