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校本课程建设:校长的责任与使命
校本课程,课程建设,校长责任,校长使命,

校本课程建设:校长的责任与使命

作者:罗刚淮 江苏南京市南师附中江宁分校1973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7/9/4
分享到:

学校的核心使命是什么?美国著名课程专家拉尔夫·泰勒有过一个很经典的论述:“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任务。”学校教书育人,看起来只是在实施课程,其实不然,按照新课程理念要求,学校和教师既是课程的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创生者。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课程不只是一个静态的文本,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节课里课本是课程,教学活动是课程,教师的言行举止,师生交往交流,学生的素养和表现等,都是课程。如此说来,课程的外延几乎等于学校教育的外延,学校里的一草一木和一举一动都是各种形式的课程,或隐性或显性地出现在学校的课程之中。所以,从这一角度说,学校不存在有没有校本课程的问题,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校情历史,都有学校的运行程序,都有师生群体以及交往活动,这些都是最本色的校本课程。因此,学校存在的便只是校本课程的优劣问题,有些学校能够提供科学优质的校本课程,而有的学校则是提供了拙劣粗陋的校本课程。优质学校提供完整系统的优质课程,一些薄弱学校则缺少精品的课程。学生和家长对于学校的信赖或是怨艾,某种角度说,就是对这所学校提供的课程的情绪反应。家长因此而择校,寻找适合孩子的优质课程。从理想的教育状态说,学校比拼的其实是学校的课程,所谓重点校与薄弱校,名校与“不名”学校的差别就在学校提供的课程上。具有一定的理念高度的校长一定能正确认识课程,会把课程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核心工作来做,学校课程的状况关系着学校的兴衰存亡。

其实,课程建设也并非高不可攀的。如前所述,学校的课程包括文本的课程,如,教科书、学校自编教材等,还包括学校其他的物态形式,比如,学校的文化布置、学校的规章制度、学生的活动等。广义的课程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甚至管理的思想理念和实际行动,狭义的课程单指学校形成正式的文本,并列入学校实际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的。学校的广义课程涵盖狭义的课程,校长的责任则是一方面对广义的课程进行适当的遴选,激浊扬清,正本清源,逐步提升广义课程的教育价值;另一方面则从广义的课程中寻找到本校最具特色最有价值的课程资源素材,精心提炼,系统规划,专注建设,逐渐形成学校的文化品牌,通常形成文本化的或者音像形态,比如有的学校根据多年的实践,编制出《国学启蒙》,推广国学经典诵读;有的学校根据长期的科技教育,编制成《科学入门手册》,另外,还有的学校创编出校园武术操、校园情景剧汇编、快乐作文、新教师入门手册等。针对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诸多方面进行总结提升,形成学校特有的课程。由此可见,学校的课程体系其实是一个浑然综合的整体,学校的每一项工作其实都是课程资源,从中提取出来,形成体系,加以理性提升,就能创造出自己的特色课程来。

校长掌舵一所学校的航向和进程。校长的眼界和标准决定着学校发展的前途和命运。校长如果意识到我们当下的教育行动其实都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进行着课程的建设,知道理性化的自觉的课程行动对于学校发展有着重大的发展意义,那么,他就会从比较高的层面来审视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会正确认识和分析校情,寻找到课程的生发点,有重点分步骤地开发建设,尝试实践,逐渐积累经验,提炼精华,最终形成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的建设不是脱离于教育教学和管理实践的行动,而是基于真实.的学校实践基础上的而融于现实的劳动,来源于现实而又略高于实践,这样的校本课程才能有实际的价值,既具有学术性、实践性,又具有普遍性和现实的借鉴推广价值。对于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有的学校着重在国家课程的落实上进行校本化研究,最终形成自己学校特有的教育教学特色。我们知道.国家课程的校本化落实——我们通常称之为二度开发,实际上就是鼓励教师研读文本,集思广益,并能科学艺术地演绎和落实课程,尽可能地让学生领会到课程本身所负载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元素要义。这是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都应该积极参与的,客观上也是教师专业成长最重要的实践基地和路径,其间有着无限的探索。同时,学校再在本校校情基础上挖掘、开发资源,创建起自己的特色课程。

过去,人们缺乏课程意识,在进行学校之间参观交流时,不少学校大都停留在某一方面的经验介绍上。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不少学校意识到课程的重要,因此在实践和总结的基础上,逐渐自觉地创建自己的校本课程。这重要的一方面是切实借此提高教育的水准和艺术性,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提高了要求;另一方面也是逐步创建自身的教育特色,形成具有相当高度的教育品牌。这是学校从浑然的经验式管理逐步趋向“求真”“求善”“求美”的科研探索之道路的迈进。

当然,校本课程建设不是故意炮制名词或者迎合上级而刻意制造的浮躁举动,而是严肃的学术探究之路。有些学校为了创建校本课程而创建,人为地创编出所谓的校本课程,实际上根本没有在学校进行推广实践,或者只是某一两个人的闭门造车,不具有推广价值,这样的校本课程实际上是虚伪的,一味好大喜功,小探索说成大成果,初探索当作经验看,未成功已经漫天夸,这些都是不行的。这样的校本课程是虚假的悬空的,其对教育教学的理解是肤浅的,内容做法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属于课程改革大潮中泛起的泡沫,赚取一时的喧嚣,终归会被淘汰、荡涤出局的。

但校本课程建设又确实是现时期学校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学校只有具有课程的意识,才能从宏观的层面审视学校师生的劳作,才能认识到教育教学和管理行动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和还可以怎样做。如此,才可能将教育教学与管理工作推向新的高度。智慧的校长则能从课程建设的实践中逐渐认识和抵及教育的核心要义。用课程建设的视角来衡量,一个不具有课程意识,缺乏宏观的课程视野和系统的课程规划的校长,其教育教学和管理必然是随意的率性的,是当下的经验式的,不可能理性地深入地理解教育教学,自然也不会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这又怎么能领导教师,更好地培养教师,自然也不可能实现“科学艺术地培养出优秀的人才”的目标了。

当前,新课程改革进入到纵深阶段,校本化课程建设成为新时期学校建设的重要目标和抓手,许多学校借助于校本课程建设,提升了学校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更具有整体性和系统化,形成了合力,提升了教育教学的艺术水平。学校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迈步走向了品牌学校的建设之路。这正是现代学校建设的康庄大道。温家宝提出“教育家办学”的目标要求,这对学校校长来说既有鼓励更是重托。作为校长,自然应在办学上有所作为。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