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记自己是校长
时间:2015/6/11
忘记自己是校长,做教师的忠实听众。伏尔泰曾经说过:“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毋庸置疑,多倾听,校长便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多渠道、多方位、多层次了解信息,就能够清楚地知道学校的真实情况,也只有在了解了这些真实情况的基础之上,校长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从而为学校的正确决策打下良好的基础。
倾听不仅体现着校长对教师们的尊重,更彰显出校长的人品修养。倾听就是理解、尊重、接纳、期待、分担、共享快乐,它体现可贵的人文关怀精神。如果校长对待教师的诉说,缺少真诚的关注、亲切平和以及听完的耐心,总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没有必要倾听教师诉说,喜欢过早地作出结论,时间一长,教师只能敬而远之,出现“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的现象。这样,学校的管理就会陷入一种“校长责怪老师、老师埋怨校长”的恶性循环之中。校长做忠实的听众,不仅仅是给了教师一个表达的机会,它带来的将是全校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的团队精神,形成的将是“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学校的管理自然也就能够步入一个“校长理解教师、教师支持校长”的良性循环轨道。
忘记自己是校长,做教师的真诚服务员。校长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校长应该正视教师的合理需求,把自己定位于“教师需求的满足者,成长和发展的促进者、合作者”的角色上,服务于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发展,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为教师终身发展提供机会,使学校获得更大的发展后劲。为此,校长在“管”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理”。校长要充分理解教师,经常进行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师生着想,使自己的一言一行和学校的一草一木,都蕴含浓郁的人文关怀。“制度无情,操作有情”、“管理要管人,管人要管心”,学校管理中渗透着人情味时,总会让人感到温馨。
一所学校,教职员工人数众多,各人有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谁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谁也难免碰上一些头疼之事。校长如果能放下架子,走入他们中间,及时了解他们的困难,雪中送炭,真诚地伸出援助之手,送去温暖,捎上爱,在自己职权范围内有效地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中的一个个问题,教师心里就会充满阳光、充满希望,也会充满感激,自然就会化消极为积极、化忧虑为动力,全力以赴投入教育教学改革之中去,工作效率自然会大大提高。
忘记自己是校长,做中层的积极协调员。我们要明白,校长是人,不是神,也没有三头六臂,不能“上管学校办学方向,下管厕所灯亮”,事必躬亲、事无巨细,要充分调动中层干部的管理积极性。因此,校长应该学会忘记自己是校长,做中层的积极协调员。
首先,要充分放权给中层干部。校长要在管理上做到“饱览全局”,而不能“包揽全局”,要充分放权,让中层自主管理,要让他们“有事想做”、“有事可做”、“有事能做”,增强他们自己的责任感。“主动出击”,为学校的管理献计献策,从而形成学校管理的合力。
其次,校长要及时做好中层之间、中层与教师之间的协调工作。当相关中层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遇到困难、阻力的时候,校长应该及时地挺身而出,积极协调好相关部门(或教师)之间的关系,减少矛盾。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学会忘记自己是校长,不但是一种管理艺术,更是一种管理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