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期末考试前普通学生变身学霸

时间:2014/1/7

转眼离学生期末考试还有两个礼拜左右。由于各区大排名和高考改革的大环境,许多家长建议名师团队各位老师就学生当前学习问题和考试状态,给大家规划如何复习,如何扫除复习障碍和考试障碍,获得更多的提升。
       正确的看待考试要求大家不要自己胡思乱想,心意猜测,永远不要把高考想的有多么复杂,神秘从而造成考试障碍。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大家做到的,也是较为重要的(一)独立思考的培养,(二)主动性,自觉性的培养,(三)自信心的培养。

   (一)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一般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上课认真听讲,然后把老师所讲的内容全部记录下来,然后总结归纳为各种不同的套路,再碰到类似的题目时可以凭着记忆把这些做题套路一一应用上去。这样做看似平时的考试成绩不错,其实只是假象,并没有培养起真正的思维能力和在遇到新题型时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一但在考场上遇到平时从未练过的新题型,就会思维停滞,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整个考试也就乱了阵脚。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要求我们平时不要局限于只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需要更加注重培养独立探求知识的能力。要求平时做到注重对书本的独立理解,同时在遇到新的问题时不要急于求教,在自己独立思考过后还是不能解决时再向老师或同学提问,这样在得到解答时也会有目的的听,知道当时自己的思考方式哪里出了问题或者哪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好。

    (二)主动性,自觉性的培养
      主动性学习要求对学习有兴趣,积极主动的去探索新知识,而不是被动等待,依赖他人。比如每个班级都会有很多这样的同学,不管自己心里已经积攒了多少问题,就是不愿意向老师或同学主动提问,永远都是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这种学习状态是非常不正确的。久而久之,学习就会越来越吃力,再遇到相同类型的题目时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自己又不愿意主动提问,造成恶性循环。
      自觉性要求做到每天有自己的计划安排,而不是让老师牵着鼻子走。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每天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自觉完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可以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试想如果一个人每天都是在老师的强迫下完成学习任务,心情一定不会很好,逐渐也就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三)自信心的培养
     不要小看了自信心对于平时学习和考试成绩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在一开始的士气上就输给了别人或者在做一件事情时就没有信心,那这件事做成功的几率恐怕也是微乎其微了吧。在考试过程中,如果总是怀疑自己的答案不正确,一来会耽误很多时间去反复检查,二来会影响心情影响考试成绩。因此要做到敢想敢做,相信自己的能力,就一定会成功。
      但是克服障碍的根本方法还是对学习有一定的章法,下面就从学习课本开始讲起。
  课本是学习的基础,但是不同时期,课本的学习方法是不同的。刚入学时,我们可以按部就班按照课本顺序学习,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但是如果到了高三,离高考没有几天了,学习课本的方法就不一样了。
  这里讲的课本,不单单是指的教材,它包括以下几种:
  课本、讲能力的参考书、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各种学习班的讲义、各种考试卷,这几种中,最重要的是课本和按知识点分类的参考书两种。
1、现阶段,学习课本要坚持几个原则:
●不能单纯只看教材,也不能只看具体的参考书,要两者结合起来看才有效果。
●以记忆知识点为主,并不是记忆所有的知识点,而是记忆那些欠缺的部分,争取一次到位,因为没有足够的时间让你去重复记忆。
●学习的顺序应该为:先看课本中自己欠缺的部分,然后看有关这部分的参考书,然后做针对这部分的练习题,然后再回头看课本,重复上面的步骤,这样循环往复。
2、判断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了的标准:
当你做资料中的针对性习题的时候,能不犹豫,快速准确的解答完毕。
通过上述的训练后,你应该发现一些重要的、经常性的考点,然后仔细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为什么出题老师会选择这个知识点作为考点
●你能否总结出有关这个知识点出题方式的变化
●在做题的过程中,有哪些地方阻碍了你快速解题
  当你发现了阻碍你快速准确解题的原因时,你就要思考一下:以前学习时为什么就忽略了这个知识点呢?总结原因,比如说是不是开始学习课本的时候,是不是由于文字的不精确导致了定义理解的深度不到位而造成的。
  当一切完成后,我们就要重新回归课本,找到对自己是欠缺的知识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和训练,正确短时间内掌握。
  总之,希望大家利用仅有的时间,在高考来临之前,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认真查漏补缺,把课本再仔细地学习一遍。
  我们说不是一个人当什么东西都会了之后,就一定能发挥得也很好,大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一下什么叫做考试。从中我也总结了四句话,觉得能概括考试的真谛:知识点的有无、题目信息的快速获取、知识点的获取、知识点的表达。
  咱们先说第一个,一场考试,如果所考的知识点,你连学都没有学过,那你告诉我,考场上你做得出来吗?肯定不行吧。所以我概括的考试真谛的第一句话也是考试的最基本概念,就是:“知识点的有无”。
  我们再来说第二点。比如同一道考题,你读和他读,读完之后脑中所残留信息肯定会有所不同。当残留点不一样时,有没有可能你残留的是该残留部分,他残留的是并不该残留的部分,导致你想得出来,而他就没有想得出来呢?这个非常有可能。那么这就是我概括的第二句话,而这句话也是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那就是“题目信息的快速获取”。
  有同学说,这好办,做他一万道练习题,那不就练出来了吗?可你们忘记了一件事,这一万道习题之间也会有干扰的。而这个干扰也会导致你并没有真正获知题目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所以我认为,越是到临近考试时,越要注重对这第二句话的理解。你想啊,一个高三的考生,在经过全年复习之后,绝大多数考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几乎是一样的,差别就是做题量的多少。可是高考是个选拔类的考试,他必须要把人区分开,而区分的方法就有很多种,这就是其中一种。你能快速提取正确信息,你就胜出,反之就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