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要把教师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时间:2015/5/23

“教师发展第一”是我的始终不渝的核心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是我的头等大事。做校长20来年,我持之以恒地做的一件事,就是努力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我的这一理念,在今天看来,很平淡无奇了。因为新课程改革使所有的校长都认识到了教师发展的意义,都在努力地做着“校本研修”或“校本培训”这一事关课改成败的关键性工作。大家都在通过“抓教师的专业成长”而“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但是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主张“教师发展第一”是并不为多数人理解的。我因此常遭到别人的讥讽和非议。

我坚持“教师发展第一”的理念,目的并不仅是为“提高教育质量”、“ 打造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因为我们既要坚持“以人为本”,就不能把教师作为实现学校目标——更不能作为校长本人搞“政绩”——的“工具”。教师的全面和谐发展,本身就是办学的目标。

教师和学生一样,都应该有自己的生活、生命权利,没有道理让一部分人为了另一部分人的生命质量的提升而“牺牲”自己的同等的权利。当然,教师的工作是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服务”的,因此,为学生“无私奉献”和“高质量服务”永远是一种值得赞颂的美德。但是,教师职业,决不能被视为只是为学生服务的职业,而应被看作同时也是自己的生活、事业。教师们有权利生活得充实、愉快、幸福。不过,教师们要想享受职业的幸福,就应该能够从每天平凡的工作中体验到人生的光辉和伟大,体验到自己生存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就得每天都能看到自己工作的成就。只有成就了自己的事业,才能有真正的幸福;而为了成就自己的事业,就得不断的学习、更新和提高自己。教师是通过成就他人而成就自己的,这是教师职业的真谛。

直到今天,总还有人担心因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而耽误了学生的学业。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道理的。在我领导过的400多个教师中,只有一个青年教师为了复习考研而在教学上稍有松懈,但她的“教学成绩”并没有下降。何况这样的教师,总是极个别的。而大多数教师都是把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与自己的工作联系在一起的。教师们越是重视自己的学习和发展,视野就越开阔,思想境界就越高,敬业精神就越强,教育质量就越高。所有优秀、杰出的教师,都是在自己的学习和发展上最刻苦、勤奋的。

坚持“教师发展第一”理念,要有制度和物质保证。学校除了要设专项制度外,还要注意其他制度都不能与教师发展理念矛盾冲突。如有必要,学校还要设立专门组织。要有教师发展所需的必要的经费投入。现在一些名校、重点学校还给教师配备台式电脑甚至手提电脑,这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但对于绝大多数学校而言,却是可望不可即的。不过,充分发挥现有物质条件的作用,千方百计为教师的学习和发展创造较好的环境却是每一所学校都能够做的。我们学校,用在教师发展上的投资,每年都占学校经费的近三分之一。

读书和写作是教师发展的“奠基工程”。我坚持认为,教育改革最大阻力之一是校长和教师教育思想贫乏,而不读书、不思考则是其根本原因。对于很多教育者而言,不是教育思想落后不落后的问题,而是有没有教育思想的问题。“思想这东西,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像生产要有原材料加工。你一片空白,无法加工。”(朱永新语)我的经验是,只要教师们能够阅读古今中外教育名著,不断地与那些大教育家们“交流”、“对话”,再加上不断地反思总结自己的经验,就能够产生自己的教育思想,从而就产生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因此,他们就会不断追求、改革和创新。

当前,对教师成长和发展最不利的仍然是“应试”的压力。为了“应试”,不少学校仍然在延用按照“教学成绩”对教师进行排队、奖罚的评价制度,有的学校甚至实行什么“末位淘汰制”。这样的制度,对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十分有害。若不把教师从这样的制度下解放出来,不但教师专业成长而且连新课程改革都会十分困难。

如果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惟在“教学成绩”这一点上,那么教师的教学就只能是死扣参考书、死扣“知识点”有人称之为“考试点”,就只能搞“题海战术”。这样的教学工作,教师们根本就没有读书学习提高自己的必要,哪里还会有自我发展的兴趣!

只按“教学成绩”评价教师,连真正的教学研究也搞不起来。因为教师之间不再存在“同事”、“合作”关系,有的只是“对手”、“竞争”关系。为了得到好的评价或免遭惩罚、淘汰,谁都怕别人压过自己,谁都想压过别人,哪个人还会真心诚意进行教学研究!1998年,我的学校中就有这样的一个例子:初中三年级一个有经验的化学教师,自己印过的试卷连蜡纸都要烧掉,把另一个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气哭了也不让看。因此,我才提出了“最大限度地解放教师”,并坚决地废除了那个镇的“统考”制度,这才使教师们的教研教改积极性一下子焕发出来了,读书科研之风也因而在学校很快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