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课程规划:引领学校办学水平提升

时间:2015/5/23
今年暑假,南京市玄武区中小学的校长们,在培训交流中有一项重要任务,即每人都要做一次关于本校课程规划制订与实施情况的演讲。全区所有中小学校长,你方说罢我登台,捧出的是基于每个学校实际的带着自己学校思考与特色的课程规划及实践。从2010年开始,以学校课程规划制订为抓手,从全区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的高度,南京市玄武区开始了区域引领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
  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课程体系
  从2009年开始提炼办学理念、2010年多方寻找专业支持、2011年开始构建课程体系、2012年开始完善课程体系,处于城乡结合部的该区的十三中红山校区,用了将近4年时间,建立起了有自己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这个用“立交桥”命名的课程体系,体现了层次性、多元化、可选择、能融通的特点,包括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开发出了一系列令人耳目一新的课程。在此基础上,学校深入研究课程实施,开展了4S高效课堂的研究,课程建设的深入推进让这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社会美誉度越来越好。“用课程建设统领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改变了我们对办学校的认识。课程建设这两年,学校先后有5位教师成功围绕课程建设立项省市级课题。数学组、英语组因为课程建设方面的突出表现,荣获市先进教研组,”校长程晓江说起学校的课程规划与建设过程有些兴奋。
  与这所学校一样,全区所有中小学都有着凝聚着自己学校办学理念与理想的课程,如十三中的“树魂课程”、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的“三色课程”、小营小学的“班本课程”、玄武高级中学的“风范教育课程”……虽然课程名称各不相同,但都体现着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更加关注人的发展,更加关注学校办学理念与课程的结合,更加关注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的有机整合,努力形成学校自己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改变了教育人的观念
  学校研制自己的课程规划,一是可以保证国家课程方案的执行力,二是可以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开发符合学生不同基础和需要的课程,充分体现学校的办学追求与特色,弘光中学校长刘昊在两年多的课程建设实践中感触颇深。
  “过去教师们都认为课程是遥远的,与自己没什么关系,教师只是执行者,但是学校的课程规划让教师真正变成了创造者与执行者二者合一的角色,”区进修学校教研室主任余夕凯这样认为。现在的教研员的工作视角,已经从打开课堂到拓展课程,从过去的学科教学引领到现在的课程引领。如围绕如何开发地方课程,全区数学学科进行了数学与生活的课程开发,而语文则进行了美诗文阅读与创作的地方课程研究。秋季开学后,教研员们也会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角度研读教材变化,看国家课程如何实施,学科课程如何规划。
  几年前,一说到校本课程,许多学校会说我们有校本教材,那时大家更关注的是物化的成果。但现在,一说到校体课程,学校会说我们规划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会认识到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区进修学校副校长丁青认为,经过课程规划的制订与实施,学校对课程目标的认识更加明晰,课程开发越来越关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也更加关注教师的创造力,提升了整个学校的课程意识与建设能力。
  课程建设意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
  不可能让区内所有学校同水平发展,但应该努力帮助所有学校都充分发展,尤其要帮助相对薄弱学校加快发展,这是南京市玄武区的教育发展观。在先后荣获“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等称号后,优质均衡发展成了全区教育的新追求。以课程建设带动学校优质发展成了全区推进均衡的重要抓手之一。
  “从2010年开始,我们选择了10所学校作为课程规划研究与制订的试点,到今年全区所有中小学已经全部推广。行政引领,科、教、研、培“四位一体”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学校从开始的牵着做到现在争着做,应该说课程建设改变了对教科研人员、校长、教师对教育的认识,对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不可小看”,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陈发山这样评价。“2007年左右我们关注的是开齐开全课程,更多的是关注课堂,也就是对课程的执行。从2009年开始,我们开始关注学校课程的领导、建设与规划,到现在学校与教师的课程意识已经逐步建立。现在,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三个层次的课程领导,即校长层面的对办学理念与培养目标的价值领导,教研组、备课组和年级组的课程共同体的领导和教师对学科课程领导”,区教育局长李玉鹏认为,实施几年的课程建设,改变了学校的课程文化,同时也带来了学校的方方面面的改变,但对于课程建设来说,也只是刚刚开始,下一步将重点研究如何完善与科学规范地实施。
  题图照片:南京市玄武区小营小学开展了班本课程建设的研究。班本课程是以班集体为平台,根据班级状况,利用班级资源,开发的有针对性的课程,是介于校本课程与生本课程之间的课程,班本课程中包括了班级特色建设型、学生问题解决型、教材内容拓展型三种类型。他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课程建设,让每一个童年的记忆花香满径。图为小营小学五年级(2)班学生在展示护蛋行动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