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区:加速推进新课改着力提高教学质量
时间:2015/5/27
先临帖再破帖,构建务实高效的教学模式
襄州区的教育在充分吸收外地先进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下真力练硬功,立足“临帖”力求“破帖”,在深入联系襄州实际的基础上摸索创新,形成了以“导(主线)、学(主体)、赛(组织)、评(激励)、练(落实)”五字授课方式改革,并积极构建“五大”课堂教学文化——问题课堂、情感课堂、实效课堂、静思课堂、研究课堂。让以往沉静的课堂走上了一条“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学效果好起来、师生负担减下来”的素质教育之路。目前,该区各校在课改上锐意创新,“二五五”教学模式已在襄州教育天地扎根成长。
变会教为善教,引领中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
襄州教体局以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学者型教师团队为目标,让校本教研走向普及,走向常态、走向实效。
开展课题案例研究,积聚群体教育智慧。该区以《襄州教研》杂志、《襄州教育信息网》、《襄州教研网》为平台,围绕问题立课题,研以致用求实效,打造出了襄州自己的教研模式,即教师建立小课题研究问题库——根据问题库申报个人小课题——进行学习研讨并做好记录——定期开展小课题研究中期报告与交流——结题报告。此举做到了校本研究的三个核心要素(教师专业反思、团队合作和专业引领)的量化、细化和实化。
开展丰富实践活动,提升一线师资素质。一是开展以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为重点的教师岗位大练兵活动,形成了以优质课竞赛为主轴,优秀论文、优秀案例评比为两翼的多轮推动机制,每年有2000余名教师参与“比拼”,实现了“校校比名师、天天有赛事,人人讲公开课”的奋力开拓局面。二是实施骨干引领,发挥优势辐射功能。实行“1+N”名师带徒制度,一个名师带动一批教师的学习、研究和成长。三是加强校级联谊,多层面开展教学研究活动。通过专题合作、专家会诊、主题论坛、教学互访和开放共享等途径,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以来,让“想干事的有机会,能干事的有舞台,干实事的有地位”,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在襄阳市教育局举办的“第五届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练兵、大比武活动”中,襄州区荣获初中段教学基本功竞赛团体奖一等奖,小学段团体二等奖。
转被动成主动,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襄州区把学生学会学习作为教学业绩考核的关键性标准,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积极倡导“学案导学”的理念,学案引领学生带着问题上课堂,带着问题走向自主学习,带着思考走进交流。课堂教学中,以自主学习为前提,引导学生在调研、探究、阅读、查阅资料、做笔记等方面,形成主动学校的习惯;以合作探究为途径,引导学生彼此互助、取长补短、解决问题、获得新知,达到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的目的;以展示交流为核心,引导学生归纳、提炼教学内容的重点、规律和探究思想、方法、技巧等,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以自我完善为目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习成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学习的效益;以达标测评为手段,引导学生迅速、准确、真实地反馈自己的学习效果,并及时进行补救、矫正,以此做到查漏补缺、堂堂清。通过以上课堂改革,在襄州区基本实现了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
从传统到开放,打造富有特色的襄州课堂
襄州民主、开放、高效的课堂完全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封闭性管理模式,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与展示是课堂的主旋律,教师只做点拨精讲,而且讲的时间不超过15分钟。在教师中逐步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事”的课改理念。课堂上没有了老师的喋喋不休,却多了“小教师”的精彩讲解和表现!目前,在每所学校里,你都可以随时推开门听课。走进教室,你会发现襄州普遍实施“六人合作小组”学习制。其管理模式:选组长——聘组员——起组名—— 定组规——排座位——会学习——善评价。教师对小组实行动态管理,走进小组,指导合作,灵活评价,使每个学生知无不言,言无不听,听无不思,不断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如今,襄州民主开放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学习与探究、智慧展示与能力发展、情意交融与人性养育的殿堂。学生也变得更大胆、更积极、更自信、更阳光、更有希望。
课堂教学改革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襄州教育在认真思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上,关注学生成长,挖掘学生潜能,最终打造高效课堂,实现生本教育,这是襄州教育的理想,也是襄州教育的终极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