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课堂改革促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德育保学生健康发展
校长论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高效课堂 教学模式 德育模式

课堂改革促学生自主学习创新德育保学生健康发展

作者:石振中 陕西省渭南市瑞泉中学858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5/12/22
分享到:

瑞泉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尤其从我省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以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全力促进课程改革深入开展;突出课程改革核心,积极打造充满活力的高效课堂,推进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未来发展,创新德育模式,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在课堂改革与德育工作方面我校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一、以生为本,促进自主学习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课堂效率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管是历史使命还是现实需要,课堂改革势在必行。但成功的改革必然是基于现实的改革,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肯定传统课堂的巨大作用与意义的同时,对传统课堂作出全面的反思。

(一)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

1.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满堂讲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课堂教学只关注了教学进度的完成,并未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而新课程理念上已明确说明要从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

2.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强迫学生走进教材,教师以统一的方式面向全体学生讲或教,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差异,所以也就忽视了学生个体学习的需要,这样,课堂效果势必低效。

3.传统的教学中往往是学生听懂了,但由于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也就缺乏深入地思考,所以,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激发,应用时不够灵活。

4. 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往往忽视了学生情感的体验、正确的价值观的形成,所以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健康发展。

为了着力解决传统课堂的种种弊端,我校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立足实际,确定了“解放学生、解放教师、解放学校,打造活力课堂、高效课堂,提升学校竞争力”的教学改革目标。在校长的亲自组织下,精心分析了学校目前的教师队伍现状、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学生现状,经过反复论证、实施、完善,提出了“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并全力推行。

(二)“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阐释
“学案”:用于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展示、梳理探究的学习方案;“导”:即导学、导思、导练、导讲;“学”:即学生,学习。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依据学生的现有知识、认知水平、知识经验、自学能力和教学要求,提前为学生编制的一套学习方案。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以自主学习为前提、以合作展示为动力、以梳理探究为升华、以高效学习为目的而进行的课堂学习过程。

瑞泉中学“学案导学五步教学”课堂模式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检查学案,了解学情;(2)合作探究、交流展示;(3)精讲点拨;(4)当堂检测;(5)归纳总结。

(三)“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积极意义

德国文化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斯普朗格的教育理论为我们开展课堂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的“学案导学”教学法正是在激活学生学习创造力方面所做的有益尝试,是对传统课堂的极大超越。

1. 从师生关系看:五步教学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充满个性的活动,而老师作为主导,在学习活动中发挥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整个学习过程师生之间是合作、和谐、互动、融洽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达到了辩证的统一。

2. 从学习内容看:学生除了教材外,还有导学案。按照“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内容精致化、导学精炼化”的原则编写的导学案,导学、导思、导练、导讲,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所有学生的学习都真正有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导”的作用。

3.从学习方式看:五步教学法下的学习,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并且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点拨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中,学生真正发挥了主体作用,组内成员相互合作,小组之间合作、竞争,激发了学习热情、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增大了信息量,使学生在交流互补中共同提高。

4.从学习时间看:由于导学案是上课的依据,不完成导学案就无法上课,因而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导学案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不同学生都能从里面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为在课堂上进行充分交流展示做准备,先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这种学习的自觉性使得课外时间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可以这样说,五步教学法独有的强制性和自觉性特点,使得教学实现了从课内向课外的有效延伸。

(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相关规范要求及推行措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施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为了促进“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我们先后制定了学案编写、课堂教学环节、学生课堂展示、学生学习小组建设、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备课组活动、课堂教学考核等一系列规范要求,并强力推行落实。同时,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激励方案和考核办法,为“学案导学”模式的有效进行与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通过几年的实践,这一教学模式在我校已经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可,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我们必定还是在实践摸索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困惑和问题。我们将不断努力创新,完善“学案导学五步教学法”,让充满活力的课堂,为学生的奋飞插上有力的翅膀。
学生讨论
二、立足实际,创新德育模式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德育工作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长期以来,受各种因素尤其是高考升学率的影响,我们把更多的精力倾注到了智育方面,德育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其实,只有解决了学生的思想、动机、习惯与意志力等问题,才能真正从根源上解决智育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就属于德育工作的范畴。我们要树立一种意识:抓德育,就是抓学校管理;抓德育,就是抓学生发展;抓德育,就是抓教学质量。
(一)直面问题,反思中寻求突破

纵观我校及兄弟学校近年来的德育工作,欣喜之余还令人忧虑,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一些亟待突破的方面,制约了我们的工作向纵深的进一步发展,阻碍了德育巨大功能的充分发挥。

1.从学校管理的层面讲,德育工作的学期、学年阶段安排在内容的具体、充实、周密、可操作性及时间、资金保障方面存在问题,使德育效果打了折扣;在德育与智育的融合方面,做的工作还不够;对科任教师的评价,忽略了教育方面的要求,致使大部分科任教师,游离于教育活动之外;在德育师资的培训上,还有待提高。

2.从教师层面讲,部分教师对德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自身开展德育工作的能力素养较欠缺,由此连带出工作形式上的不生动、内容上的不充实、方法上的不创新及过程上的敷衍塞责等问题,破坏了德育工作在人们心中的形象,部分老师及广大学生对德育工作产生了不信任、不认同的怀疑感。

3.从学生层面讲,激烈的学业竞争使学生产生较大压力,不少学生缺少对外部世界的关注,缺乏自察自省的意识及正确进行自我判断及教育的能力,忽视道德修为及品质习惯的重要性,在德育方面对自己的要求较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深入、持续的针对个体的指导,是这部分学生面临的一个客观、严峻的问题。

4.从外部环境的层面来讲,家庭教育一定程度上形成缺失,家长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与学校德育工作协调一致,为学校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增添了一定的难度。复杂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使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消极思想渐渐抬头,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二)重视培训,打造高素质德育队伍

德育应该是一种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行为,不是几次短促的活动和每周的班会课所能承担起的大任务。我们认为,德育的主阵地应该是在我们的学科课堂上。行动上,我们力戒把教学和德育分离,坚持把学科知识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建立了以德育渗透为主要指标的课程、课堂评价体系。

我校坚持全体教师参与教育活动的管理原则,实行“任课教师下班制”,设置了副班主任工作岗位,明确了岗位职责。我校实行“班主任导师制”,由学校举行仪式向被聘为“导师”的优秀班主任颁发聘书,明确双方职责,将“传、帮、带”工作落到了实处。这些举措,使优秀班主任的工作经验能够不断传承、发扬与创新,培养了一批后备班主任,客观上壮大了学校的教育力量,形成了全员全程管理的良好局面。

(三)多管齐下,构建立体德育网络

我校在大力推进以德治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在校内构建起一个多层次的、完善的德育管理网络,使学校的德育工作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形成一套科学的德育管理制度。目前一个以校德育领导小组为核心的、包含“学校德育领导小组—政治处—年级组—班主任—学习小组”五个层次的德育管理网络已经构建成功,形成了“抓规范、重基础、分层次、讲实效”的德育管理工作思路和特色。

从现代管理学的角度,管理对象的自主管理对提高管理效益是十分有利的。我校长期坚持的值周班制度,既锻炼了参与值周的学生,又督促了全校的学生工作,使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双双受益;我们长期坚持“班级日志”的做法,学生对班级当天各方面情况进行详细记录,交由班主任审阅,共同处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教育与管理;我校实行“一周双班会”制度,周一班会由班主任组织,周三班会由班委会和团支部组织,学生自定主题、自主设计、自查自省、自策自励,以情境教育为基本方法,完成自我教育与管理。

我校把对学生的培养细化到了教育教学的每一个层次。培养目标上学校以关注学生成长为切入点,为每一位学生设计了《成长记录册》,让学生积累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成功。学校努力创造“环境育人、文化育人”的氛围:大气而不失精致的自然环境令人神往,高雅又兼具厚重的校园文化催人奋进。文化墙,给学生精神激励;文化石解读,诱发学生深思;“红色典藏”展室,让学生在回味历史中更珍惜现在;本土作家专柜,让学生在文化熏陶中更热爱家乡;“文化遗产”展室,从另一个角度唤醒激发学生的民族记忆;“瑞泉大讲堂”系列活动,在聆听与碰撞中陶冶学生情操,培养人文精神;公寓文化建设,强化了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培养了学生自立自强的能力。这些独具瑞泉特色的具体做法,作为我校宝贵而不可替代的教育资源,深受师生重视与珍惜。

我校重视家、校的合力育人。建立家长、学校联系监督卡,通过监督卡与家长联系,了解家长对子女进行教育的情况,通报学校的各项教育的目的和要求;成立家长学校,宣传和普及教育子女的知识,推广家长教育子女的成功经验,促使家庭教育工作走向规范化、科学化;设立“校园开放日”,接受家长与社会的监督。
(四)创新模式,有效开展德育活动

多年来,我校一直把德育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充分关注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树立健康、和谐、全面的学生发展观,重视对学生集体观念、团结精神、关爱互助、坚韧品格的熏陶和培养。我们本着“弱化灌输,注重渗透,强调内化,突出养成”的原则,以情感为切入点,以活动为载体,以习惯养成为目的,创新德育模式,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引导学生参与德育实践,开展了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悟人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知理。

在我校众多的德育活动中,我们首推早操课,我们称之为“行进中的德育模式”。我校早操以队形整、排面紧、口号亮、状态好而闻名省内,引来百余学校参观考察,朱静芝副省长评价:“早听说瑞泉中学的早操不同凡响,今天看了,令人震撼,印象难忘!”

早操结束后,由班主任或学生对前一天班级的综合情况进行点评,点评之后,全班同学大声宣誓,在新一天的开始自我激励、相互激励,从而以良好的心态和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和活动之中。周一“国旗下演讲”结束之后的全校四千余名学生的集体宣誓,场面宏大,荡人心魄,催人奋进。

具有瑞泉特色的早操课成为了我校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打造学生团队精神的典范课例,早操宣誓成为我校激励学生意志、开发学生潜能的有效途径与方法,发挥着巨大的自我教育功能。

我校的“一周双班会”制度也独具特色,颇有实效。我校班会课以“以责任感教育为导向,以学法指导为举措,以感恩教育为突破口”为指导思想。且注重活动形式设计、注重情景渗透、注重学生参与体悟,追求润物无声,班会课组织坚持科学性、教育性、自主性、趣味性、艺术性原则,有会议式、庆典式、访问式以及辩论赛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使得老师们跟学生在心灵交往方面能够缩小距离感、减小代沟感、增强密切感,效果非常明显。

我校班会课讲求科学规划,针对三个年级学生不同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提供相应的相互关联、密切衔接的德育培养计划及参考主题,年级、班级作为参考选择适合自己班情的主题。我校班会课以“课”为标准,备课、辅导、上课为一体,班会课以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为主导,以班级学生为主体,真正做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展学生、讲求民主。我们强调要在实施过程当中突出教育主题,强调学生情感内化过程,注重激励提高,注重引导学生把班会课上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转化成道德意志,并落实到行动当中去,真正做到知、情、意、行的统一。在遵循学校统一安排的前提下,我们也充分发挥各年级、各班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在校内实践方面,我校以培养学生“参与生活、学会生活、改变生活”为重点,组建了“暖之风”志愿者社团、“瑞语泉音”广播站、“且行”文学社、b-box社、绿色卫士社等社团。“唱响青春之歌——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舞动的青春”舞蹈表演、“瑞中音韵”器乐演奏等活动无不展示了瑞中学子良好的艺术修养。各种演讲、征文、文艺节目、书画作品参加省、市、区各类文艺表演或比赛,屡获金奖、银奖,一、二等奖等。社团化的运作方式,使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提高了自身的修养和能力,不断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拓宽教育渠道和实践中,不断向校外寻求学生活动的机会和平台,参与和谐社会创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我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参与渭南创国卫活动,参与了团区委组织的“慈善捐款”志愿者活动,参与社区文化演出、到聋哑学校服务等活动。

总之,在上级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工作开展有声有色,师生发展持续有力,为学校其他方面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的高效进行与质量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更加重视和关注学生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力争使德育工作在我校永远彰显出不灭的特色之光!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革命,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今天,我只提到了我校的课堂改革与德育工作,有很多的问题还需要我们去着力解决。当然,我们有信心,在这条改革的路上创出不俗的业绩。让我们携起手来,承担起历史的重任,为基础教育作出更大的贡献。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