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律

时间:2015/6/3
美国学者卡茨在访谈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四阶段理论,即教师发展成长可分为求生存时期、巩固时期、更新时期和成熟时期,这与我国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是相似的。一个教师,从走出师范院校的大门到成为一名成熟的教师,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一成长过程是其敬业精神形成并发挥作用的过程;是实其教育教学素质不断提高和更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利用外部资源和条件,进行优势积累的过程:更是一个不断实施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和自我超越的过程。不同教师由于个性和特质的不同,尽管在成长道路上有不均衡性,但是都符合成才过程的周期规律。作为教师,他的成长规律比其他任何人才成长的周期都要长。就中小学而言,一个教师起码要经过十年以上的磨练,才能把原有的专业知识与中小学生的实际发展历程和特点挂钩,积累其初步的教育教学经验。而教师的成长是有规律的:一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到成为一个称职并符合教育要求的“合格”教师,大约需要十年左右,而从一个优秀教师到成名成家,职业个性成熟而又独树一帜、形成风格,大约又需要十年的时间。
  教师成长是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向度的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参照教师职业生命周期理论的研究,综合教师成长历程的各方面因素,我们认为教师的成长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阶段:
  1、入职适应期。
  入职适应阶段是每个教师成长所必需的。作为刚从师范院校毕业的新教师,他们尽管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但毕竟对教育实践了解不多,缺乏经验,更不具备教育智慧。因此,对新教师来说,如何通过二、三年的时间,把书本知识与教育实践进行有机结合,使自己能够“站住”讲台,适应课堂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是首要的工作。在这一阶段,教师往往关注的是自己在新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学生会不会接受自己,同事会不会欣赏自己,领导会不会觉得自己干得不错等等,所以他们关心的还不是教好课的问题,而是管理好课堂的问题。
  从一个新教师真正完全适应教师岗位,成为一个称职合格的教师,这个过程一般需要五年到十年的时间。适应性强的教师,需要的时间会短一些。这个时期,新教师以模仿、借鉴为主要的学习手段,如果有师德高尚、责任心强、教学规范的好老师充当知道老师,这对新教师来京时相当重要的。在这段时间中,他们逐渐掌握了教育教学规律,形成了技能,增强了教育教学能力,为日后发展、成就其教师人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成熟胜任期。
  按照格林豪斯的生涯发展理论,这一阶段属于“职业生涯初中期”。此阶段的教师年龄一般为25——35岁左右。作为一名教师,他们不断学习,基本适应了教师工作,完全融入了学校组织,有了良好的人际环境,熟练地掌握教育教学技术,可以说在学校站稳脚跟,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所以此时他们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如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有效地利用学习方式吸引学生。在这一阶段,青年教师都有继续发展的压力和动力,他们希望能够继续进修、深造,以图获得知识水平、学历层次的提高。
  此时他们会出现分类和分化的现象:绝大多数会在教育实践这一轨道上继续努力,成为基本功扎实娴熟、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实效明显的经验型教师,可以说“小有成就”;其中较优秀者还会从原有的群体中分化出来,成为领导放心、合作同志欣赏、学生喜欢、家长欢迎的教坛新星;当然也有一些教师由于信念、理想等原因一辈子走不出发展期,从而不能成为一名优秀教师。
  3、高原平台期。
  教师会为自己的成长而感到兴奋,但他掌握了能够应付他工作的技能时,如不扩大探索的领域、模式,停滞不前的现象就会随之产生。这种现行通常要持续8——10年,教师的年龄大约在
35—45岁左右。
  此阶段,教师经过了10--20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作为资深的老教师,他们拥有的教育经验和技巧使之对工作充满自信,并滋长了职业的自满情绪,由此失去专业发展的热情和精力,其兴趣在于“做自己乐意的事”。这种可能因为“职称”到顶而不思进取,亦或是因为在“小环境”的领先,因自满骄傲而产生的“职业懈怠”的心理,对教师的成长非常不利。大部分教师不能成为名师就是因为毕生都无法突破这一发展的“高原平台”。而名师在这一阶段通常开始埋怨教师职业缺乏挑战性,大胆进行教育试验,批评学校组织管理中的弊端,甚至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做老师、是否是合格胜任的老师等等。正是“教然后知困”,才使得他们不满足于现状,又向前迈进一大步!
  4、成功创造期。
  成长、成熟的终极意义在于成功。成功的法则在于不断创新。能进入这一阶段的教师,一般任职20--30年,年龄约在40--50岁左右,这一阶段教师的特征是有创新精神和能力,教学风格与模式个性化;开始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观点和理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且有分量,在校内外已经产生较大影响。
  在这一阶段,他们以自己的学科性质特点为基础,研究教学个性,有创新意识和精神,不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实践操作体系,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创造出自己完整的教学思想理论体系、教学风格和流派。他们探索规律,著书立说,有的在各处讲学,有的带徒弟,有的办学校,努力宣扬自己的教育思想,教学风格,教学方法。这种做法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使教育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推动教育理论的发展。名师之路,平凡又充满奋斗!
  5、退职回归期。
  这一阶段对应职业生涯理论中“职业生涯后期”。这主要指教龄在30—40年的教师至退休前的一段时间。这一阶段的教师进入体力衰退初期,力不从心。保持已有的职业成就,维护尊严,准备引退,是这一阶段教师的主要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