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育在我校
时间:2016/8/2
一、设置规范有效课程,为有效教育奠定基础
我校树立科学课程观,正确定位课程概念,积极探索有效的课程评价。我校开全开足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开好学校课程,其中学校课程开出了效果和特色。我们充分挖掘学校资源和社会资源,在调查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基础上开发出了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能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好创新精神的学校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广泛欢迎。
我校学校课程的开发分为两大类:一类必修课,为书法课、礼仪课,排入课程表,每周一节。一类为选修课,选修课分四个系列:科技类、乡土文化类、学科综合类、艺体综合类,共20门课程。
科技类包括科技小发明等。乡土文化类包括菏泽民俗文化、牡丹文化。学科综合类包括名著、趣味数学、数学文化欣赏、英文背诵知识、生活中的物理、生物技术与应用、社会热点关注与分析。艺体综合类包括心灵导航、美丽篆刻、妙笔生花、中国民间美术、剪纸、十字绣等。
学校课程的开发者大部分是本校教师,部分学科如象棋、古筝等聘请的是学生家长和社会人士。学校每周安排两课时,安排在每周三下午三、四节,学生实行“走班制”,教师固定班级,学生流动上课。对任课教师要求做到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考评方案、有考勤记录、有作业成果,确保教师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堂课。2010年学校课程第一次开课时,学校非常担心,害怕大规模的走班上课会乱成一锅粥,担心学生不听话,担心教师维持不了秩序。然而实施证明,学校的担心是多余的,恰恰相反,学生的兴趣盎然,神情专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2011年,我校的《快乐篮球》、《篆刻》、《剪纸》、《十字绣》四门课程在众多课程中脱颖而出,被县教育局评为成武县精品学校课程。我校的“心灵导航”课程从最初的“心理咨询室”到正式更名为“心灵导航”已走过了8年历程。作为“心灵导航”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任课教师认真备课,充分利用网路资源,主动与家长沟通,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美的画面,开展富有情趣的多种活动,让学生投入情景体验、角色扮演、讨论分析、谈话沟通、行为训练、自述自评等等。如今,“心灵导航”已成为我校不可或缺的一门学校课程。2013年《快乐篮球》、《心灵导航》又被市教研室评为市精品课程。
在几年的实施过程中,也多次对学校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做过调整,逐步完善了《学校课程评价方案》、《学校课程课堂情况反馈表》,成立了专门督导小组,对教师上课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督导检查。同时,学校完善了对承担学校课程开发教师的奖励措施。学校根据平时学校课程教学检查量化结果,将所有学校课程按照30%、50%、20%的比例氛围A、B、C三个等次。对照《田集中学教师考评方案》,为承担学校课程开发的教师相应加分,提高了教师参与学校课程的积极性。
二、打造高校课堂,成就优质质量
我校教学工作指导思想是“做有效管理,促高校课堂”,为打造“高校课堂”学校采取了多种年措施。
1、探索适合本校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我校的课堂教学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促教。在这样的理念下,我校相继推出了各学科独具特色的的新授课教学模式、复习课教学模式和讲评课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规范了课堂教学行为,克服了教师的教学随意性和无为化,激发了学生们的主体意识和学习责任感,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2、实行多重调控措施,保障高校课堂分落实。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导学案教学;观课和教学研究时使用学科高校课堂评价标准,从而进行同伴评价;领导推门听课时,使用学科高校课堂评价标准当堂进行反馈;学生对每周的课堂进行满意高效课堂评选。落教育教学管理细节,包括:每日两晌查课制,每周满意高效课堂评选,每周教学行为反馈制,每周教学工作总结制,保证了学校的管理机制每天每周每月每学期都在有效运转,保证了每堂课、每个人、每种行为都在机制的有效激励和督促之下。
3.学校继续完善并执行《田集中学教师综合素质考评方案》,此方案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看工作、重实绩、促发展”的原则,从职业道德、工作量、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考评。其中的工作表现、专业发展、育人效果、教学效果的数据采集,都直接来源于课堂。考评工作采取领导考评与期中评议相结合,学生评议与教师评议相结合,过程考评与期末考评相结合分方式,坚持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统一性。教师评价方案,正式运行了6年,逐步走向完善,用于评模、选优、晋职称等,教师的工作方向感明显增强,工作心态明显趋于阳光。
三、关注教师专业成长,促有效教学发展
1、实施校本培训,倡导终身学习的持续发展方向
我校就教师学习实行文本动态反馈和引领,做到“每周一文,每月一本”,即每周一篇美文荐读,每月一本教育文摘荐读,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引入新的空气。坚持创建“书香校园”读书活动,在教师中倡导健康的读书理念,将朴素的“读书是一种需要”上升为“读书是一种责任”、“读书是一种乐趣”、“读书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要求教师开展读专著、赏名著、诵经典、写反思系列读书实践活动。
通过书香校园建设,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质量,也为建设书香社会、学习型社会做出来贡献。成立教科室,加强对校本教研的规范化管理。2006年9月,我校成立了成武县首家初中教科室,教科室认真研究教育教学动态,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新课程教学模式,对学校教研工作进行了前瞻性策划,全面统筹规划各学科教研活动,有目标、有计划地培养了一大批学科带头人。小本教研每周一次,固定时间,教务处跟踪记录,学校领导分包负责,具体采取3段式、3人行教研模式。3段式是指每次常规教研都按照讲课、评课、集体备课的步骤,每周一次,固定时间;3人行是指三人组成一个备课小组进行集体备课,然后一人讲课,一人说课,一人评课。
2、实施“名师工程”,充分发挥名师的教学引领和示范作用
在成立教科室的基础上,2008年10月,我校推出了《田集中学名师工程方案》,创设名师培养机制,给名师成长提供更广阔的天地。6年来,我校已评出省、市、县名师60名,每年都拨出专款让名师外出培训。同时,积极为名师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名师除要高质量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一项县级以上的课题。每星期举行一次“名师公开课”,作为教研活动的课例,供教师评析。学校每个月都开设“名师大讲堂”。每位名师还要承担本学科优秀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重任。“名师工程”有力地推动了学校教研工作的开展。6年来,在名师工程的影响下,学校共培养了15位省、市、县级教学能手。这些名师不仅带动了田集中学的发展,而且对菏泽市的教学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名师工程”成立田集中学最富特色的品牌。
一系列的举措,成就了我校的优质质量。目前,我校学生知书达理,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教师乐业敬业,工作的方向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明显增强,幸福指数提高。在未来的岁月中,我们将坚持文化立校,内涵发展,为建设想家一样的理想学校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