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校长是河道疏浚工
很多人将校长比喻为火车头和船长。还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船长掌舵把握航向,水手卖力划桨即可。如果这样,过分强调了校长的作用,弱化的教师的主观能动性。而一所学校的品质,与校长息息相关的同时,更与每位教师的付出唇齿相依。好校长,更应该是激发每个人的能动性和进取心,为师生搭建成长的平台,帮助每位教师发现自己的兴奋点,并坚持自己的发展方向,让每位教师明确自己的航向。老师们一旦找到了发展方向,就好比身上装上了自我前行的发动机。
所以,校长更应该是火车设计师,不仅只是给车头装上动力,更要为火车每节车厢都装上发动机。这就是今天动车组概念,每节车厢都有动力,自然速度要快很多。校长不是船长,而应该做河道疏浚工,将河道疏通,让每艘轮船能在河道里顺畅通行,让每位教师自己掌舵,做自己的船长。
因此,我们派出大量的教师外出学习,拓宽老师们的视野;不断邀请名家名师进校,为老师们搭建拜师的机会;也陆续派出老师到兄弟学校交流指导,创造分享的机会;敏感的捕捉和引进一些改革项目,在学校里生根发芽……这些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寻找一些机会激活老师。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老师的兴奋点在哪里,甚至老师自己也并不清晰自己的特长和爱好,我们就只能是更多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激活更多老师的兴奋点。
辅之于面上的活动,更需要管理者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点滴中发现教师的特点和脾性,以便个性化的指导教师和激活兴趣,给老师切实可行的帮助。让教师获得专业上的支撑的同时,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方向:培养更多的领导者
任校长之初有一段时间,中层干部对我很有“意见”。原来事出有因:找我咨询问题处理意见时,我大没有给出明确的意见,而是以“再想想,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搪塞”过去。这让他们“有点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校长究竟什么意思。不同意就直说,该怎么做又不明示,老让大家“猜”。而恰巧我又明确倡导:下属不要去“猜”上级的意思,倒是上级往往要琢磨一下下属的想法。
其实,大家是因为适应了“你说我听,你安排我执行”的工作方式,更希望得到一个确切的执行方案,免得担任犯错误的风险。而我这样做的理由也很清楚:不要指望校长一个人出主意,需要大家共同奉献智慧,学会思考,学会担当,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解决问题。
这个阶段过去之后,中层明显感觉到自己进步很快,能独挡一面了。此时我这个做校长的就轻松了很多,所以我现在才有精力管理三所学校。可以说这得益于我的一点坚守:不要做下属能做的事情,倒是要让下属尝试着做校长的事情。当然,在建立管理团队初期,有些事是需要校长以身示范的,特别是一些棘手的难题,校长更应该身先士卒,不然难于收获信任。
当中层成长起来,校长相对“轻松”之后,做校长的就要进一步思考管理的形态变革。此时校长应该“由管理走向领导”。这里的领导不是指职务,而是领导力,贴切的讲就是增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学领导力,用专业影响力来影响师生发展。领导更多思考战略方向,管理更多关注战术。“领导是确保将梯子搭在正确的墙上,而管理是将梯子在墙上搭稳当。”
一句话,做校长就有责任培养更多的校长;好校长应该将追顺者培养成领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