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用生命理念来认识学生

时间:2014/1/6
科学家作实验,教5只弥猴做动作,其中3只很快学会了。另两只没学会,没学会动作的猕猴是不是笨猴呢?科学家换了一种方法来教这两只猕猴,这两只猕猴也很快学会了。通过反复实验,科学家得出的结论是:猴子的聪明程度没有太大的差别,要教会它们作动作,关键是要找到相应的方法。科学家的这一研究,对我们教育有什么启示呢?
在学校,我们习惯于把学生分为“优生”和“差生”,其划分的标尺主要是“分数”,由此,师生关系变成了一种分数关系。这种单一标准评价学生的方法,容易扼杀学生的生理天性和生命个性,使“优生”片面发展,“差生”畸形发展。从我们调查现状来看,教育亟待改变这种状态,教育者要相信每一名学生都会成功(尽管他们成功的途径、方式有所不同)。经常有家长、教师问:“学生不能成功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研究的回答是:如果你的学生(孩子)没有获得成功,原因只有三条,第一,我们没有给学生提供生命发展的机会;第二,我们还没有发现学生能够获得成功的生命潜能因素;第三,我们还没有找到激活学生生命智能的有效方法。”教育工作的成败,主要应在教育者自身上找原因。我们在几所小学和中学的毕业班作过调查,发现在校读书6年,还有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从未发过言。超过60%的学生从来未当过班干部(包括小组长),能够外出参加活动的学生只占3%左右,许多学生的生命存在受到忽视。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
我们要对学生再认识,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是要对学生生命状态的了解和把握,努力为每一名学生搭建生命发展平台,为他们创造尽可能多的生命发展和生命质量提升机会,用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方法,去促使每一名学生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