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的信息是真实丰富的,现场的力量是具体实在的。作为一校之长,经常深入一线,深入课堂,深入师生,可获取第一手材料,得到最真实的信息,发现教师工作中的亮点,感知学校教育教学问题的症结,提升学校管理工作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做了近6年时间的校长,我是努力这样做的。
一日三转
大连市桃源小学原校长、著名特级教师宋兰春说:“校长要努力用腿、眼睛工作,而不是用耳朵、嘴巴工作。”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引起了我的深思。的确,校长不能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听听汇报、发发指示,或者开开会、说说空话,而要深入实际、引领理念、指导工作。这样不仅能率先垂范,给教师作出榜样,而且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多年来,我坚持“一日三转”,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何谓“一日三转”?就是每天在早上、中午、傍晚的时间段里到校园各处巡视工作,走走、看看、问问、谈谈,体察校情,挖掘亮点,释解工作中的困惑,并进行现场指导。每天一到校,我总是满面春风地出现在校园里。从校门口到教室,从教师办公室到操场,倾听学生们的琅琅读书声,注视教师们的匆匆身影,欣赏女足队员训练时矫健的身姿……我总是用亲切自然的微笑带给师生愉悦的心情。中午,我在食堂和师生共餐;在操场边伫立,看活泼好动的学生打球、玩耍,与教师拉拉家常,谈谈工作。放学时,我站在校门口欢送学生离校,与总务处主任、大队部辅导员一起查看校园环境卫生……校长的“一日三转”给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带给师生积极的心理暗示,融洽了校长与教师、学生的关系,营造了生动活泼、井然有序的校园氛围。
陪同听课
在一所学校里,每学期的听课活动是丰富多彩、品种繁多的,有开学初的检查式听课、期中的调研性听课、平时的随堂听课、领导的“推门听课”、各种类型的课堂比武等。多年来,我坚持和分管校长、主任深入课堂,深入师生,一起听课,把握新课改的前沿动态,共同探讨。我深知,课堂是学校管理的“第一现场”,在这里可以感受教师的真实状态,可以观察班级管理、学生教育的现状,可以了解学生习惯、素质发展的情况。每次听课,我都要求分管校长、主任充分发表意见,并与被听教师广泛交流,给教师释疑解惑,以挖掘亮点、表扬激励为主,共同探讨教学中的问题。而我一般以旁观者的姿态出现,认真听、认真记、认真思考,偶尔点评一下,效果不错。我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先入为主”、“一言定夺”,以充分发挥分管领导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管理、指导的积极性、主动性。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上级教研部门来校指导,我也尽量抽出时间陪同听课,一来可以了解上级教研部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总体要求,二来可以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陪同听课前,我都要了解听课内容,认真“备听”,同时要求教导部门采用“一拖一、一拖多”的方式带动没有课的教师参与听课、参与评课,积极营造群体教研的氛围,充分发挥上级教研部门专家指导的作用。
和学生一起跑步
每当冬天来临,我都会坚持和全校师生一起跑步。节奏明快的运动员进行曲、此起彼伏的号令声、师生同跑的整齐队伍,构成了校园一道昂扬向上的风景。与学生跑步,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激发师生们的长跑热情。在我的带动下,连学校的门卫、食堂师傅也参与到长跑行列中来。
在我们学校,校长、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场景随处可见:广播操时,全校师生共同做操;庆“六一”文艺汇演时,师生同台表演;郊游时,全校师生全体出动,一路洒下欢声笑语;班队活动中,大队书记来了,企业老总来了,家长也来了……
诸如此类,校长带领教师参与学生活动,不仅增强了教育活动的效果,而且密切了师生关系,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益。
当“现场校长”真是一举多得,收获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