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唤醒教师发展自觉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时间:2015/6/13
随着教育的发展,教改的深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教师是决定教育教学发展的第一要素,师资是最大的办学条件。
田集中学建设标准高,设施齐全。学校规模18个教学班,1000余名学生,教师100余人。师资力量全部来自农村中学,教师理念的更新,教师专业发展任务艰巨。根据学校实际结合以往工作经验,田集中学以唤醒教师发展自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重视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优化管理,搭建教师发展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努力打造一支能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研究型的教师队伍。
一、引领教师价值观念转变,营造幸福场,唤醒教师发展自觉。
要想让教师实现“要我成长”到“我要成长”的转变,必须解决教师的思想问题,实现教师发展的自觉。
(一)帮助教师形成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对教师进行正确的专业价值引领,提升教师从教的精神境界。学校通过评选学校“十佳教师”、“爱岗敬业标兵”、“我最喜欢的教师”等形式,树立教师典型,弘扬正能量。通过“暖心工程”,为老师过生日、探望老师父母等形式,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增强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唤醒教师发展的自觉。
(二)确定发展愿景,引导教师制定发展规划。学校要有明确的发展愿景,并制定可操作的发展规划。发展规划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目标和方向,但是现在有的学校每年都在重复着过去的故事,教师们工作的茫然,看不到学校的希望和前景,工作中自然提不起精神,更不要提动力的问题,学校要根据现实制定近期规划和长远规划,教师根据学校规划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让学校与教师共发展。教师的专业规划是教师的专业的生涯设计,是教师对自己未来专业发展的成长设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南,是方向,学校要通过引导教师制定自己专业发展愿景,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二、立足学校主阵地,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径。
学校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水平上下功夫。学校以现代校本培训理念为指导,完善校本教研机制,推行“双线六步”教研模式。
所谓“双线”是指校本教研的两条主线。一是以学科为主线,以学科组为活动组织机构。主要任务是:探讨本学科教学的一般规律,交流本学科教学、学生学习方法指导的技巧,组织本学科全校范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活动,主要研讨方式为备课、说课、讲课、评课的系列活动。二是以年级为主线,以学部为活动组织机构。主要任务是:探索本年级教学的一般规律,交流本年级学生管理的方法和技巧,研究制定本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及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并对措施落实情况进行适时总结,强化教学各项常规的落实。
所谓“六步”是学校制定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路径,分为六个环节:“问题驱动——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实践探索——自我完善”。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台账,记录教师成长日志。
三、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校本培训,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有学者说过:“要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一个终身持续的进修、学习、提高过程。”由此可见,教师要获得发展,必须要加强在职的学习和培训。我校积极创造条件,为老师们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一是建立激励机制。学校为参加学历进修的老师提供了时间上和经费上等各方面的支持。二是每学期组织开展“读教育专著”活动,学校每个学期都增添一批各方面书籍、教育专著等,并订购了一些教育杂志,满足了教师自主学习的需要。要求每个教师每学期必须读一部教育专著,并做好读书笔记。目前学校主要是采取“活页读书法”,边读边反思。同时组织教研组、级部、学校各个层面的读书交流活动,让“读有心得”和教师作报告,每学期评选“十佳读书教师”,为教师营造了良好的读书学习氛围,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平台。三是学校拿出专项资金,积极创造条件,鼓励支持组织教师外出参加各级教研会议,到先进学校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拓展思路。四是实施“青蓝工程”,提高广大青年教师素质,帮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新时期教育教学的需要。由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或教学水平高的骨干教师和刚走上教师岗位的年轻教师结队,拜师认徒,手把手指导帮助年轻教师尽快上路。针对学校青年教师居多的特点,学校积极开展“青蓝工程”,青年教师与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的中年教师结成师徒关系,由备课、教案、学案、课堂到课后反思手把手进行帮带,引导他们强化感悟、提升教学能力,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向先进理念、学识渊深、学生欢迎的目标奋进。同时建立“青蓝培养档案”,跟踪指导,定期对活动情况进行考核表彰。举办青年教师培训班,邀请专家及学校骨干教师开设专题讲座。开设“青年教师论坛”和“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为学校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一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成为学校的业务骨干。
2、加强教学研究,搭建校本教研平台。
一是支持教师投入教学研究,通过各级课题的申报,教师的科研意识、总结意识、反思意识得到强化,从而逐步树立起科学的教学观、学习观和育人观。通过课题研究,正努力营造浓厚的校园科研氛围,造就一支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还特别重视校本小课题的研究,如:某一类型的课怎么设计,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等,研究具体实在,易于操作,周期可长可短,具有最为显性的效果。所以教师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学校每学期初都会组织教师筛选申报自己的小课题,并给予及时的专业引领和指导。对取得的优秀成果在全校范围内加以推广。二是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建立起”个人——备课组——教研组——学校“四个层次的教学研讨体系。在个人层面,鼓励教师写教学反思、教育博客。学校要求教师在每堂课后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在反思中完善和提高。在备课组和教研组层面,强化同伴交流,集体备课、听课、评课、主题研讨,组织”同课异构“活动。在学校层面,从更高的层面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讨。
3、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搭建名师成长平台。
“名师培育优生,优生铸造名校,名校成就名师”,学校的发展离不开名师,所以我校以“名师培养工程”为突破口,立足学校教师发展实际,建立“名师”培训激励机制,带动青年教师成长,激励全体教师的专业追求,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发展的广阔空间。同时,实行“名师优先”政策。我校根据学科特点及学科实际,每个学科确立1—3名名师培养人,被培养的名师优先参加上级组织各类评优活动,优先参加外出学习和考察,优先购买书籍等。通过“名师”培养工程,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使学校拥有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4、加强校际交流,搭建互动展示平台。
学校要想发展,仅仅着眼于本校的教师资源,教育教学的信息来源、教师发展潜力的深层次挖掘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而开展校际交流是全面推动教育改革、促进学校发展、提升教师综合业务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实际需要。目前学校主要借助于山东省普通中小学“1751”改革创新项目学校,全程参与各项目学校的活动,2014年10月份学校组织所有教研组长到莱州双语学校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教研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今后学校将全方位的学习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课堂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学校之间“同课异构”、“专家论坛”、“教师沙龙”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迫在眉睫的任务,需要不断的向各位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是一种简单的借用,不是一种技术的工具,不是一种固定的模式,而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改革和创新。它意味着对教育的重新理解,对教师的重新发现,对学校的重新认识,需要我们为之不断的努力、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