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如何才能成长为名师

时间:2016/7/13
名师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专家、科研的能手。通俗地说,名师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名师成长的标志有四:一是人格完善,二是学识渊博,三是教艺精湛,四是业绩超群。总之,名师就是那些影响力、感召力、亲和力、创造力最强的教师。那么,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
崇高的职业理想是名师成长的动力要素。名师成长主要靠内驱力,内驱力来自于对事业的理解、对学生的情感,来自于一种信仰、一种追求。崇高的事业心、强烈的敬业精神是名师的“师魂”。一个教师有了“师魂”,先进的理念是名师成长的关键要素。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名师成长的基本要素,良好的环境氛围是名师成长的外部因素。名师的成长要靠长期、扎实的实践。实干是基础,苦中能有乐。他们真是“累着,并快乐着”,体验着一种神圣的幸福感。
 名师的成长还要靠顽强、自觉地学习。要敢于吃别人不愿意吃的苦,要乐于花别人不愿意花的时间,要敢于下别人不愿下的苦功。要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报刊书籍学习;进修学习;课题学习;学术学习;追踪学习;分阶段有重点地学习;网上学习;传播学习;实践学习;参观学习……
名师都显著地具有爱思考的品质。思考紧密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尤其重视反思自己,最终实现充满个性的创新。
  任何一个成才者的道路都是自己开辟出来的,都是充分个性化的。成才的起点是从实际出发,要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和工作实际,选择自己的发展方向。只有真正发现了自己,才开始走上了成功之路。
教师工作的内容就是教学和研究,教学促进研究,研究提高教学。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一条成功的路。一个教师的教学研究,往往伴随着他的成长过程而发生重点转移:以研究教材为主——以研究教法为主——以研究教育理论为主。
人才学上有一条定律,一个人的智能结构呈正三角形(三边相等),底线(基础知识)构成宽度,两边(情感和能力)的交叉点就是智能发展的高度。基础知识的宽度和厚度决定智能发展的高度。爱因斯坦说:“如果一个人掌握了他的学科的基础理论,并且学会了独立的思考与工作,他必定会找到他自己的道路。”同时要始终处理好“博”与“精”的关系,要把时间、精力、经验、智慧依次集中在一个个成果的创造上,要一步一步的攀登。在攀登的最后阶段,要特别注意集中,集中的程度就是攀登的高度。爱因斯坦有一位亲密的朋友叫米凯尔·贝索,知识渊博,思维敏捷,鉴赏力强,对爱因斯坦的许多发现都起过“助产士”的作用。爱因斯坦十分感慨地说:“在整个欧洲,我找不出一个比他更好的知音。”但贝索自己终生无所建树。爱因斯坦认为主要原因就是“他的兴趣爱好太广泛了”,以致使他的时间、精力和才华不断的向四面八方流失,而没有一个始终一贯的主攻方向,所以虽然才华横溢,而终不能出类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