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内涵发展之路 创特色品牌学校
时间:2016/7/22
一、文明创建工作实现历史跨越。我校在连续十届20年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的基础上,今年8月份被省委、省政府命名表彰为“省级最佳文明单位”,全州仅6个单位获此殊荣。一是牢固树立文明创建“融入中心、服务大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人为本、和谐发展,持续创建、常抓不懈”“四种理念”。二是每天坚持“师生文明礼仪”督查活动,培养师生讲文明、守公德的良好习惯。三是长期开展“文明伴我成长、争当四好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四是利用小凤凰电视台、广播台、电子屏、宣传长廊、黑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营造文明创建氛围。五是通过开展“文明年级、文明班级、文明办公室”争创评选活动,提升全体师生文明素质。
二、快乐课堂建设结出丰硕成果。我校高效课堂建设在前任校长刘本洲的领导下,创造性地提出了“361”快乐课堂,出台了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学习(临帖)—实践(出帖)—研究(破帖)—实践(创造)这几个阶段,探索出了适合小学生学习的“六步三查”导学模式。今年,我们在全面深入听课、调研的基础上,将高效课堂建设定位在:科学推进,深度研究,突破瓶颈,推出成果。
一是把快乐课堂建设与“课内比教学”活动有机结合。通过“比”“晒”学案的编制、“六步三查”的应用、导学过程的反思、案例论文的撰写,有力地推动了快乐课堂的深度研究。秋季开学前四周,校长、主任率先垂范,带领20多位省、州、市各级名师、骨干教师在全校教师面前一一“晒”课,给其他教师做示范、引领。接着分17个教研组紧紧围绕“科学推进361快乐课堂”中要研究解决的问题,120多位教师人人参与“比教学、研教学”活动。在“比”的过程中,一是采取普通教师与名师之间进行同课异构研究。二是对名师课例全程录像后进行解剖。我校对名师“晒”的课和“同课异构”的课例都进行了全程录像。信息中心共录制了课例70余节。将这些录像课制成光碟供教者和全体教师进行对比研究。三是各教研组在“比”的基础上推选出了18位教师参加全校比教学集中展示活动。学校对活动开展得好的年级、教研组和个人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学校推出的三位老、中、青教师参加全市小学“高效课堂比教学”集中展示活动,均获全市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我校教师在市教育信息网上发表优秀案例79篇,论文19篇,被收入《比教学精品案例》11篇。其中,英语组6位教师的教学设计选送参加“第四届全国小学教学特色设计”大赛中,2位老师获一等奖,4位分获二、三等奖。
二是把快乐课堂建设与校本研训相结合。为了提高导学案的编写质量,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班与班之间的均衡发展,我校把每周五下午2、3两节课的集体备课排上课表,专门用于集体研究、修改个人提前在假期里编制的导学案,以形成共案后3至6年级印发给学生使用。行政人员全部深入蹲点年级参与研究和检查指导。
三是把快乐课堂建设与立项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我校把快乐课堂实践研究作为课题在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正式立项,作为“十二”规划课题进行研究,并获得省教育厅重点课题启动奖励资金3000元。学校被评为“全省课题研究先进单位”。我们把“如何让导学案的编写体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如何灵活运用“六步三查”导学模式,形成自己的课堂教学规则文化” “如何减轻学生负担,尽量让预习成为课上进行时”“如何科学进行小组建设”“如何恰到好处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进行课堂学习评价,让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等问题作为重点进行攻关研究。
通过实施“361快乐课堂”实践研究两年以来,我们的课堂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一是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人,低年级学生有了自主、合作学习和展示的意识,中、高年级的学生能够运用教师设计的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交流展示;二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明显增强,学习能力明显提高;三是学生在课堂上的展示能力和自信心得到了充分培养,人人都想展示,人人都会展示;四是学生在课堂上真正体验到了“我自主我快乐”“我参与我快乐”“我收获我快乐”“我成功我快乐”;五是学生课外负担减轻了,学习快乐了,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我们教师的角色也真正发生了转变,在课堂上已不是主宰者、牵引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课堂已成为了师生共享学习成功的乐园,学校也变成了师生享受教育幸福的精神家园。
2011年4月,《湖北教育》副社长张才生和两位主编深入我校听课、座谈和查阅资料后,当即敲定在《湖北教育》第7期首次专门开辟“深度观察”栏目用12个版面刊发8篇文章向省内外推介我校快乐课堂建设所取得的成果。同时,《鄂西教研》杂志在2011年第3期也用了20多个版面发表了13篇文章向全州专门开辟“高效课堂探究”栏目推广我校快乐课堂建设的经验。11月25日,《中国教师报》记者到我校听了王淋波老师的一节数学课后,用了一个词叫“震撼”。同时,我校还接待了来自宜昌、襄阳、安徽萧县等省内外教育考察团100多位校长来校参观考察校园文化和快乐课堂建设情况。
三、学校文化艺术活动享誉省内外。我校在完善理念文化、环境文化和视觉文化系统的基础上,在向着行为文化方面加快建设步伐,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目标。一是每年开展好“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和“科技节”“四节”系列活动;二是坚持好每天的“晨读午写经典”活动; 三是落实好每周一下午的综实和校本课程活动,除校级开设体艺提高班级外,各班普及开设一节经典诵读和一节写字课程;四是坚持开展好“大家唱大家跳”和阳光体育活动;五是扎实开展好时令德育教育系列活动。
我校师生在参加各级各类展演活动中成绩斐然。5月份,在参加全省中小学“红歌传唱 童心向党”比赛活动中,我校参演的2个节目从全省155个参赛曲目中脱颖而出,荣获2个特等奖(全省仅有5个“特等奖”)。5月31日,我校188名学生代表全州应邀赴武汉参加了全省“红歌传唱童心向党” 歌咏晚会,整台晚会共13个节目,我校学生上演了6个节目,现场采访了我校5名学生,受到了省领导和观众的高度评价。这六个节目在《中央文明网》上进行了长时间展播。学校获奖金2万元,获奖励电脑30台。8月10日,我校160多名师生参加了央视“激情广场 爱国歌曲大家唱”恩施篇大型演唱活动,精彩的表演亮相全国。9月15日,我校承办了全省小学经典诵读观摩现场会,我校100多名学生在会上展示了2个大型经典诵读节目,并荣获省一等奖。全省各地的近700名代表到我校参观了校园文化,走进48个班观摩了经典诵读课,得到了全国知名专家杨再隋等各位专家和代表们的一致好评。学校被省教育厅授予“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元月7日从荆楚网上获悉,我校被省文明办推荐为“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全省仅六个单位,学校仅我校一所获此殊荣。
四、倾力打造城乡共同体初见成效。根据教育局工作安排,我校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和红土中心小学结为共同体学校,出台了《共同体建设三年工作规划》、《共同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及《共同体建设年度工作计划》,两校通过相互选派3位教师到对口学校挂职和从教,我们几位校长先后6次带领处室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前往红土小学调研、“送课”、“送培”,逐步实现了两校办学理念与工作思路共享,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共融,教育教学资源共用,教育教学方法共研,学校文化共通。使红土小学在学校管理、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同时,为该校争取资金2万多元添置课桌凳,训练出了一支标准化的鼓乐队和礼仪队。学校明年将在高效课堂建设、教学楼的维修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会有大的变化。
五、硬件建设有新的突破。我校千方百计向上争取和学校自筹资金来改善办学条件。在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200多万元的多功能综合楼也正在紧张施工,2012年春季学期可以投入使用。学校还投入了近20万元建成了全省一流的标准化少先队室和新建了标准化的幼儿园食堂,投入近20万元为老师们购买了50台办公用电脑和其它电教设备。
六、学校对外教育宣传工作成绩喜人。我校注重外宣工作,通过宣传提升我校在省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学校自主研发的网站荣获全省中小学校园网站评选“50强”,开发的校本教材《经典诗词 名言警句》获全省一等奖,并在《湖北教育》专门推介。今年,我校教师撰写的各种新闻稿件在《德育报》《搜狐网》《湖北日报》《湖北教育》《湖北教育新闻网》《恩施日报》《恩施晚报》《恩施州教育信息网》和《恩施市教育信息网》等媒体上共发表285篇。
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校将紧紧围绕市教育局提出的“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教育质量,打造幸福教育”这一主题,凸显“一校一品牌,一校一特色”,结合我校“十二五”规划,确定2012年的工作目标是: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争创省级示范学校;工作重点是:不断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科学推进“361”快乐课堂,加快文化型学校建设,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打造现代化特色品牌学校。工作思路是:突出“建设文化型学校”这一中心,狠抓“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两项重点工作,建设“行管干部执行团队、教学研究指导团队、班级建设管理团队”这三支团队,着力实施“科学推进高效课堂、广泛开展快乐活动、加快建设城乡共同体、倾力打造平安和谐校园”这四大工程。确保学校各项工作有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上新台阶,真正形成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