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应试教育的重压使人间最美好的教育渐渐地远离了生命、远离了生活、远离了时代、远离了大自然。学校本是知识的海洋,学校生活应使孩子的眼神越来越有智慧之光,而现实的学校生活却往往导致:
不少孩子上学后,亮晶晶的眼睛反而变得暗淡无光了;不少上学前能问十万个为什么的孩子,竟连一个为什么也问不出来了;上学前个个都有“自已是好孩子”的感觉,上学后却往往被“坏孩子”的自我感觉替代了。
这是为什么呢?这是我们的学生观认知上存在偏差 ,教师不懂得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学生,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本文只针对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认知的差异性上进行探讨,即我们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学生观。
教师的不良学生观的具体表现:
1、民主、平等意识淡薄。教师很强调自己的尊严,在“尊师爱生”的问题上首先考虑“尊师”,要求学生无条件地遵从自己,认为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师生是领导与被领导的主从关系,自己的每一句话都是“金玉良言”“至理名言”,作为学生必须“铭记在心”。有时会当着众多学生的面说出某学生的个人隐私,甚至取笑作乐。对“好生”百依百顺,而对“差生”任意挖苦讽刺。上课时经常没有好方法维持良好教学秩序,随意骂人,或者随意叫学生站在讲台、门口,或者罚抄、罚写等。上课提问、批改作业、工作安排等方面只顾“好生”,不管“差生”,对待学生因人而异。进入教室时总是怒气冲冲,面露不悦。把自己摆在学生的对立面上,甚至憎恨学生没能弥补自己的无能。如近期报刊杂志上披露的许多校园恶性事件的肇事者-------教师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就是不良学生观的体现。
2、教师的情商水平较低。在技术化社会,在讲究理解、沟通、包容、合作和创业的时代,好教师还需要高水平的情商。教师在自我认识、自控能力、自我激励、抵制诱惑、善于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教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认识不足。在普及义务教育的今天,学生之间的差异明显拉大,许多教师过高地估计了学生的认知能力,当达不到要求时就产生失望 情绪,一味 地责怪学生,没有用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之所以为学生,旨在于其可塑性强,发展弹性大,作为教师,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允许学生犯错误,要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哪怕是一时所谓的差生;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已有的科学研究证实,学生的发展潜能是巨大的,并非像僵化的学生发展观那样认为学生的智能水平是先天决定的。此外,学生的优势发展潜能是各有所长,不尽相同的,教师面对某个学生,要问的不是这个学生是否聪明的问题,而是他究竟在哪些方面聪明。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和弱势,这不是问题,问题是能否扬长避短。某方面的弱势,或许恰恰就是另一方面的优势。相信学生的潜能,诊断学生的优势智力,并且激励其发展成材,不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而且是对学生个性特质的真正尊重。
如何改进教师的学生观:
1、加强自身修养 ,提高认识水平。首先,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要求,人们想得到别人的爱,又想爱别人,人类生活充满着爱的关系。学生渴望得到教师的指教、肯定和赞许,由此促使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从而转化为接受教育的内在动力,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满怀真挚热烈的感情,经爱的教育感染和打动学生的内心世界。其次,热爱学生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必要前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用真爱的情感,饱满的情绪,认真的态度,渊博的学识启迪和引导学生进入知识的殿堂。教师的爱会激起学生潜在的学习力量,使学生变得聪明、活跃,它不仅能诱导学生积极向上的激情,而且影响学生的智力、情感、个性的成长。反之,学生会紧闭心灵的大门,无动于衷,甚至产生抵触、对抗情绪。第三,热爱学生是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件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教师一定要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前提,通理先通心,要对学生动之以情,开展以情感人,以感动为先导的教育,把动之以情与晓之以理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情通理顺,促使学生思想的认同和态度的转化,从而使教师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需要而被接受,学生才会把教师看作知心朋友,愿意谈自己的真实思想,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才有实效。
2、努力提高情商水平。人类日渐遭受物质文明、机械文明和技术文明异化危害的今天,与“人情味”或“人文精神”密切相关的情商涵养,更显宝贵。显然,与人打交道的教师职业,情商涵养在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和事业的成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是感性和理性的调节器,是生命动力的源泉。人人都有一定的情商水平,但在技术化社会的今天,要成为高素质的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提升自己的情商水平。第一,自我认识。作为教师,应当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感受职业的神圣和责任,选择是一种负责,对他人负责,对自已负责。任何一种职业都会遭受它种职业的诱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职业遭受的挑战和诱惑更多。教师不是神,一样有七情六欲。问题不在于是否有消极的情绪,而在于如何化解它们。教师在情绪的理性化方面,其水准一般来说要高于其他行业。第二,自控能力。很多教学事故,是源于情绪的失控或者是迷误于五花八门的诱惑。教师的自控能力,主要表现在善于理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欲望。自控能力依赖于自我认识、价值确证、人生信仰、自律精神、人格修养等方面。第三,自我激励。自我激励主要指的是自主性。优秀教师的自主性都很强。他们求学也好,做事也好,都是自动自发的,他们的行为源于强烈的成功动机,有一种乐在其中和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所以,其行为一般有较高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第四,抵制诱惑。教师是一种清贫、需要耐得住寂寞的职业,也是一种需要不断完善素质,勇于创新,不断进取的职业。在坚守自己的选择和进行教育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抵制诱惑。第五,善于沟通、协调和组织管理。高情商者善于理解他人的情绪,善于把握他人的真情实感,恰如其分地控制和表达自己的感情,有效地与他人沟通。作为教师,要与学生顺畅地沟通、协调,管理好学生,必须要有投入感,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别人,领悟对方的感受,平等待人。优秀教师善于理解学生,对学生有感情,把学生的需要放在第一位,从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成材的角度谋划自已的工作,因而深受学生的喜爱。学生的喜爱,是师生融通和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而且随着教育的改革发展,学生对教师的认可,将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命运。
3、承认学生的差异,区别要求。分组区别要求是从教学实践中提出的课题,在单式班中突破传统的班级授课的局限,对同一班级内不同层次和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区别要求,在群体教学中增加因材施教的因素,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根据学生的学业基础与学习能力,把学生分成自主合作学习组和教师辅导学习组进行要求,各组学生的学习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不完全相同,课堂上允许他们以各自适宜的速度与进程推进自己的学习,并激励学生由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学习目标推进。分组区别要求的核心思想是面对有差异的学生,实施有差异的教学要求。自主合作学习组学生在相互协作中培养自己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对学困生的直接教学和个别辅导,消灭“陪读”现象,更好地补差、防差。要改变以往教学目标划一要求的状况,为同一班级中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设计了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教学目标指向每个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几个层次的教学目标分别是:(1)达到教学大纲及教材中最低限度的要求。(2)达到教学大纲及教材中全部基本要求。(3)在达到教学大纲及教材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适当加大难度。我们鼓励学生在达到本层次的教学目标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高一层次的教学目标进行达标学习,用不断递进的分层目标来引导和要求学生。不同组别的学生完成不同程度的作业:基本题、基本题+综合题、其中优等生在此基础上,还要完成一些有利于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提高题。在学生各自达成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各层次学生,特别是帮助学困生体验成功的快乐,使之以学为乐,积“小成”为“大成”。
结束语:世纪交替,社会发生了苍桑巨变,我们面对的学生再也不是原来的“小绵羊 ”,平等、民主的观念已经走进学生的脑子里,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渠道,另一方面,学生心理脆弱, 缺乏仁爱之心, 缺乏奉献精神,不管是 怎样的学生,信任、尊重、理解都是他们与生俱来不可剥夺的权利,每个学生的潜能都是巨大的,哪怕 是 看起来木讷的学生,身上都蕴藏 巨大的潜力。教师的使命,就是发现并挖掘学生身上的潜能,基于这一教育理念 ,我们真诚地呼吁:让我们以全新的视野看待学生、赏识学生,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是渴望得到赏识,赏识是人精神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没有赏识就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的成功。
上一篇: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
下一篇:创办特色学校的思考
论文排行榜
精品论文
推荐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