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是学校工作的纲领。有经验的校长十分重视计划的制定,亲自抓学校的计划工作,并深入实际去检验和修订。校长通过制定计划,统揽全局,调度和推动工作的全面开展,使计划逐步地贯彻落实。校长要像个总体设计师,把各处室、教学班、学科组动员起来,让每个人都参与学校管理,让他们提供“设计资料”,参与设计工作,校长的注意力要放在计划的制定、修订和推动落实上。
首先,要统一思想,发扬民主,鼓励独创。思维统一是调节矛盾协调步调的基础,缺乏这个基础就做不到统一计划,不可能用全局观点指导计划的贯彻落实,也不可能有效地调解矛盾,推动全局的工作。统一思想必须靠发扬民主,通过不同意见的争辩达到思想上的统一,在这个前提下,校长应鼓励大家发挥独创精神,提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具体方法靠教师独创。
其次,要运用“系统”方法,把握工作进程,做到胸怀全局。校长要胸怀全局,对学校全面工作心中有数,这样,决策才有根据。统一思想才有基础,和教师、职工交换意见才有共同语言,也才能避免瞎指挥和片面性。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怎样去把握全局呢?就要用“系统”的方法。如“按思想政治、教学、体卫、行政管理”归为几个系统。把握其中各个环节。如教学工作,包括备课、讲课、批改作业、成绩考核评定等。弄清环节程序,按系统综合,形成工作纲领。校长脑子里有了这个“联络图”,就能“成竹在胸”、“指挥若定”地推动学校工作。
第三,要善于学习,深入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教育工作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要求教育工作者有高度的自觉性、科学性。校长指挥和影响着全校教职工,对他的工作的精密性理应有更高的要求。他需要精密地观察测量“产品”的生产过程和细微的变化并把握引导这些过程和变化。为此,需要校长具有精细的头脑、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校长获得这些素质和才能,惟一的途径是学习,向书本学、向教师学、向学生学,在使用中学。学习方式是理论联系实际、调查研究,是把理论与实际、学习与实绩联系起来的中介环节。好的校长是善于学习的校长,他的工作是绝对不会离开调查研究和理论联系实际的。
第四,要总结经验、集中群众智慧。校长解决问题、体现领导作用、推进工作,主要是通过集中群众智慧,形成领导意图,并用推广经验的方式进行。要求校长自己去示范,对各学科都进行具体指导,从当前的一般情况说是不现实、不可能的(当然能做到这一点最好)。善于集中群众智慧,总结和推广群众经验的校长更是好校长。
第五,充分发挥行政组织和行政干部的能动作用,取得工作的主动权。校长的工作方法、要领是抓全局,抓人的思想,抓总结和提高,不做单纯的事务校长、行政校长。行政工作很重要,但作为校长更重要的是充分发挥行政组织作用,通过建立工作常规,明确职责,放手让行政干部发挥能动作用,去推动学校的工作。
实践证明,校长水平及工作方法,关系到学校的工作面貌和工作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