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张昕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张昕:我是理想实现主义者

发布时间:2013/11/15

2378次查看

张昕发布

“先结婚后恋爱”“入错山门”爱上教育

  晚报会客厅:张校长,说到苏州中学,苏州市民自然都不陌生,跨进这所著名的千年学府依然是这个城市里优秀学子们的梦想和骄傲。不过对于这所名校的校长,读者们会觉得有几分“神秘”。晚报曾刊登过您写的《绿军装红少年》,我们看到中学时代的您喜欢写诗、画画、练体操,感觉您是很感性的人。
  张昕:年少梦多, 确实望着窗外的屋脊做过体操王子的白日梦。到现在我依然喜欢艺术,常常会为真、善、美而感动。我们学校的网站就是我设计的,我还梦想着老了以后可以做一个建筑设计师。
  然而,做任何事,仅凭感觉和冲动是不行的,学校教育就更不能随心所欲。所以我更强调理性,正如我热爱哲学。因为梦想和热情之外,我们需要冷静的思考,全面的分析,看清事物深层的本质,以缜密的逻辑性构建操作模式和规则。我常说教育是一项工程,必须条理分明,分工明确,唯如此才能有科学踏实的实践,否则你永远"飘在空中"。
  晚报会客厅:那么,当年的文艺青年怎么会和教育结缘的呢?
  张昕:1977年高考时,我把志愿从美术、文学平移到了文理兼容的建筑学。然而,先天的辨色力缺陷把我分配到了数学系,毕业后又被分配到常州武进县雪堰中学。这个讲台上方逢雨必漏、夜晚常常烛光照明的古老而破旧的乡村中学成为了我教育旅程的起始站。
  我还记得1982年1月一个积雪的寒冬,像如今的农民工一样扛着行囊,我住进了堆满农具的宿舍。作为一个文革后首届的城市籍大学生,我想自己沦落此地,也许将要如此度过一生,不禁泪流。
  然而开学了,上课了,一双双求知的大眼望着你,一只只冻僵的小手握着笔,你没有理由不爱他们,你没有借口不去努力。我的学生教我懂得了责任。就这样,我会把所有孩子的家庭走个遍,我会把正在咳嗽的嗓子讲到哑, 我会把请调回城的事情全忘掉……4年半过去了,当有人通知我去办调回苏州的手续时,我竟然非常舍不得,那种感觉就如当初失去城市的痛……
  就这样,好比先上车后买票、先结婚后恋爱。28年来,我这个内向寡言、毫无准备、错入山门的人成了教师、成了校长,爱上了学校、爱上了教育。
  晚报会客厅:2007年,您成为苏州中学校长,这是一所已经达到了相当高度的名校,但她同样要面对发展和突破的命题,而且因为起点高,想必难度也更大。作为新一任校长,您是怎么定位自己的责任?
  张昕:校长的工作内容很多,各人的风格也不相同。在我看来,最重要是三方面:至上的精神引领、创新的教育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决策。
  精神引领是第一位的。与其要求教师和学生这样那样,倒不如先对师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这方面,我不想做一个发号施令的校长,不要将意志强加于别人。
  创新的教育设计方面,我认为一所学校不仅仅是优美的环境、建筑,她要有出色的理念、特色和教育活动,而教育设计和工程设计一样,分两步,先是创新的概念设计,然后是科学的深化设计。我们的湿地文化课题研究、地球学习村计划、学生创业社团、国家汉推基地等项目都是特色设计的案例。
  学校是要继续还是改革传统行为?是要引进还是放弃新的项目?做不做,如何做,都是校长的决策,同时都是校长的责任。学校要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所以势必要寻找机遇。但机遇面前,校长又要对价值、利弊、时机、条件、和未来状况进行评估,总结起来就是寻找机遇需要创新精神,做出决策需要科学态度。
  以崇高引领师生,以创新设计学校,以科学决策行为,是我的使命,我相信唯如此才能有让人民满意的学校。


         就教育谈教育治标不治本应试教育的症结在于社会价值观
  晚报会客厅:我们都知道,苏州中学是国内为数不多、实实在在践行素质教育的高中校之一。作为一个局内人,对于中国素质教育的前景,您怎么看?
  张昕:坦率地说,我不是很乐观。直到今天"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依然是普通教育现状的真实写照。教育界内,一部分人乐于此道,以假乱真;一部分人迫于无奈,被动跟风;更有人在艰难地追求理想,寻找出路。中国教育的这种尴尬局面,事实证明,仅靠理论研究、政策干预或者行政命令是无法真正摆脱的,仅靠少数立场坚定者的勇敢前行也是不成气候、甚至不可持久的。
  我认为中国应试教育的成因非常复杂。不是哪个人造成的,也不是哪个人能改变的。最根源的成因是历史性的、文化性的、社会性的,最根本的症结是社会价值观问题。仅就教育谈教育,仅停留于制度完善、课程创新、高考改革,也只是治标不治本的,也必定会解决了一个问题又产生出若干个更严峻的新问题。
  晚报会客厅:那为什么最根本的是社会价值观问题?
  张昕:去年年底,苏中举行了"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面试遴选。其中一道题是:"如果可以自由选择,你会选择生活在什么时空区间? ",一个名叫贾若楠的女同学回答道:"我会选择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
  这个意志和我是共鸣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虽然兵荒马乱,但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时代。我说两个和苏中有关的故事吧。刚刚辞世的苏中校友钱伟长,18岁时考取了清华大学历史系,他的中文、历史均获满分,而物理仅5分。然而"九一八事变",日寇侵占了我国东三省。 "造飞机大炮,保家卫国"的激情驱使他毅然提出转学物理的请求,一年试读后他奇迹般地成为了物理系的高才生,后来又成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
  还有省立苏州中学首任校长汪懋祖,13岁即中清末最后一期秀才。矢志于教育救国,1916年他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留学成为杜威的弟子,1919年受聘于哈佛大学研究员。 1920年回国,历任南京东南大学教授和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代理校长及江苏省督学等职。为实现亲自办学、普及教育的理想,1927年他毅然辞去所有职位,回故乡组建苏州中学。这种舍高取低的抉择在当今绝对是不可思议的。
  钱伟长的扬短避长、汪懋祖的舍高取低,为的是什么?为了国家,为了民族,为了人民大众,这就是那个时代所有仁人志士们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任何名利、地位、乃至生命都可置之度外。
  与上述的那个时代相比,现在中国的许多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生活小康,但相反的是,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发生了一些偏离,人们的精神境界也趋于低俗化。
  晚报会客厅:近年学术造假、高考舞弊到唐骏的"学历门",教育丑闻背后其实是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发生了偏离?
  张昕:可以这样说,关于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的偏离,我概括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功利至上。中国数千年的"望子成龙观"以及"读书做官论",随着上千年的科举制度不断被强化。为了生活需要就业,为了就业需要学历,平民家庭的"书包翻身理念"可以理解。但是人才市场的学历标准不断攀升,促使学生不断追求名牌大学、热门专业、硕士博士,造成独木桥越走越长、越走越窄,这是不正常功利升级现象。
  且不说"假学历"这种极端现象。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普遍的是,学生时代,一切为了升学和择业,无关的事不做,学生如此、家长如此、老师亦如此,看上去是减负增效、实质上是在培养功利主义;步入社会后,荣誉、地位、财富成了一生唯一的兴趣、唯一的追求。
  二是攀比成风。政府攀比GDP,校长攀比升学率。从攀比本一本二率,到攀比清华北大数,攀比金牌银牌数,甚至把素质教育都异化成体育比赛奖牌数的攀比、国际文艺演出档次的攀比等等,一切可以数字化的东西都会成为攀比的对象,都会成为工作业绩的证明物。其实这是应试教育的泛化,是功利主义的强化。这种无处不在、不断升级的竞争,使学生、老师、校长都很累。
  还有就是诚信丧失。北大的"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会一石千浪,原因之一是社会缺乏诚信。公众认为,如果仅凭校长个人就可以推荐上北大,谁能保证校长的这种权力不和利益挂钩,进行暗箱操作,成为另一扇后门。社会的不诚信问题由来已久,伴随着利益社会的步伐,难以止步。 "学校即社会",圣洁之地也难以洁身自好,不诚信的事件,有的是别有用心,更多的是出于无奈。一些过于理想化而脱离实际的上级决策,无法操作时的变通技巧往往是真假两面主义,有时还会把学生卷入造假行列,这是教育的最大犯罪,根源在政府决策的科学性上。
  再有是创新缺乏。你做什么我也做什么,大家挤在同一条路上,最后挤死。好的竞争应该是你走你的路,我走我的路,错位发展,创新取胜。
                  

        校长寄语:“入学容易入门不易”“出山容易出道不易”
  晚报会客厅:所以我们又回原点,也更理解您为什么特别重视精神引领,强调"励志"和价值观教育。但学校教育要怎样才能拉近与90后中学生们之间"心的距离"?
  张昕:我分析当代的青少年学生,不缺爱心和爱国之心;他们最缺的是理想和奋斗精神。 "见困难,就放弃,或绕道;成绩差,有父母,开后门;怕高考,花大钱,出国去;对未来,没想法,不奋斗。"这是我给如今一些孩子们的画像。所以对于苏州中学的学生,"人生奋斗"是价值观教育的主题。
  我们通过一些不可多得的素材,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比如海伦·凯勒,比如我们众多优秀的校友。在这里,我还想提一下我们一位已经逝去的学生徐铮,这个非常优秀的女生被血癌夺去了生命,但一直没有失去信念和精神。我曾经为她写过一篇《人生毕业证》的文章,我还打算整理她的遗作(她生前的日记和散文,非常感人)出版成书,发给每位苏中师生,作为励志读物。
  我努力营造的是一个和谐、充满大爱的校园,校长为教师,教师为学生。不轻易表扬,不轻易批评,经常讲师生中的动人故事,比对师生提各种要求更有用,这是互相感动,创造感动。
  晚报会客厅:听说今年2010届高三学生毕业前,您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特别为2010届的同学们写了一首四言诗《出道山记》,这也见证了您对师生的用心和爱。
  张昕:苏州中学里有座道山,我称之为博大精深的知性之山、理性之山、人性之山。同学们毕业了,将要走出苏中、走出道山。新生入学典礼上我说过:"入学容易入门不易",毕业典礼上我告诉他们:"出山容易出道不易"。
  作为道山这个"山寨"的"首领",在同学们即将离开的时候,我写了一首《出道山记》,之所以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是因为我把高三年级十七个班的班主任的名字嵌到了每一句诗里,这并不容易,我最后在毕业典礼上读出来时,看到同学们惊喜,老师们感动,我觉得很幸福。
  晚报会客厅:"出道"二字,意味深长。身为苏州最优秀高中校的"掌门人",您最想对您优秀的学生们说什么?
  张昕:我想送给每一位同学一件护身符,一件无价的精神礼物,那就是"理想"与"奋斗"。 "理想"好比是钻石挂件,"奋斗"好比是铂金项链,没有理想的人是颓废的人,不求奋斗的人是无能的人。而那些充满理想勇于奋斗的人,他们身心健康生活充实,他们头脑清醒斗志昂扬,他们百折不挠终究成功,他们是从精神到物质都富有的人。

张昕小传
  1982年苏州大学数学系毕业。1986年调至苏州中学。 1989年经选拔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留学,专攻“学校经营学”;1991年回国担任教务处副主任;1995年担任副校长,分管教学与国际交流;2003年兼任园区校校长;2006年考入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课程;2007年担任苏州中学校长,并任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还担任省政协委员,市人大常委,民进苏州市委员会常委等职务。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张昕

省份: 地区:
学校:苏州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苏州市人民路699号

电话:051265194261

邮箱:123123@163.com

张昕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苏州中学校长—张昕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