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应对农村教师成长的新策略

时间:2015/7/2

农村学校存在着诸多问题,其中学校重制度建设轻教师成长的问题尤为突出。弱视教师成长直接制约着教育改革的发展进程。如何从学校的角度出发,从校长的角度出发,通过寻求新策略,改变教育现状,促进教师在新课改中健康成长,促进农村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校长要以科学发现的思想指导学校办学,确立科研兴校的目标。做为校长不仅要以自己所拥有的管理经验来抓教师队伍管理,更要以自己的科研经验提高教学质量。确立“名牌”意识,培养名师带动教师团体,推动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让教师在良好的氛围中逐步提升自身的素质。可见,校长应对农村教师成长必须有新策略。

一、转变观念,建立民主新目标,实施人文化管理

学校教育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教育观念的转变。思想观念到位才能实施“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做到不盲目地重复劳动,避免低效的劳动。虽然许多学校制订了一整套完整的管理制度,虽然学校时刻把教学成绩挂在口头上。但是如果校长漠视教师的心理感受,即使赢得了暂时的佳绩,教师也必然对那一套“金箍咒”(制度)产生反感,影响工作积极性。所以单纯的严厉的制度并不能让教师众志成城,并不能让教师心甘情愿。学校不仅要建立一套可望而可及的目标管理和竞争机制,而且要营造一个和谐、民主的教育环境。我们现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体验教育”、“成功教育”等等,实质上都体现出民主教育的精神。没有民主所蕴含的对人的尊重,所谓“素质”,所谓“创新”,所谓“体验”,所谓“成功”,都是不可能的。①

校长要做到以人为本,实行人文管理的新目标,做到关注教师的成长,倾听教师的呼声,当一名“校长中的教师”,站在教师的角度当校长。学校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使相对分散的农村完小形成合力,使教师的思想形成合力,使教师的关系形成和谐的伙伴,实施同伴互助。

二、组建新团队,建立名师培养工程,以课题提高质量

学校要组建课题组、中心听课组、博客群组、教学论坛团队、教研组等形式多样的教研团队,使每一位教师都参与到这些团队中来,壮大科研队伍,使优秀团队成为课题研究的主力军,成为培养名师工程的载体。新团队的建立给教育改革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新团队的建立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一个学校应该有常设的教师论坛,并使之制度化、生活化,也许开始时起点并不一定很高,但不要着急,关键在于坚持,在于耐心,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校长积极的推动更是极为重要。”②论坛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团队组织形式之一,也是培养名师的摇篮。教师新团队的研究核心是课题,以课题引路,把课题做为新课程改革的校本研究,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如此,论坛、课题都成为团队建设的纽带。

校长可根据学校的新问题确立课题,带领教师做好课题,让教师有一个成长的舞台。通过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通过课题培养名师,创办优质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三、自培教师,培养一专多能型新教师,均衡发展各学科

质量兴校、科研兴校的实施者是教师。教师的成长需要有计划地培训,通过培训让教师一专多能,以多能教师身份兼任新课程教学,在上好语文、数学的同时,也能上好其他学科。教师没有培训难以提高工作效率。一方面要派优秀教师外出取经,学习别人的长处用于本校教育教学工作,另一方面,聘请专家、学者作报告,宣传课改新理念,以“新船票”登上“新渡船”。“干部队伍中,有的领导干部知识水平、领导能力、工作方法,以及对教师的培养模式、管理体制、运行机制都存在许多问题。如果不抓紧解决这些问题,特别是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实现教育的目标可能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必须下大力气首先抓好干部培训工作,使之带领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③目前,农村教师梯队已经进入中年期,如果再不及时培训教师,如果再不及时更新知识,教师不仅适应不了新课程教学的需求,更适应不了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自培教师,提高科研能力,通过培训一专多能型新教师,强化各学科的教学,使各学科教学能同步发展。

四、搭建新平台,展示自我,鼓励教师成长

“理想的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④

校长要以教师成长为教育改革的窗口,为教师提供教学平台,引领教师,让教师参与博客和论坛,让教师参与教学研讨活动,举办教学周、教学比武、教学讲座等研讨活动,开展教师基本功大练兵,带领教师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到“五个会”:会说——会说课,说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会写——会写作,会写教学随笔和教学反思;会上课——会上各种课型的常态课和展示课;会网络研讨——会进行网上备课和网上研讨交流,发表网络文章;会制作简易课件——自己设计与教学进度一致的教学课件,让教师在课改的前沿迅速成长。在教师成长过程中,校长积极改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鼓励教师参与研究,奖励研究成果突出的老师。

五、重用骨干,发挥新优势,加强科研力量

学校领导要善于发现人才,大胆使用人才,重用骨干教师,推荐骨干教师为校级领导、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让业务素质能力强、思想过硬的教师担任学校领导,以此壮大教科研力量。

骨干教师的优势是能影响同事搞好业务,做到人尽其才,发挥骨干教师的辅助辐射作用。让骨干教师挑重担,作示范,如上示范课、作讲座等,体现传、帮、带的核心作用。同时,校长要把骨干教师的发展列入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分层次培养,支持他们外出学习,支持他们搞科研实验,把他们培养成学科带头人、教研组长、完全小学校长等,使他们有发展的空间,英雄有用武之地。

六、联校共建,共享新资源,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农村学校的教育基础薄弱,教学条件与环境不尽人意。但是,每所学校都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所以要联合1-2所先进学校,结成对子,与对方共建,扩大教师的参与面,构建强有力的科研队伍,实行共享新资源,优势互补。既可以到对方的学校听课,也可以邀请对方到校介绍经验,形成“两位一体”、“三位一体”的合作格局。另一方面创办教师网站,为教师的发表交流研讨提供平台,如笔者创办的漳江教学论坛(pumei.uu1001.cn)创办于2007年元月,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论坛团队,论坛版主分布于县城及农村学校,定期举办论坛骨干教师培训,定期进行城乡互动,交流展示,互帮互学。该论坛已经设立了五个版块九个栏目,包括课堂教学、教学随笔、作文讲坛、漳江风情、教学资源、丰满教学、教师心声、学生天地、教师例文等。发表了主题贴780多个,评论近3000条。每个主题都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成为一线老师的第二课堂,成为教师提高教学研究水平的有效平台,成为老师们喜欢的网站,让网络成为大家共享的新资源,提升了教师的凝聚力与科研能力,教师在网络研讨中快速成长。

教育改革非兴师不可,教育改革必须重视教师成长。只有教师成才了,学生才能成长,教育改革才有生命力,学校才能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① 李镇西著《民主与教育》漓江出版社,2007年1月版P18页

② 张文质著《教育是慢的艺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1月版P86页

③现代校长丛书《校长角色与校长发展》开明出版社,2005年6月版P259页。

④朱永新著《走近最理想的教育》,漓江出版社2007年9月版P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