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以创新为学校灵魂
校长论文 创新教育 学校发展 李军 北工大附中 学校文化 素质教育

以创新为学校灵魂

作者:李军 北京工业大学附中733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6/3/21
分享到: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建校于1957年,五十多年来,已经从一所普通中学发展为北京市示范高中,先后获得北京市教育科研先进校、北京市德育先进校、北京市科技活动示范校、首都绿化美化花园式单位……提及它的发展,就不能不说学校的“掌舵人”——校长李军。

李军1987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先后担任教师、德育主任、校长助理、校长。2001年被北京市教委选派美国希望国际大学学习,获得教育管理硕士学位。学成回国后,李军担任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助理。长期的教育一线实践和出国再深造的系统学习,使李军的思想更具前瞻性。从担任校长助理的那时起,他便开始深刻思考:学校向何处去?如何带领学校突破“高原期”,获得持续发展?2004年3月他担任校长后,他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民主宽容的精神、中西合璧的视角、敢作敢为的勇气作了回答:和谐发展、重在创新,为人的未来奠基。
他要让工大附中在继承中发展,在创新中辉煌。

“办好一所学校,需要明确的奋斗目标。”这一点,他很明白。为此,李军校长起草制定了学校2005—2010年的五年规划,其中明确指出:把工大附中建成一所全市一流、国内知名、面向世界的示范高中。同时,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并将规划切实落实到年度计划中。

加强两支队伍建设 促进学校和谐发展

学校要取得发展,就必须坚持以教师、学生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其中抓好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培养创新人才是根本。

李军接任工大附中校长之初,面对一位副校长退休、两位副校长因工作安排调离的困境,大胆提拔了两名特级教师、一名年轻的德育主任、四名青年骨干教师进入管理队伍,使学校新领导班子成为一支年龄结构合理、学科分布适宜、管理经验丰富、个体品格高尚、能独挡一面的智慧型管理团队,实现了新老班子的平稳过渡。

面对学校“一校三址”的办学格局,李军校长构建了“一个中心,多个次中心,条块结合,重心下移,扁平结构”的管理模式,从而减少层次,作强“两头”,真正提高学校管理效能。他号召学校党总支中心学习组率先垂范,结合学校中心工作,思考学校发展中的重点问题,在理论联系实际、务实创新上有所收获。在学校党总支的领导下,全校上下形成了精诚团结、积极进取、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本,是学校最丰富、最有潜力、最有生命力的资源。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结构合理、素质一流的教师队伍,学校实施了“名师工程”和“青年教师塑造工程” ,把培养人才和引进人才相结合;还成立青年教师协会、完善“导师带教制度”、加强校本培训、开展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建立教师个人业务发展档案等,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自2004年开始,学校先后引进六名年富力强的特级教师,这些教师均一线任教,使五大学科均有了学科带头人。学校还为他们建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让他们兼任副校长、主任、教研组长,担任班主任,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近年来,李军校长紧紧抓住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这一载体,不断破解改革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推进学校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推进学校硬件建设 提升校园文化品位

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师生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所创造和形成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它是一种隐形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正确认识和把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打破封闭的教育体系,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作用。

工大附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创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引导学生接受健康的文化教育。李军校长坚持本着“人文学校、绿色学校、科技学校、数字化学校”的理念建设学校。“学校的图书馆、机房、报告厅等建设得很豪华,外观也很漂亮,但实用性相对差了点,应该充分使用。”他明确提出,“学校的设计应从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教师教学的角度考虑,场地、教学设备只有得到充分利用,它的价值才能体现。”所以,在工大附中,阅览室随时向学生开放;每层教学楼的楼道都没有学习角,学生可自由使用电脑上网查询学习资料……

陶行知曾指出:“生活之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青少年学生总是受学校环境影响,来自校园环境的各种刺激,通过学生自身的模仿、认同、从众等心理机制,成为个体的心理氛围,所以对青少年学生生活和心理的优化,实际上是对他们心理过程的优化。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学校设计的教室都是75平方米,大小满足必修课和选修课的需要;实验室的面积为105平方米;劳技课的教室面积为120平方米。实践证明,按照实用理念设计的教学楼使用起来果然得心应手。

除此之外,李军校长充分利用、整合现有信息化设备,制定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目标,加快建设“数字学校”,创建以网络为基础,以图书馆为信息源,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的教育环境。现已建成千兆光纤传输、百兆到桌面的校园网,实现教师人手一机,多媒体进课堂;建成先进的网络中心、监控中心和大规模的数字图书馆,推动学科教学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并为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学校管理提供技术支撑和信息服务。

学校新建的社团活动中心、教工之家、天文台、科技创新实验室、数字图书馆……也都处处体现人文精神,处处把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在一起。

李校长认为,校园文化的灵魂是精神文化,精神文化就是一所学校的主流价值观。工大附中的主流价值观是“三种精神”——人文精神:团结、民主、宽松、和谐、不内耗,严谨、勤奋、求实、奉献、敢争先;科学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说实话,办实事,鼓实劲,求实践;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工大附中正以这三种精神指导师生的思想、规范师生的行为,使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声誉不断提高。

立足素质教育 优化育人氛围

在中国科技历史起伏跌岩的发展过程中,经济、科技的兴衰与民族的强盛息息相关,而经济、科技的发展依靠人才的培养和开发,人才的关键在于人的素质——李校长深谙此理。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成立了学生管理中心、学生科技活动中心、学生艺体活动中心;抓住成功申办“奥林匹克教育示范校”的契机,传播奥林匹克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利用讲座、主题班会、学生社团、青年志愿者服务等多种途径对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给班主任提供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校本教材,学校编撰了《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常态班会校本教材》,提出了“三横三纵”的科技教育整体构思,并与北京工业大学签订协议,充分利用该校的教育资源,建立紧密的科技教育关系;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已先后有六十多人次在国家级或市级比赛中获奖。经过多年的努力,工大附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科技教育特色。

李校长很明确: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此,他坚信:教师的发展才能带动学生的发展。

在李校长的直接参与下,学校初步建立起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烙实践性、综合性和可选择性于一体的学校课程体系,除基础型课程外,还开设了拓展行课程四类四十多科和研究型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讲座、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实践活动。

“李校长非常注重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的作用。”一位老师这样说道。学校从2005年开始实施“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行为跟进”的校本教研模式,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行动研究。以教研组为研究共同体,通过名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层层带动,达到既促进个体发展,又促进整体提高。通过课堂诊断,结合问题开展连环改进行动,推出一批典型课例进行观摩和引领,促进课程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同时,把课堂教学改进行动与相关科研课题研究相结合,把改进的重点放在探索和研究高效、轻负、实用的教学模式、策略和方法上。计划实施一年多来,改进效果非常明显:教师更新了教育观念,转变了教学行动,重视课堂教学研究,广泛开展研讨交流,重视教学反思,不断提升教学智慧。

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通过课程教学这一主题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通过体艺和科技教育两个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学校连续九年获朝阳区高中教学成果优秀奖;在“国际奥林匹克机器人大赛”中,两个项目获第三名;在“全国中小学大课间操比赛”中获一等奖;学校《红枫》杂志社被评为“全国九十九佳文学社特别奖”;学校合唱队和管乐队获北京市学生艺术节二等奖,腰鼓队和橄榄球队均在多次比赛中名列前茅……师生在各类竞赛中,共获国家奖项110人次,市区级奖项785人次。

学校的发展就是不断教育创新的过程:教育观念不断更新,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师资队伍不断优化。正是李军校长带领一支严谨、求实、奉献的干部教师队伍和学校长期积淀下来的和谐、民主的人文精神,为学校进一步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巨大的人力支持。

人生的价值之一是自我的不断完善和提高,而每一次超越自己都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辛勤的汗水。李军,一位坚持不懈、追求无止境的智者,他将继续追逐自己成就教育的梦想,去努力,去实现……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