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告诫自己,校园是一个精神特区,校长是一种特殊职业,校长之特,在于是一校之长,在于必须成为师生行为的首席教师。
校长,必须让清新的校园生活成为其职业的主旋律。
德行,校长职业的品质要求
每天行走在校园里,校长应该让教师看到一个真实、充满亲和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官”。在共同的工作和学习中,师生可以随时与校长交流,可以批评校长,也可以表扬校长。这样的校长,教师认同、学生喜欢。
在校园里,校长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服务者。当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学生在学习和成长中需要帮助时,他们总会想到寻求校长的帮助。这样的校长,实质上已成为师生的朋友。
校长还应该是学校优秀文化的积极建设者。综观国内外名校,其根本是学校在优秀文化的指导下形成了师生共同的核心价值观、课程体系与学习行为。我一直坚信,一个学校有了梦想才会不断进步,一个学校的师生有了共同的精神追求才会创造奇迹。改变一所学校,重要的是优化一所学校的精神存在;提升一所学校,关键是提升所有教职员工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和教育行为。在这样的建设过程中,需要校长有敏锐的方向感与智慧引领。
研修,校长职业的修炼习惯
校长职业是一种繁杂、忙碌的职业,总感觉时间匆匆,但校长职业又是一种必须天天研修学习的职业。
面对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发展,我始终保持一种不断学习的状态。外出考察,无论走到哪所学校,无论参加哪种会议,总是认真地听、迅速地记,笔记本、手机、电脑都成了我即时撰写教育随笔的记事本;始终随身的数码相机拍下了许多校园的所见所闻。每每有所顿悟,便会化为笔尖或键盘上的倾诉。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当一个校长深深痴迷于校园生活时,肯定会“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走在校园里,能看到校园生活中的美丽,看到感动心灵的教师和学生;审视每天的课堂,也一定会看到理想教育与现实之间的种种矛盾与纠结,于是在困惑之余,便有了更深入学习和更扎实研究的主动与自觉。
不可忽视的是,校长常常会在千忙百忙中自觉不自觉地犯一个错误,那就是忽略了一种最基本但又最关键的工作方式——广泛倾听。更可怕的是,一些能力强的校长往往自以为是,淡化了倾听的习惯、缺失了倾听的耐心。长此以往,校长已不太可能听到真实的声音,往往陷入经验的轨道和各类理念的屏蔽之中,失去了办学的方向。
在校长生涯中,我越来越认识到,只有走近专家、走近教师、走近学生、走近家长,才会有真正的办学智慧和教育改革的动力。许多次聆听专家的讲演,工作思路被一次次打开,视野不断变得开阔;许多次参加学校的教育论坛与工作会议,在倾听许多优秀教师的发言之后,不仅记下了他们充满智慧与艺术的范例,更在心底引起共鸣与思考;许多次召开学生座谈会,无论是学生童稚的声音还是自信的目光,心里油然而生的是教育的责任与深爱的热情;许多次召开家长会议,面对面与家长交流,“每一个孩子对家庭来说就是百分之百的希望”自然成为我激情工作的重要支撑。
长期的校长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校长与校长之间能力的差异往往形成于其行走方式和观察问题的深度与反省能力。当我们把视野拓展至世界,当我们以比较的态度去研究、反思学校教育,去观察分析今天的教育现状时,我们一定会有一种强烈的学习、借鉴与吸收的冲动和自觉。
宁静,校长职业的生活特征
如今,我们已无法改变社会的各种变化,但却可以选择面对社会的行走方式。我始终认为,校长的生命与生活应该融进学校的生活与节律。我们可能几十年清淡恬静,但宁静中的崇高正是几十年坚持的本源。
学校管理其实应该是两个词,即管和理。所谓管,是管理者要能敏锐地发现学校发展中存在和可能发生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和预警;所谓理,就是要理清工作思路,理顺校内外各种关系。无论是“管”还是“理”,都要求校长内心宁静,专注于学校常态生活,静静地看,静静地想,静静地做。
校长的岗位应该在学校,校长应该说专业的话。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我深深感悟:一个内心宁静的校长,才会使校园充满学术与理性;只有让清新而亲切的校园生活成为校长职业主旋律,校长的生命才会在平凡中变得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