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让课改在理性的观照下前行
让课改在理性的观照下前行

让课改在理性的观照下前行

作者:伍克兵 城区中心学校2641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7/9/11
分享到:

“课改”是今年以来南县教育界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南县教育人积极投身到课改的行列。在与课改进行比较多的接触以后,我对当前的课改有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广不能急于求成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课堂教学改革自然成为一件严肃的事情,所以推广课堂教学改革不能搞“大跃进”。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没有任何一个学生可以作为我们的试验品,我们不能要求我们的教育对象为课堂教学改革付出成长的代价。课堂教学改革由实验到推广就像疫苗从实验室到临床,只能是万无一失,不能有任何风险。

课堂教学改革要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必须在中小学全面铺开。什么时候可以推广?我认为一个重要的指标是师资准备。“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课改。”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这句话强调的是师资在专业方面对课改的重要性。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一是要通过课改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推进特别是大面积的推广必须要有一定的师资基础。比如怎样编写预学案,如何建设学习小组等技术操作层面的工作,这是专业方面的师资准备。因此,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阶段,关于教师课改的培训工作必须真正落到实处。思想方面,这应该成为推广课堂教学改革最重要的师资准备,要让教师认识课改、接受课改甚至是悦纳课改,唤醒教师的课改意识、激发教师的课改热情、培养教师对于课改的宗教情怀。有了这样的前提,教师投身课改就有了永不衰竭的动力。目前,一部分教师对课改的认识还是比较模糊的,参与课改也是被动的,并没有“用心去做”。

教师因其工作重复性强、工作压力大而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的职业倦怠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障碍。作为学校管理者特别是校长,如何完善教师考核办法与激励机制,如何消除教师职业倦怠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消极影响,在课堂教学改革推广之前,应该有比较成熟的思考。

在强调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广不能急于求成的同时应积极创造推广的条件,比如建设“课改”示范校、评选“课改”先锋、建立“课改”验评制度,这些措施都将有利于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广工作。按照课堂教学改革验评制度的要求,象发展党员一样“成熟一个,纳新一个”,这样,课堂教学改革的推广才会更具实效。

二、课堂教学改革的模式不能生搬硬套

课堂教学改革需要建模,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是一个模,南县的“六步、四疑、五悟”的课堂教学大框架其实也是一个模。有了这样的模,课堂教学改革的规范推进就有了一个范式。问题是很多老师还没有领会其实质,不能灵活运用,往往机械照搬,盲目套用。

比如,凡课必然“六步”。从“学案导学”到“情景导入”到“合作展示”到“归纳整理”到“评估拓展”再到“反思总结”,一步也不能少。其实很多略读课文的教学根本没必要安排“检测评估”环节,比如小学四年级第8课《将心比心》是一篇略读课文,三个教学目标分别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独立阅读能力和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熏陶,没有生字新词的学习任务。我认为这样的课时就无需刻意设计评估拓展练习。语文课程固然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但语文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生命对话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感受、受到感悟。这样的感受和感悟绝不是标准化检测所能反映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框架毕竟不是某一学段某一学科的模,而是统领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班各学科教学的基本流程。在安排教学环节时,我们既要遵循课堂教学大框架的基本原则,又要考虑学生年龄特点、学科特点和课型特点的差异进行科学设计,追求有模又无模的境界。

又如,预学均须课前。有的老师担心课时不够,要求学生一律在课前完成预学。即使将“减负”的规定束之高阁,学生也很难保证课前有充分的预学时间,特别是中学阶段。就小学品德和科学课而言,除了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只能在课前完成的任务外,涉及课文内容的预学一般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再如,“质疑”只在“我的疑惑”。“课堂因生成而精彩”,很多生成都在质疑环节。但对于质疑的处理,有的老师太刻板。有一次听课,听到汇报展示环节,当一个学生对前一个小组的汇报提出追问时,老师出来说话了:这里你只要说你的补充、你的评价,至于问题等下老师会集中安排时间的。所谓集中安排的时间应该就是“我的疑惑”。我想,此时如果老师顺着学生的思维,在学生的疑惑处让学生相机质疑,既能及时解惑,又保护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不宜置后处理。

生搬课堂教学的大框架,是因为老师只求具其形,而没有悟其魂。使用预学案和划分学习小组只是本次课改形式上的两个重要变化,“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才是本质上的改变,这一本质上的改变才是课改的魂。杜郎口中学在总结学校课改工作时有这样一句话:我们十一年来的课堂教学改革就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这也应该成为南县课堂教学改革的生命力所在。老师们只有领会了这一本质变化的深刻内涵,才会用好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框架。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效果不能华而不实

课堂教学改革旨在追求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落脚点是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一些课改名校声名鹊起甚至在全国产生轰动效应并非其形式上的翻新,而是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导致课堂教学改革华而不实的因素很多。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效,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

(一)让预学案编写凝聚智慧。从预学到上课,所有的学与教的活动都要围绕预学案展开,预学案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推行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是实现预学案编写质量最优化的根本途径。可是很多预学案没有集中集体的智慧:或是没有集体备课,预学案存在学习目标不准确、预学部分的思考题和达标检测部分的习题偏离学习目标等问题;或是虽有集体备课却徒有虚名,有些备课组的老师根本没有积极参与,形成了对备课组长和主备人的绝对依赖,只有集体智慧的凝聚,而没有个人才智的渗透。长此以往,这样的老师将失去课堂教学改革的话语权,终将被课改抛弃。

(二)让学生预学环节落到实处。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让学生完成预学。学生预学解决不了的问题先在组内合作解决,再不能解决的就在组间交流解答,还不能完成的则由老师点拨。预学成为学习活动中一个很重要的起始环节,可是一些学生或学习能力、或学习习惯、或学习态度原因没有认真预学,使得教师煞费苦心设计的预学环节形同虚设。要落实预学,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要让学生明白预学的好处,从而自觉抵制抄写预学案的行为,落实预学环节还要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与配合。

(三)让小组合作学习发挥作用。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方式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策略,被人们誉为“近十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可是有两种情况让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一是满足表面上的热热闹闹,不管学生是否积极参与,不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导致汇报展示环节质量不高。二是滥用合作学习,很简单的问题也安排合作学习,有难度需要合作解决的问题又不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作为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作为现代学习方式的核心品质,作为耶鲁大学学生三大学习任务之一的独立思考就这样在一些课改的课堂被合作学习淹没了。

作为课改的积极参与者,我在课改路上且行且思,上面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三个不能”的思考不一定成熟。在课改论坛上言说,与课改同仁交流,期待批评指正。我认为,在承载着太多使命激情推进的同时,课堂教学改革始终离不开理性的观照。惟其如此,课堂教学改革的步伐才会更稳健,南县教育专列也将因为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又一次大提速。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