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责任·管理·课改

时间:2015/6/5

第一:责任

人,特别是成人,都不是一个独立的人,更不是一个自然人,而是一个社会人,在社会上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都承担着各种责任。正是由于责任所系,我们大家应该说已经“我”不是我,“你”不是你,“他”也不是他,都是也应为“责任”而活,为“责任”而做。这才是一个“大写”的人。

我曾在2006年写了一篇论文:《校长的“3W”》,发表在《教育论坛》2007年第2期上。在《校长的“三W”》一文中,我提出了校长“是什么”?校长“为什么”和校长应该“怎么做”的三个命题,并作了较为详尽解读。今天,在这个校长培训班上,我再次将这个课题抛出来,大家来共同探讨。

校长“是什么?”校长是“荣耀”,校长是身份,校长是价值,校长是功名,但校长是“法人”,校长是沉甸甸的责任。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校长是“一所学校里行政、业务方面的最高领导人”。现代管理理念认为,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法人”,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第一责任人;校长是教师专业成长发展的领路人,是学校领导集体的组织者、领航者和指挥者。有专家认为,校长应当是“学校发展的策划者”,“学校发展的经营者”,“学校发展的服务者”,“学校发展的研究者”。校长应是学校发展的总设计师。概括讲,校长首先必须是一名优秀教师,是从教师中成长起来的教师中优秀的代表。其次,校长必须努力成为一名教育专家。校长要懂得教育规律,要能上课、会上课、会导课。再次,校长应是一名管理行家。校长要懂管理,要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要有科学的办学理念,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能凝聚全体师生的力量,共同为学校的发展而尽职尽责。最后,校长必须是一名服务者。因为你就是为教师、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名校长就能造就一所名校。这是大家都共认的,也是无数事实所证明的。(例,魏书生、蔡林森、李镇西、张维新及各名校校长等)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和学生前途、家长期待全系于校长一身,因而校长责任重于泰山。校长“怎么做”?校长要不辱校长使命,无愧校长称号,不负组织重托、教师期望和家长期待,就必须首先做到以德立身,确保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优秀的思想品质。要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用心竭力,科学经营。我们常说教师应该如何如何加强师德修养,如何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而作为校长是否是教师的师德标兵,行为楷模?教师有教师的师德要求,校长应有校长的道德规范。我们还常说,对于学生,“身体不好是废品,学习不好是次品,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这个标尺套用到我们的校长和教师身上也是适应的。我们每个人都要力争做一个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一文最后所希望的“五种人”,即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有些空洞,标准也有些高。

作为校长,我们要自觉担当起历史责任和百姓的重托,要切实树立和增强“五种意识”,即责任意识,学习意识,质量意识,服务意识和创优意识。首先是责任意识。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做好工作的根基。人民日报日前(11月4日)发表评论员文章:以“三种意识”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三种意识”即,“进取意识、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文章说“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正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奋斗,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要“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牢记对民族的责任、对人民的责任、对党的责任,勇于负责,敢于担当。” 唐局长前不久在全县半期工作讲评既义务教育段教育教学工作会上要求校长做“五种人”,即做“一个明白人,一个领航人,一个带头人,一个保障人,一个贴心人。”要做“明白人,领航人,带头人”都需要增强学习意识,加强学习,不懈学习,并积极认真践行。学习的重要性勿需赘述。校长一是要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政策法规,准确领会和把握新时期党的教育路线和方针,严格遵守和执行教育政策法规,这是教育方向的根本性问题,也是事关人的素质的根本问题。二是要学习管理科学。向书本学,向他人学,向实践学。从理论上汲取营养,从他人处获取经验,从实践中总结提高。三是要学业务,就是教学业务,做到会教学。要在教师面前能立棱棱的,能服人,有号召力和感召力。做事先做人,正人先正己。打铁先得自身硬。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做“保障人,贴心人”,就是要有“质量意识”和“服务意识”。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学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保障。但校长要树立全面科学的“质量观”,决不可只理解为“分数”。全面科学的“质量观”是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要求,是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人之为“人”的内在要求。做“贴心人”就是要树立“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领导就是服务。通过贴心服务,解决教师生活工作中的困难,解除教师的后顾之忧,以真情感动真情,以尊重赢得尊重,以信任换得信任,以服务获得自信。只有领导垂范,引领激励,贴心服务,才能营造一个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竞渡争先、昂扬奋进的环境。

第二:管理

管理是科学,不能凭感觉。在传统管理上,我们多重管轻理。教体局近年来在全县中小学倡导开展现代学校管理制度重建,是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校长的功能就是引领和激励。要实行科学管理,人本管理,在管理上突出“理”,致力构建和谐学校和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教师队伍。治校有三境界。即人治、法治和文治之分。所谓人治,即长官意志,校长拍脑袋做决策,一切都以校长的好恶为标准,以校长的意志为转移。所谓法治,就是建立一整套既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又具有激励作用的规章制度,人人在制度面前平等,通过制度规范人的行为,引领人的发展。所谓文治,就是致力文化建设,打造学校文化,用先进优秀的文化浸润师生心田,激励师生成长,引领师生发展。以“人”治校,可能管校长一个任期或至多一任校长。校长如若不重视制度建设,不按教育教学规律治教治校,就会产生影响学校发展的消极因素,难以形成教育团队。所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应是一个有思想、有思路的校长,特别是懂得教育教学规律和会管理,善于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以“法”治校,从而保障学校规范有序。以文治校,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形成文化“场”,使师生处在文化“场”中,感染熏陶,潜移默化,转化内化形成文化基因。这是提升学校内涵和品位的根本。我们常说一个学校的底蕴如何如何深厚,其实就是指它的文化内涵。文化治校是学校管理中最高境界。大凡一切名校强校无一不具有厚重的文化积淀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学校到处都浸润着文化元素,弥漫着文化的芬芳。身临其境,情不自禁,怡悦身心。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之驱,教师文化是学校文化之魂。现在很多学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有情,每一块墙壁都会说话,每一处环境都育人。在重视校园文化的同时,更应致力文化内涵的体现,特别是教师文化。学校是文化传承之地,教师是文化传承之人,教师当然应是一个文化人。学校领导应成为善于学习、勤于学习的标兵,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的楷模。要引领教师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树立学习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学习的学习理念,要把学习作为生活工作的一部分乃至生命的组成部分,形成习惯,成为需要。这是提升教师品位和学校品位的根本,也是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育人品质的根本。

在课改日益深入的今天,向管理的精细化要质量、求发展已成为诸多名校的成功经验。所谓“精细化”,“精”就是科学,“细”就是具体,“化”就是落实。课改改到深处是细节。细节决定成败,落实应见成效。“常规+细节+过程=奇迹”(江苏溧阳市后六中学管理模式)。“永威学校的成功在于精细化管理”。(王敏勤语)彭局长在11月7日全县半期工作讲评暨义务教育段教学工作会上在讲学校管理时,重点讲了“精细化”管理问题。讲到:一要用寓教于乐的文化浸润人。“一流的企业做文化,二流的企业做规模,三流的企业做品牌,四流的企业做产品”,文化对每个单位的生存和发展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前面已讲到。二要加强“两个常规”的落实,用“两个常规”规范教与学行为。教学常规和学习常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和保障。首先,要继续认真解读“两个常规”。老师们只有知其意、明其理,才能践其行。其次,要组织专题研讨,逐一分解细化,关键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和内化,使常规姓“常”并且有意识自觉地履“规”。要强化过程管理,如教师的教研包括个体研究和集体教研、备课上课、听课评课、作业批改、考试评价和专业发展,学生的行为品格、学习习惯等都要坚持不懈地引领指导和抓落实。布置工作+不落实=○。常规管理的价值在于“常”。学校常规管理的价值就在于一个“常”字,正是借助日常、经常、平常、惯常的规范管理,确保了学校正常、健康地运行,维持了学校的存在与发展的基本秩序与形态。因此,常规管理是学校最基本的管理、最基础的管理和最基准的管理。学校常规管理要管得有条理,也就是“规”,但更要管得有道理。这里的道理,就是要确立常规管理的教育专业思维,这种思维并不忽视制度对常规管理的意义,而是强调所有制度的形成和实施一定要考虑其管理的教育意图,防止以反教育的方式管理学校。

第三:课改

改革对于学校来说就是课改,再具体一点儿就是教改,即课堂教学改革。改革的作用我们都知道。改革是动力,改革是活力,改革是出路,改革出成绩,改革创奇迹。这已被无数课改名校的成功所证明。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靠改革,就是要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进行教学方式的变革。作为校长,要提高对课改的认识,准确把握课改的内涵,积极投身课改实践。朱局长曾讲课改“早改早主动,晚改就被动,不改是‘反动’(逆时代潮流而动)”。改不改在校长,改好改坏在教师。一个学校的课改成效和成败取决于一校之长。

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彭局长讲关键是校长。一是要用新课改精神打造高效而快乐的课堂。课堂教学总的要求是生动活泼、富有实效、富有思辨。很多学校在教室黑板上方张贴有“我的课堂我主宰,课堂因我而精彩”,内乡职专教室的每扇窗户上都张贴了“学生动起来、课堂更精彩”的标语,这些对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起到很好的激励提醒作用。张熊飞教授在《诱思探究教学论》一书中提出了“七动”教学思想,即动耳听、动眼看、动情读、动嘴说、动笔写、动手做、动脑思。我们要领悟“七动”教学思想内涵,扎实而有效地落实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打造快乐而高效的课堂。二是要积极尝试实践“学·导·练”三环六步教学模式。教改的根本就是“改教”。用“学·导·练三三课堂”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学·导·练是课堂教学的三要素,关键是要把握好学什么怎么学、导什么怎么导、练什么怎么练三个问题。把握并领会“三环六步”教学的要旨和精髓——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生自学方面的“看书圈点批注”、“检测练习评价”,教师引导方面的“纠错归因质疑”、“规律方法总结”、“拓展探究应用”,学生练习方面的“当堂训练达标”,每一步骤都要内化、细做、深究: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才能更有实效?二是抓好“十个细节”,从细节中求实效。老师一要在学生读书时指导学生圈点批注;二要在学生交流互动时深入小组听学生说;三要找中差生演板展示,重在暴露错误和问题;四要在板演环节督促下面学生同时做并且要求书写规范、独立完成,做到不看书、不商量;五要在提问时对角听答,要求学生声音洪亮,表述清晰;六要在评改环节既纠错更要归因质疑;七要在规律方法总结时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梳理,不越俎代庖;八是在每堂课都要有意识地做到“三个联系”,即所学知识与学生经历经验的联系、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与科技前沿发现的联系;九是每堂课应当环环相扣步步清、稳扎稳打求实效;十是每堂课都要留1/3时间巩固训练,训练要像考试一样紧张。作为教师,要学会当“导师”,做学生的“导师”。在学生人生成长中指导学生怎样做人、怎样生活、怎样与人共事、怎样面对社会等。在课堂教学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应少讲少授,激励自主、指导合作、引领探究。要舍得走下讲台到学生中去与学生一道合作学习,要善于把握学情,给予适时的激疑、设疑、质疑,组织学生质疑、释疑、答疑和适时点拨指导。教师要着力在组织、引领、指导上发挥主导作用,而不是重“教”轻“学”,重“授”轻“导”,重“管”轻“理”。各种模式的核心不外乎离不开研究教师如何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更加解放思想,更加勇于探索,更加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转变角色,以“学”为主,以“导”助推,导学结合,引领激励,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致力解放学生的“学习力”,培养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能力。三是要身体力行垂范引领课堂。校长要担课,这是局里的要求,校长担课、听课,目的是强化校长的以身作则精神和以教学领导教学的能力,也是校长的基本功。

教研是上课的基础。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是确保构筑高效课堂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的根本。聪明的校长都会牢牢抓住校本教研这个“牛鼻子”,通过扎实有效的教研,凝聚教师思想,提升教师智慧,促进教师提高。校本教研绝不可只是传统的统统进度,解解难题,明确重难点,布置共性教案撰写或安排学校布置的一些活动等。要大力开展学习型教研、课题型教研、研讨型教研、考试型教研、听评课教研、比武式教研、经验式教研、评选式教研等多种教研活动,以活动为载体,以评价为导向,切实把校本教研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