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同志在《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党委的同志要学会‘弹钢琴’,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毛泽东同志的这段话,包含着“班长”和“一般人”的关系问题,也包含着一名“棋手”如何盘活一盘棋的思想。现代中小学校任务繁重,工作千头万绪,作为学校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的校长,要让学校这架钢琴奏出美妙和谐的乐章,就必须要学会弹钢琴。
校长怎样才能弹好钢琴呢?
首先,要从战略高度,总揽全局
弹好钢琴,必须要有整体意识和全局观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长不能限于事务的漩涡,也不能官腔官调的行政命令来领导。”他认为:“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因此,校长要领导好学校,就应该“有所为”和“有所不为”。校长要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制度建设、队伍管理等这些事关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全局性问题有所为,在认真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决策,实现总揽全局,用思想来引领学校发展的目的。总揽全局绝不是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对一些琐细的具体工作,校长还要“有所不为”。校长是人不是神,精力有限,也不可能样样精通,学校的各项工作绝不能大包大揽,事事都管,更不能搞“一言堂”、“家长制”,如果那样,既不能做好工作,也不利于助手成长,甚至还会在中层干部中产生校长对自己不信任,造成校长在台上一人唱独角戏,其他干部在台下观看的被动局面,给事业造成损失。
其次,要下放权力,明确分工
要弹好钢琴,就要发挥钢琴每一部件的功能,敲响每一个琴键。校长要本着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将权力下放给副手和学校的各职能部门,使其他干部有职有权,做到一定的职位和一定的权力相适应,实现人人有事管,只有这样,学校的各级组织机构才能有理、有利、有节运转,才能充分调动起每一名中层干部的积极性,实现工作的优质高效。在此基础上,校长要明确班子成员的分工,做到分工明确、各管一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现事事有人管,进而形成各项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再次,要分解落实目标,强化检查
校长要根据教育局年度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学校发展目标,然后将总目标层层分解给各职能部门,各部门和每位教师再根据学校发展总目标和本部门以及本人实际,确定部门和个人工作目标,使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为确保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完成,校长要定期召开各部门工作会议,副职和分管领导要向校长和学校班子汇报工作完成情况。同时,要落实好目标管理责任制,对各部门的工作定期进行检查,对没有完成工作任务或出现失误的要追究其责任。这样,由于目标明确,检查到位,学校各项工作就能真正落实到位。
最后,要协调好与副校长、各部门、教师的关系
弹钢琴的艺术是一项协调的艺术。校长要管理好学校,必须不断增强协调意识,提高协调能力。一是要协调好与副校长的关系。要根据个人情况,大胆授权,给副校长以充分的信任。副校长分管的工作,校长一般不要插手,副校长有能力完成的工作,校长不必亲自上前,副校长取得的成绩,校长不要揽功,副校长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校长要勇于承担责任。同时,副校长也要做到到位不越位,该请示汇报的一定要请示汇报。二是要协调好学校各部门的关系。学校的工作,属于哪个部门负责,就让哪个部门解决,校长切不可凭个人爱好和远近亲疏随意安排工作。同时,对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完成的工作,校长要统筹兼顾,安排学校的主管领导或某个部门牵头,这样,工作就不会出现相互推诿、相互埋怨、相互指责的现象。三是协调好与教师的关系。校长要尊重教师,积极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要关心教师,努力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要创造条件,切实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最大限度的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要信任和善待教师,使他们心情舒畅的工作。校长只有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才能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创造性的完成学校的各项工作。
总之,校长要奏响学校这架钢琴,就要敲响每一个琴键,激活每一个音符,只有这样,才能把方方面面的思想统一起来,把上下左右的力量凝聚起来,把各个层次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努力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