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差异”杠杆撬动教学变革 ——黑龙江省鸡西

时间:2015/6/24
“拔苗助长”的寓言家喻户晓,农夫盼苗长高心切,拔着禾苗“长”了一寸,原本绿油油的禾苗很快都枯死了。故事很浅显,道理却很深刻,今天我们愈发觉得教育也应该像农业生产一样,不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苗”上,而应该在很关键的“土”上下功夫,重点做好“深耕细作”。
    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就有这样一所学校,正是认识到“拔苗助长”的危害,果断地摒弃了传统的时间加汗水的教学方式,努力耕耘课堂。对待生源基础差,他们不抱怨;对于薄弱学生多,他们不抛弃,从关注学生“差异”出发,承认并尊重“差异”,正视与改变“差异”,通过“目标导航,双主高效”等一系列的教学实践,学校实现了学生的普遍进步。这所学校就是鸡西市第四中学。
    鸡西市教育局局长张新山评价该校的课改,尊重学生差异,聚焦课堂,取长补短,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提高,实现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课程开发:基于“差异”
    学校校长鞠长生说,学生是生命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一本丰富的书,要培养学生的成长,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感情上、行为上尊重他们的个性,满足他们各个方面的合理需求。
    学校副校长王洁梅介绍,四中原先是以艺术体育见长的特色学校,艺体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经验丰富。“目标导航,双主高效”教学开展后,学校加大了投入,按着新课改的目标要求,重新对校本课程进行了开发。“立足基础,彰显个性,让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课程,用不同的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王洁梅说,学校努力在课程开发和设置上突出差异性,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
    今天,学校已经形成了文化与科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三个领域,美术、音乐、体育、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五个科目共31个模块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发了40多种校本教材,供学生自由选择学习。
    不仅是有课程,还要把课程用好,鸡西四中“把发展的自主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学校不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数量,在课程的选择和管理上也为学生提供详细的安排。一方面,学校规范了选课流程,学生们可以根据学校精心制定的选课说明确定自己的选课单,学校再根据选课情况编排教学班和课程表。另一方面,学校完善了课程管理方式,为课程有效实施提供保障。根据课程的不同,学校制订了不同的三维目标评价标准,学校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学校副校长常法刚说,尊重个性,发展个性,鸡西四中已经开设校本课程近10万节次,培养专业人才1000多人。
课堂教学:利用“差异”
    差异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学校对“差异”课程资源的探索,也构筑着学校尊重差异、利用差异的改革发展之路,差异性教学已经成为鸡西四中的育人特色。
    而如何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实现共同提高?立足课堂,鸡西四中展开了一场利用“差异”、盘活课堂教学的变革之旅。
    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课改“双核”,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彰显课堂的高效达成,鸡西四中开始了“目标导航,双主高效”的教学尝试。
    常法刚介绍,“目标导航,双主高效”课堂教学分为五个环节:出示目标,以标导航;自主学习,以学显效;展示交流,以展增效;点拨提升,以评促效;检测验收,以测达标。其中目标是主线、导航为方向、自学为前提、展示为核心、点拨为提升、检测为达标。
    在“目标导航,双主高效”的运用中,对于几个问题的关注,使教学更具实效。一是关注“问题性”,关注学习的重点、难点、易错点、生成点等;二是关注“层次性”,即关注参与度,优差学生要求全员参与,为不同层次学生的提高提供机会;三是关注“互动性”,即合作解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质疑对抗等的交流与生成;四是关注“创生性”,即学习过程中的方法总结、规律呈现、学习成果提升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则是实现高效学习的保障。学校要求教师做好课堂的学情调查,巡查指导学生自学、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教学计划;二是及时点拨引领,适时追问、引导、启发、精讲等;三是适时做好评价工作,积极肯定、语言中肯,使学生能始终处于兴奋的求知状态。
    正是有了这样的课堂教学引领,四中逐步实现了“优生吃得好,差生吃得饱”,从而实现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的目标。
    鸡西市教育学院张立才院长长期关注鸡西四中的课改,他说,“差异”是一种教学资源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认可,“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其实也是相对的,鸡西四中正是在学生的学习中“寻找差异”,“基于差异”,真正促进学校课改和教育教学的发展。
“差异”谱就全面发展
    “差异”的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为鸡西四中的特色发展注入了新思路。在特色办学的实践中,学校确立了“普通、特长、职业并进”的多渠道人才培养模式,始终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既兼顾学生全体发展,又注重个性化成长。
    为了激励全体学生,学校实施了“降低难度,提高要求”的课堂策略;遵循“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的教育规律;坚持“三个面向”的分层思路,即面向中等分段、面向工薪阶层、面向特长生;通过自我要求、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三自教育”,树立学生人格优势;把树立学生自信心,培养主动精神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工作,通过“培养主动精神”,树立学生心理优势,优化人才培养的路径,从而实现了“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办学目标。
    正是在关注“差异”中,鸡西四中实现了各类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鞠长生说,新课改理念指引我们,只有关注学生的发展,才是教学的本质;而新的教学实践说明,只有关注学生的差异,才能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近两年,鸡西四中优异的课改成绩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学校先后三次选拔课堂为黑龙江省现场会现场展示,并介绍办学成绩。省教育厅领导在观看学校展示后欣喜地评价,“鸡西四中,是全省课改的典范!”“四中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
    鸡西市教育局姜长松副局长评价,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育的使命在于开发人的潜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获得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四中的探索走在了鸡西所有学校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