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引领教改 以特色打造精品学校
时间:2016/7/15
一、科研引领,提升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直接影响到新课程改革和课堂效率,为此,我们以课题为依托,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课题成就名师,以名师铸造名校培育英才。
(一)博采众长,开启思路
我们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向网络求教、拜师学艺同伴互学;举行教育教学经验交流、读书演讲;开展“我的教育新理念”、“我的有效教学”专题交流等学习形式,激发教师参入新课改的热情,启发新思路。学校每年都组织一线教师到全国名校参观学习取经,教师在学习中悄悄改变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大胆尝试新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探求方法,追求高效
在学习全国名校典型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2008年成功推出了“课堂导学、小组合作”的教育教学模式,其做法和经验在全市推广。
二、教改跟进,创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
创建教与学的和谐氛围,让师生在课堂上思想碰撞产生火花收获高效是我们课改的最终目的。在“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积极探索适应新课程要求、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高效课堂教学艺术,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充满自信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高效课堂教学的基础,首先,要建立“关爱、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其次,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情景,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学习活动当中;其三,在教学中采取幽默的引趣、点拨、纠错、启悟,使课堂如同磁石般富有吸引力;第四,倡导“赏识孕育成功,抱怨导致失败”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成功欲的心理需求,老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给予肯定并加以放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就感,收获成功的快乐和喜悦。
(二)合理设置目标,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新课程强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我们要求教师设置教学目标时,要结合实际分解成三个层次;在课堂教学中,要设计低、中、高三档练习题。真正让尖子生吃得饱,让中游学生吃得好,让后进生吃得消,各类学生学有所得。我校在“学习后进生”的转化上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求每位老师在平日教学中努力做到:备课想着后进生、讲课照顾后进生、提问鼓励后进生、课后辅导后进生。
(三)“三项举措”打造高效课堂
一是每学期初开设“五同课”促成研究高效课堂的良好氛围。1、同备——合作中谋求创新;2、同上——展现各人特色和魅力;3、同评同反思——扬长避短寻求最佳授课方式;4、同改进——优化教学过程。
二是期中检测后进行教学经验交流,启发灵感取长补短。如王三军老师的《讲课——为我插上隐形的翅膀》为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指点了迷津;王效良老师的《激发兴趣 夯实基础 促成习惯 提高能力》为起始年级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许庆全老师的《一路上有你》展示了师对徒的传帮带过程,师徒牵手少走弯路;李清云老师的《把爱传递给学生把快乐带进课堂》道出了如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打造和谐高效课堂秘籍。经验的分享,促进了教师团队的成长。
三是“五同课”优胜者为全校开设示范课引领高效课堂建设。优胜教师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和教学环节,巧妙处理课堂生成的智慧,点燃学生激情的幽默语言,恰到好处的点拨启发都无不吸引着听课的每一位老师,为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同时,举行青年教师展示课,鞭策青年教师不断进步,至此“五同课”也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举措连年搞,既固化了模式提高了课堂效益,又减轻了学生课业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模式的实施开辟了学校发展的新空间。
三、注重特色,创建精品化学校
为把田集中学建设成为特色鲜明,教育教学质量上乘,教师德高业精,学生全面发展的菏泽市一流中学。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确定了1、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2、网络德育3、课堂导学、小组合作4、综合实践四大办学特色。
(一)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应用
我校提出了“突出信息技术特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思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作为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手段,在抓硬件建设的同量,鼓励教师自主开发软件,每学期网络中心都把教师的优秀课件和电子教案汇集成资源包供教师共享。
(二)网络德育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首先,我们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互动性强的形式,设置了丰富多彩的网上栏目吸引学生;其次,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引导。如开设家庭教育专题课座,指导家长正确看待网络并能引导孩子文明上网;其三通过开设网络德育课,把班会搬上网络,用网络辅助德育,学生间周一次到网络教室上网络德育课,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见解,使老师能够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心声,有的放矢的开展心理疏导和正确引导。
(三)“课堂导学 小组合作”教育教学模式
“课堂导学”是教师在备课时,以学定教,变“写教案”为“写学案”,巧设问题,激趣质疑,点燃思维火花,引导学生以思维对话的方式,按“学案”分步、分段,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课堂上始终由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遇到重点、难点、疑点,老师尽量发挥小组成员的智慧和力量或是组与组之间的互相交流去解决。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思维的点拨者、引导者。
“小组合作”是采用目标激励、量化管理的合作管理,对课堂导学起到了保障和促进的作用。以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氛围、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目标的,是贯穿于班级管理、贯穿于班集体建设中,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着。所以说,“小组合作”不光在课堂教学上发挥了作用,而且在班主任日常班级管理上也作用非凡。在班级管理中,小组成员是捆绑式的,在评价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等以及班级内开展的各项活动时,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为了给小组争荣誉,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则开展了互相竞争、互相制约、互相帮助的良好局面。
(四)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我们重视音、体、美、劳技、科技课程和体育艺术“2+1”活动课程,开设了16个门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还要求各科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开发实践课程,拓展知识面,培养学生特长和动手能力。
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科研引领,教改跟进的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促进了田集中学的内涵发展,也推动了创建“规范+特色+一流”的示范校的进程。但我们深知,教育教学改革的路还很长,我们将继续日如既往,不断探索,打造精品化学校,为山东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