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赴任校长,我给自己烧的“三把火”

时间:2015/7/7

校长更替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常见的现象,我就亲历了这一现象。2007年8月,我被委派到浦东新区一所农村学校担任正职校长,这对于没有正职管理经验的我来说,是一个挑战。尽管处于同一个区域,但我对校内情况一概不知。当时也由不得我思考,一周之内必须到岗。面对新的环境、新的合作伙伴,我内心忐忑不安,如何得到班子成员的支持和配合,如何得到教职工的理解和信任,如何做好“继承与发展”……这一连串的问题,是放在我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当时,有人问我是否“烧三把火”?我说“烧”,不过不是“烧他人”,而是“烧自己”……于是,带着我的灵感、带着我的激情、带着他人的疑惑,开始了我新的工作历程。

第一把火:真心融入

为啥要烧这把火?因为作为一名“空降兵”,我对学校和教师的了解几乎是一张白纸,学校教师对我的了解也是道听途说而来的。何况我的资历和阅历与历任校长不同,教师们大多会持观望、疑虑的态度看着我,对我的认同度极低。当时我真的很困惑,还时时回忆原来学校的人和事,也时时有意无意地与现在的学校进行比较。这时我想一定要把这种情感隐藏起来,否则不利于学校的工作开展。作为这所学校中最“年轻”的一员,我要做的是尽快熟悉这个新的群体,尽可能地转变原来的角色。我认为我首要工作就是“立足”,即取得信任、赢得民心。立足就要融入集体,既要善于融入原领导班子的小集体,又要能够融入全体师生的大集体。

首先,是稳定班子组成结构,发挥行政班子成员的积极性。由于每个人的工作经历不同、工作作风不同、专业特长也不同,大家在同一工作环境中共事,需要磨合,需要时间。他们各人都有其独当一面的能力和特点,对自己担任的岗位、部门工作任务要比我了解和熟悉得多,比我更有发言权。因此,对任何工作我都大胆放手,充分信任,即便发现问题,也会共同探讨,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提高了工作效率。

其次,政策延续性是实现学校稳定的基本保证。由于校情不同,工作的策略也应不同,如果简单地把过去领导做过的工作和制订的有关政策、规章制度推倒重来,这不仅仅是对前任乃至历任领导的否定,更是对现在领导班子集体的否定,也会给教职工心理上造成一定的负担。只有保持政策的延续性,才能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要改革也只能在原有的基础上逐渐修订和完善,使其符合教改的需要,符合教职工的民意。

再其次,作为一校之长,更应体现服务的思想,这有利于缩短与教师的距离。在我走走、聊聊、看看的过程中,听到了教职工的心声。于是,我及时采取措施,亲自帮助教师修改论文、为教职工提供免费早餐、争取职称名额、协调家属矛盾、解决教职工子女入学、一年中家访率达到100%……

这些举动,加快了我融入新集体的步伐。

第二把火:真诚介入

作为一名新任校长,没有激情是干不好工作的,但光凭热情和冲劲也是万万不能的。由于我的性格和工作作风与老校长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们一时不习惯。为此,我认为新任校长要烧好这把火,就要把自己最真实的一面呈现给大家。

首先,呈现“善于合作的校长形象”。面对管理,多一点理性思考;面对工作,多一点理解和服务。谦虚尊重与继承弘扬不但是一种责任,更是学校各项工作发展的需要。我十分注重目标的分层管理和计划的配套落实,并明确职责,利用会议加强职责教育,让大家既有一种责任感,更有一种成就感。当然,分工不分家,对任何工作,我更强调团队合作。

其次,呈现“平等民主的思想”。团结、民主、真诚是学校发展的起点,集思广益、积极参与是学校发展的动力。在我的眼中,老教师是我的长辈,青年教师是我的朋友,大家都是我的同事,我没理由横加指责、吹毛求疵,也没资格什么都是一言九鼎。为了更好地拟订学校发展规划,校长室采用“头脑风暴法”,即通过文本信息采集、教师问卷、组长问卷、行政访谈等,综合分析校内外因素,以校为本,完成4年规划的初稿。对于教师比较关切的问题如年终考评、职称评审等都规范程序,公平操作,努力提高教师对学校工作的满意度。对于学校各种重大的事情,我都会通过不同途径即支委会、行政会、教师大会予以公开。绝对公开、基本公正、相对公平已经成为了学校工作的规则与现实。

再其次,呈现“勇于挑战的校长形象”。挑战是个艰苦的过程,但也是个享受的过程。当学校生源结构发生变化时,我立即协同校级班子申报区级项目;当新劳动合同法即将实施时,我及时处理一些遗留问题;当学校网站修改有困难时,我主动与共建单位协商,免费为学校组建新网站;当学校门面房租约到期无法收回时,我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情况,尽快恢复安全文明的校外环境;当学校中级职称名额空缺时,我尽力与上级部门协商,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当学校管理有漏洞时,我勇于承担责任,积极补救,尽力把影响降至最低限度……所有的这一切,教职员工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合理、合法、合情的处理方式为我真正成为学校一员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作了铺垫。

第三把火:真正投入

众所周知,新校长的上任往往是带着上级的委托开始工作的。因此,每次开口讲话,每办一件事情,都要有根据,实事求是,不要靠说大话、搞许愿的办法博得教职工的好感。我知道,许多教师在观望和期待,期待校长的新举措。如果校长因循守旧,无疑会让人失望;如果操之过急,也会适得其反。事业是凝聚人心的最有力武器,凝聚人心的最终目的也正是干事业。我想要让教职工知道,新校长是来工作、干事业的,不是来镀金的。而这中间的纽带就是“勤”,“勤”是立业之基。

首先,勤于学习。“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我清楚地意识到,校长不是一个职务,而是一种职业。如果是一种职业,就必须具备这种职业所需要的一切素质。为此,我把学习当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和追求:一方面,我注重从书本上吸取新的知识,了解教改的新思路和管理的新策略;另一方面,我珍惜各种学习机会,在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中拓展自己的思维,增长自己的才干。

其次,勤于实践。不扯皮、不拖沓、不敷衍、不推诿,不仅及时指出问题,更要及时解决问题;不仅脚踏实地,更要雷厉风行;不仅目标宏伟,更要工作勤勉。在工作中,我力求呈现“精致管理”的意识。“精致管理”不是随意提出的工作口号,而是需要在一个个行动、一项项工作中去体现的。从项目申报表的填写、高级教师总结的撰写、少代会提案的解答、十七大报告的辅导、专项报告的汇报到信息化专项督导和年度综合考评等,我都亲自制订工作方案,并组织行政班子一起学习。我只有一个目标:要做尽力做好!“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校长不仅要勇于管大事,更要乐于做小事!由于自己的身体力行,“精致管理”的意识已经在教师心目中深深扎根并化作了一个个行动与成果。

两年的时间证明,“三把火”的火候把握得比较恰当,使我迈过了人生经历中的一道坎。如今,教师接纳了我、包容了我,学校也得到了发展,目前正以和谐的态势向新的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