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文化之根 追寻教育之本
时间:2016/7/26
作为一所农村初中,虽然置身于薄弱的文化环境,但我们以永不放弃的执着情怀,心怀远大目标,立足乡土现实,培育文化之根,追寻教育之本。
我们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爱生活、爱社会、能创造的现代公民。
我们扎扎实实从培养学生敬父母、爱家庭的基本人伦规范入手,进行孝德行为教育,培育学生能够以真诚的态度面对集体、面对社会现实的优秀品质。
我们踏踏实实从培养学生写好字、临好帖的基本书法训练入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培育学生能够以热爱的情感面对国家、面对中华文明的坚实思想。
我们切切实实从培养学生喜读书、爱思考的基本学习素养入手,进行课堂教学创新,培育学生能够以执着的精神面对学习、面对未知世界的求知心态。
现将我校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所做的部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以孝德行为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养树养根,养人养心。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让学生成为有良知的人。大家都说“爱国先爱母,感恩先尽孝”。“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宝贵财产,千百年来,在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类幸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孝道教育在农村被淡化了。农村家庭的父母往往忙于生计,无暇对孩子指导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这类孩子的家庭教育成为空白点,造成不少学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影响了学校风气。
我们决定从孝德教育入手,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扭转校风,迈出改变学校局面的重要一步。
我们的孝德教育课程包括“建孝德文化,读孝德书籍、讲孝德故事、做孝德事情、评孝德明星”五方面的内容。
1、建孝德文化。
学校在校园橱窗、教室、院墙等地方精心布置当代中国二十四孝、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的图画,文化长廊使学生在润物细无声的氛围中受到熏陶、得到启发。
我们统一播放《暖春》《妈妈再爱我一次》等电影,播放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的典型事迹。
又将《弟子规》引进语文课堂,每星期二晨读时间各班级认真诵读。
2、读孝德书籍。
我们收集古今孝德故事、名人名言以及全国“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迹材料,编印成孝德教育读物,以知识竞赛等形式组织学生学习,帮助学生加强对孝德行为的感性认识。
3、讲孝德故事。
定期举办“敬老好儿女”主题班会,组织学生广泛收集身边行孝的榜样,交流行孝故事;组织开展“我和妈妈的故事”演讲比赛;举办“学会感恩,孝敬父母”征文活动,全员参与。
4、做孝德事情。
在行动中改变,让孝敬父母、感念亲恩具体化、实在化。
(1)大力倡导节约之风。开展“为父母节约一分钱、一粒米”活动,在学生中倡导节约之风,不拿手机、MP3、随身听等消费品,杜绝浪费、攀比现象。
(2)一封家书表达孝心。以班级为单位组织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结合期中考试,向父母汇报近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达对父母家人的感激之情。
(3)学唱一首“孝德”歌曲。推荐歌曲:《懂你》、《感恩的心》、《说句心里话》、《白发亲娘》、《母亲》、《儿行千里》、《常回家看看》、《爱的奉献》、《烛光里的妈妈》、《为了谁》、《丹顶鹤的故事》、《五星红旗》、《春天的故事》、《长大后我就成了你》等。
(4)给父母送一个惊喜。以自己的进步送给父母一个惊喜,在父母生日、父亲节、母亲节时送一个温馨的祝福。
(5)帮家里做四件家务。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打扫卫生、叠被、洗碗、洗衣物。
(6)体验当家长的滋味。适当安排学生回家当一天家长,然后写命题作文“今天我当家”,以此逐步增强学生的家庭和社会责任感。有个学生回去当了家长以后在作文中写道:“原来我认为当家长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什么事都是我说了算,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真是痛快,今天我才知道,什么叫做‘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以后我得好好孝敬父母。”
(7)感激老师教诲之恩。开展向老师献真情活动,让学生以写封信、谈谈心,或自做贺卡、提个建议、送句温馨的祝福等,来表达对老师辛勤付出的尊重。
5、评孝德明星。
学校通过黑板报、宣传窗、广播室对“孝敬六心”进行广泛宣传,人人牢记:常问好,讲礼貌,让父母舒心;少空谈,多帮忙,让父母省心;求上进,不糊涂,让父母放心;勤学习,苦钻研,让父母开心;逢难事,勤商量,让父母称心;遇矛盾,能宽容,让父母顺心。
以“孝敬六心”为标准,在每班评出10名班级“孝敬积极分子”的基础上,评出学校“十大孝德明星”。我们张榜公布这些表现优秀的学生名单。
随着活动的开展,吃零食的少了,攒钱、献爱心、做好事的多了;把衣服被褥拿回家,让家长洗的少了,主动洗自己衣服被褥的多了;迟到、早退、上课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认真完成作业的少了,努力学习、积极进取的多了。
让我们感动的是,有一些原来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在家里十分孝敬。当他们被评为“孝敬积极分子”“十大孝德明星”之后,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学习成绩越来越优秀。
只要充分感受到人间真情,我们的学生就会有勇气,有信心面对生活,面对社会,世上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二、以书法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定品质。
我们的书法课开设来源于几年前的一次家长会。
会上有些家长提到,现在的初中生写字能力很差,乡里乡亲有喜事写个帖子,有丧事写个幛子,年关时写个门联等事竟然都完成不了。
乡亲们的现实要求其实说中了教育的一个大问题,书法教育已经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软肋。
要不要设立书法课程?我们开始了调研论证。
我们发现,如果跳出短期的功利预期,中学生学习书法带来的好处,远大于付出的那点时间。
中国汉字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在教学中不只是教会学生写好每个字的笔画,更重要的是在教他们领会笔画背后深厚的民族文化。
鲁迅先生曾说:“我国的书法艺术是东方的明珠瑰宝,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它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它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它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
书法教育在“育人”的效果上还有着其它学科少有的“多功能性”。
书法训练能够锻炼学生细微的观察力。学生通过观察每个字的点画结构、用笔方法和特征,从而心摹手追,训练既久,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就会得到帮助和提高。
在书法训练中,通过老师的分析讲授,可以使学生感知文字的形体美、意象美、点线美、空间美,达到审美训练的目的。
学习书法,对一个人的专注力、耐力的培养也有着其他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书法要求立身端正,在意念上要求心无旁骛,呼吸平均,意注笔尖。
所以,书法训练,不仅可以让学生写一手终身受用的漂亮汉字,而且能够形成办事认真负责、不草率的思维品质,是学生文化素养的综合提升。
于是,我们尊重了父老乡亲的建议,开设起书法课程。为了保证课程质量,采取了以下措施:
1、成立学校领导小组。成立了校长挂帅的学校书法教学领导小组。为两位兼职书法教师腾出一间办公室,以便于开展书法教研工作。
2、每周一节书法课时。全校18个班每周各安排一节书法课,系统地给学生传授书法基础知识和技能。
3、书法练习天天保持。每天课外活动进行书法练习,所有学生每天交一张硬笔书法小字,初二、初三爱好书法的学生另交一份毛笔字。学生提交的作业由教师给评定出优、良、中等级,以即时评价督促学生认真练习。
4、编写样本书法教材。针对目前没有统一教材的状况,组织教师根据学生需要编写系列教材、练习本,保证教学、训练内容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
5、提供多样展示平台。学校和班级通过书法作业、板报、手抄报的展览和比赛,加强学生书写技能的培养。定期请“书写能手”在班内、学校介绍学习经验。
6、严格过关考评规定。对学生作业认真批发和评定,学期结束进行严格考核,不过关者要强化训练,直至合格。每学期对书法学习优秀的学生。学校授予素质教育书法特长奖,发给证书。
7、教师硬笔全员训练。教师全员参与写字训练,提高自己的书写水平,在板书和作业批改时,要使用楷书或者行楷规范书写,给学生一个示范的榜样。
8、各科作业紧密配合。对学生每次作业都进行书写评价。
我们注重循序渐进,指导学生规矩练字。汉字结构以笔画为最小单位,由笔画和独体字演变为部首,再由部首全体字,这是一个由简到繁的逻辑系统。练习写字就应该遵循这个系统的顺序。
我们注重不急不躁,特别强调“认真”二字。练字,必先心定气和,安神入静,做到:静下心来慢慢写,看贴、看格写字,意在笔先,写一个对照一个,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与打一通疯狂暴力的游戏相反,写一节课的书法能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课程开设半年后,我们对学生书写水平与学习成绩相关情况进行调查,结论是两者呈正相关,有的班级还出现了“写字好的无差生”的情况。学生因写字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增强了学习能力,提高了学习成绩。
尽管我们没有把学生教成名人或书法家的本领,但我们的书法教育让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书写习惯,培养起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字的情感,改变了学生的生命状态。
三、以课堂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的执着态度
学生的状态改变了,教师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教这样的学生有劲!在这样的环境工作有意思!
进行课堂教学创新,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的各项措施,因为教师的精神面貌的改变,顺理成章地推出了。
1、 点燃教师学习火把。
要培养学生喜读书、爱思考的习惯,教师先要具备这样的素质。学校点燃起教师学习的火把,教师就能点燃学生的智慧之灯。
我们经济不宽裕,在现有条件下鼓励教师多买书、多读书。学校规定,每人每年要以买200元的教育书籍。超过两百元的图书入库后,也可以凭入库单和发票报销。我们根据教师藏书多少每年评选两个“书香之家”,在学校大力宣传。
我们每年11月至12月举办校园读书节,活动方案中不仅包含大量的学生读书展示,也包括对教师读书的量化要求。每人至少读一本教育书籍,每人写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每人写一篇不少于1500字的读书心得。根据完成任务质量,评出教师读书之星。
班主任每学期统一阅读一本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优秀书籍,召开一次读书交流活动。选出学用理论的优秀案例,进行发奖表彰。
只要是教育局、教研室要求参加的学习活动,学校尽量多派人员参与。我们认为,学校把钱花在老师培训上是最合算的开支。
2、 调整样本研究思路。
我们在每年暑假召开教代会,让教职工充分发表意见,明确提出下一年的教学质量目标,并通过“一保证”和“一提高”来确保目标的实现。“一保证”是教学常规管理要保证做到规范化、实效化,学校制定了教学常规评价办法。“一提高”是课堂改革要实现新突破,有所提高。
只有尊重教职工,给每一位员工说话的空间,让教职工去完成自己提出来的任务,事情就能在商量中改变。仅靠行政命令推动工作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为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学校调整了管理机构,成立了教学业务处和教师专业成长发展处,具体负责教学工作的管理与改革创新。
我们把赛课听课制度作为改变课堂的支点。
教研组每月上好示范课、研讨课,集中大家智慧,明确改革方向。
备课组每周循环听课,相互借鉴,交流教学方法、推广教学经验。
领导每天推门听课,即听即评,随时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这样的常规做法,这样的听课评课一直都在做。
每学期同组教师进行一次赛课我们也在做。由学科专家做评委,每学期一轮赛课活动,评出学科组前三名,对每节课的优点缺点以及课堂改革的建议写出一份详细的赛课报告。
一学期下来,每位教师都能听课30节以上,每位教师都能实现新的突破。
3、 转变课堂教学结构。
给学生舞台是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优质课堂的评价标准。
学校以推进“五环式教学模式”研究为载体,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打造高效课堂。
“五环节”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预习检测、导课明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交流、释疑解难——当堂测试、巩固提高”——总结概括、反思提升“五个环节。
为使先进的课堂教学理念得到真正落实,学校做足了保障工作。
(1)全体老师召开“诸葛亮会“。每学年开学前都要对现代课堂教学理念进行学习讨论,让老师自学地转变观念、明确方法。
(2)全体学生进行学法培训。班主任、任课教师都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如怎样预习、怎样质疑,小组学习中怎样分工、怎样合作等等。
(3)保证学生充足预习时间。学校规定,下午课外活动时间及晚上不准向学生压作业,给学生留出充分的预习时间,保证学生预习好第二天的学习内容。
(4)作业分层实现“当堂达标“。学校规定作业分三层:A级学生做必做题、选做题;B级学生只做必做题;C级学生则可以做例题,即把例题看会、弄懂,再独立地做一遍就算过关。
4、 促进学生人人发展。
为使不同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校制订了“培优”“补差”“促边缘”的发展措施。
“培优“是通过兴趣小组的形式,主要是培养那些学有余力、对某学科又有浓厚兴趣的学生,使他们向更高、更优的方向发展。
“补差”主要针对在数学、语文、英语方面是短板学科但通过学习能够赶上去的学生。“培优”、“补差”的辅导老师都必须由各科骨干教师担任,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帮扶,逐步实现补短跟帮的一般水平。
对于在每次检测中成绩接近上一等级而又没达到上一等级的“边缘生”,级部找他们谈心,给他们鼓励加油,分析可进步的空间,制定学习措施,促使其向更高一级前进。
通过这些措施的有效落实实施,很多学困生变成了合格生。他们收获了成长,也收获了快乐。
我从发现,只要教师、学生能够以执着的精神面对学习、面对生活,不抛弃、不放弃,保持一份顽强求知的心态,就可以利用身边可以帮助自己发展的各种力量,走得更高、更远。
周边环境差,埋怨只能让自己更加沮丧,所以我们不埋怨,我们努力建设学校优雅文明的环境。
学生底子薄,抱怨也不能提高学习成绩,所以我们不抱怨,我们尽力改变学生成人成才的条件。
我们相信,只要牢牢抓住教育根本,学校的发展一定会生机勃勃。
近年来,正是因为我们秉承至诚至善关爱全体师生的管理理念,坚持勤思博学提高教育质量的进取精神,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赢得上级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先后被县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工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教学成绩量化先进单位,学校绿化先进单位,被县委县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国防教育先进单位,被评为菏泽市“五四红旗团委”。
我们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迈出了探索的步子,获得了一点成绩,但我们的工作离领导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与兄弟单位相比还有很多不足,我们力争在近几年内把田集中学技术先进成让一方百姓更加满意的优质学校。
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支持下,通过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田集中学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