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校长:朱禾勤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省丹中“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时间:2013/11/21

2240次查看

朱禾勤发布

为促进我校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根据江苏省教育厅、江苏省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教育改革的实际,决定开展“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生态学课程基地”创建工作,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1.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贯彻《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精神,以“生态学课程基地”为载体,以创设新型学习环境为特征,以改进课程内容实施方式为重点,以增强实践认知和学习能力为主线,以提高综合素质为目标,深入开展生态学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持续开展生态学的研究与实践,让有趣学习和活动教育促进学生快乐成长,促进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学习效能,不断提高生态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

2.工作目标:以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启动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的通知》为指导,以申报“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生态学课程基地”这一省级课程基地为契机,大力推进课程基地的建设,建立并健全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实践和研究机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生物学科教研水平的提升,着力培养学科特色,努力打造品牌学科,从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发展,提升办学品位。

二、现状分析

1.师资与学科优势。

学校有一支“师志坚、师品高、师风正、师学勤、师业精、师纪严”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目前,我校拥有在职特级教师5人,其中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2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42人,具有高级教师职称的占专任教师数的51.5%;学校教师中获得硕士学位的有32人,另有3人博士在读,20余人硕士在读。

我校生物学科是镇江市的品牌学科,师资力量雄厚,有教授级高级教师1人,博士在读1人,硕士研究生4人;每位教师都拥有各类拔尖称号,其中教特级教师1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1人,镇江市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丹阳市骨干教师4人,校级学科带头人3人,有4人在省级评优课中获奖。他们课程改革意识强,教学业务水平高,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强。生物学科开展的省级课题“‘自主•合作•创新’教育模式研究”是著名教育家吕型伟主持的国家级课题“面向未来的基础学校研究”的子课题,其研究突出了学生发展为本,在育人目标中强调全面发展所有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该课题获得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目前,生物组正在“大成”理念的指导下,开展“生态体验”的课题研究,本课题是教育部重点课题的子课题。

2.生态学教学的实践基础。

生物学科教学长期以来一直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充分利用校园内的笔架山、砚池、植物园、地理园以及校外农场等实践基地,组织学生开展饲养鹌鹑、植物嫁接和制作生物标本、开展水稻三化螟发育情况的调查等生物实践活动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调查、宣传活动。学校化学教研组进行的省教研室重点课题《开展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的研究》中渗透了生态学的内容。2010年,我校代表队参加了由荷兰Marinedream(海梦)环境保护组织开展的“长江水资源保护”活动,并在上海世博会荷兰馆举行的“长江水资源保护”活动总结会中获得好评。新课程改革中,学校更新了生物实验室,开齐了所有选修课程中的实验课,提高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培养了生态学观念。同时,学校是省首批“绿色学校”,我们通过创建省级绿色学校等活动,大力开展生态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生态观念,提高生物实践活动能力。

3.生态农场的独特条件。学校拥有占地43.7亩的农场,农场有较为完备的教学设施和生活设施,有较为丰富的生态教育资源,开展了植物多样性种植、水产养殖等实验,一直是我校学生开展生产劳动实践和生态学教育活动的基地,每年学校都组织学生分批进入农场,学习生物知识,开展生态学调查实践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体验社会生活。近年来,学校开始对农场进行重新规划,将借助省级课程基地的建设,把原农场建成生态实践园,深入开展生态教育和实践活动。

三、主要任务

1.通过“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创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学教学环境。加强生物学科情境、专业特色、课程实施载体的建设,通过建设生态实验室、生态文化园和生态实践园,形成充分展现生物科学思想、生物学科思维、方法手段和文化品位的特色明显的生物课程学科教学环境,使课程基地成为生物学科设施设备、课程、师资、资源统一的平台,成为新的教学理念、方法、路径的融合的平台。

2.突出生物教学内容的模型建构。围绕生态学重点难点等核心内容,把生态学课程基地作为生物教学课堂的延伸、升华和互补,通过生态学课程基地的教学实践活动,以形象直观的体验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探究创新,增强学生对抽象内容的直观理解和对具体形象内容的抽象概括,帮助学生学习巩固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能。

3.建设促进自主学习的互动体验平台。围绕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以建设生态学科的物质呈现平台为基础,通过师生做中学、学中做方式,巩固、演示、验证、探究和拓展生物教学内容,充分挖掘学生天赋潜能,努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激发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快乐学习的内生机制的产生。使生态学课程基地成为实践性、体验性、自主性教学的“新课堂”。

4.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生态教育课程资源。加强生态学校本课程的开发,努力提供丰富的学习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条件,并形成难易不同的课程资源,为不同潜质、不同水平学生的发展提供个性化学习的选择和帮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不断推进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

5.构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展中心。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建设立足于服务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通过教研组织建设在基地、教研活动开展在基地、成果首先应用在基地,大力提高各学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以名师支撑基地,以基地成长教师,以教师发展学生。

6.形成学生实践创新的有效路径。通过建设生态学课程基地,以实验教学、实践教学、实证教学为手段,加强学生对课程的体验和感知,让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巩固知识、增强技能,在实际动手中发现探究、创新能力,逐步养成学生勤于动手、敢于创新、善于创造的行为习惯。

7.探索“生态学课程基地”的运行机制和区域推广的行动策略。通过学生在“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亲近、欣赏、享受“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学会感激、敬畏与尊重,学会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养成善待他人和自然的行为习惯。同时不断总结“生态学课程基地”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推动学校特色发展,在全省推广经验,并向全省开放“生态学课程基地”作为全省开展生物学科教学和生态学课程基地。

三、工作重点

1.组建“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领导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建设方案。学校将成立“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保障课程基地建设工作顺利实施。在领导小组与专家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制定“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方案,并邀请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等单位的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充分利用我校优秀校友众多的优势,积极联系校友,一起参与到课程基地的建设中,为基地建设出谋划策,筹措资金,并聘请相关校友作为专家组成员,为基地使用制定有关实验方案,并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推动课程基地的建设。

2.加快课程基地硬件的建设。以生态实验室、生物探究实验室、生态展示室、生态教育园和生态实践园的建设为重点,建成包括生物学科分类、生态学教学内容演示、原理演绎推理、前沿知识展现等设施设备,突出生态学内容的呈现、演示、拓展、提升、链接,使生态教育立足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开发学生个体内在的潜能和培养学生自主建构能力,使学生在“生态学课程基地”中能有兴趣地学习、快乐地成长、多样化地发展。

3.完善生态学校本课程体系。学校通过“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建设,结合实践,将不断完善系统的学校课程,探索构建生物学科与其他学科间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结构合理、基础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综合课程,完善校本课程体系。通过抓住生物基础课程,来提高拓展课程,发展研究课程,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同时,能进一步完善学校课程的结构和课程管理,建立“生态学课程基地”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如生态学课程基地活动制度、体验评价制度、考核与奖励制度等。

4.立足生物学科教学,开展生态教育,建立科学的、发展性的评价标准体系。通过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让学生了解生态学知识在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让学生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强化教师培训工作。通过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学历提高与进修提高相结合,短期培训与长期培训相结合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通过在“生态学课程基地”中的教学实践,让教师在实践反思、同伴合作互助、专家指导引领下切实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促进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使学校教育的内涵与外延、目标与要求、形式和内容、方法和途径发生深刻改变。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在“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实践活动,教育观念将由重干预、重塑造的教育模式转变为关注学生内在潜能的充分开发;由注重标准化、统一化的教育理念转变为关注教育个性化和多样化;由“学科本位”转变为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

6.开展“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的课题研究,探索课程基地的建设、手段运用、方法创新。通过课程基地中学生自主探究,进一步改变教育观念的,推动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促进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的纵深发展。同时,在全校各学科中渗透生态学理念,大力开展生态教育,浓厚校园生态文化,着力提高全校师生的生态素养,推动学校生态文明建设。

7.以课程基地建设促进我校创新人才培养试点工作。我校已被批准成为省首批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学校,正在全力推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要充分利用课程基地的设施设备,积极组织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进入课程基地开展创新实验,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不断推进我校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

8.发挥“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的辐射作用,推动丹阳市乃至全省教育事业的发展。我校开展的“生态学课程基础”建设,从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到评价方式的转变,都将在区域范围内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建设好我校的“生态学课程基地”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到全市乃至全省,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规划方案

(一)建设生态实验室和探究实验室。

1.生态实验室。

生态实验室主要承担高中必选修模块实验中有关生态学的实验,通过实验掌握生态学基本研究方法,特别是引导学生开展有关的生态学实验,掌握基本的调查方法,学会构建生态模型,掌握对简单的生物群落,对生态系统或其他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调查和作初步分析的技能;通过表解、图释等所记录的实验结果,以及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实验成败原因,并能解释实验现象。根据统计分析的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为野外调查提供知识和技术支持。

2.探究实验室。

探究实验室。生态学探究实验室规划配备电子显微镜及投影设备与计算机设备,开展计算机模拟实验、土壤检测、水质检测、空气检测、农药残留检测等探究实验,并配有相应的仪器,可以满足探究性学习和生物竞赛的需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调查,自己设计实验,自己制定解决方案。

3.植物组织培养实验室。

组培实验室规划配置冰箱、台式恒温振荡器、灭菌消毒器、电子天平、干燥箱、恒温培养箱、6孔水浴锅、离心机、超净工作台、生化培养箱、不锈钢电热蒸馏水器、接种箱等仪器,并建设阳光房。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掌握培养基的组成及配制,高压蒸汽灭菌锅的使用方法,外植体的消毒,植物组织初代培养,植物组织增殖与继代培养,试管苗的生根和植物组培苗驯化移栽等基本知识及操作技术。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课堂理论教学的理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

(二)建设生态学展示室。

利用实验室四楼,建设生态学展示室,配备多媒体互动平台,展示生态模型、生态标本,主要用于开展生态学研究活动,展示生态学知识、生态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让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本知识,了解生态学发展的前沿信息,激发学习的兴趣。同时,生态展示室可以以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形式展示学生在园区实践中所获得的成果,让学生在实践体验生态学教育的同时感受成功的喜悦。

(三)建设生态教育园。

我校的笔架山有着丰富的植物资源,与砚池一起构成了一个非常形象的生态系统,同时笔架山和砚池也有着千年办学的历史文化底蕴,是省丹中的象征。我们将根据生态学课程基地的整体规划,将笔架山和砚池打造成“生态教育园”,学生可以此开展生态学的研究活动,调查笔架山的生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调查砚池水质对生态的影响;也可以在此感受自然生态对人们活动的影响,进一步确立生态观念,提高生态文化素养,从而把生态教育园打造成校园生态文明的窗口。

(四)建设生态实践园。

充分利用我校原有农场丰富的生态资源,通过规划建设,使之成为学生参加生态实践活动的场所,让学生走进自然,使学生能够亲身感悟生态学的原理,树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理念,领会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等相关知识,通过动手操作,更好的掌握生态学基本原理,从而达到知识和实践的有机结合,着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型实用人才。

根据生态学课程基地的规划要求,结合生态实践园现有实际条件,从生态学实践体验的目的出发生态实践园建为几个功能区域:

1.生活服务区。

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解决生态实践园的通路、通水、通电的基本设施建设,改造原有的宿舍,设立生活服务区,建有宿舍、食堂、安保室、卫生间、医疗室等生活用房及配套设施,满足学生在生态实践园的生活基本需要。

2.教学实践区。根据园内现状,可以开展、水产养殖、大棚种植等试验。农田种植和大棚种植是把在学校植物组织培养室内培植的植株移栽到这里,进一步观察探究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也可以进行“嫁接实验”“土壤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生态因子对生物生长的影响”“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含汞电池对土壤及植物生活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的探究实验”等实践操作。

水产养殖可以开展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试验,还可以利用无土栽培与土壤种植进行对照,进行“含磷洗衣粉对水体及水生生物生活的影响及解决方案的探究实验”,通过水体溶氧量、PH值、水体微生物种类等水质情况调查,及时提出整治方案并进行实施。

3.调查实践区。充分利用生态实践园周边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点,开展生物多样性的调查,并通过撰写调查报告、开展探究实验等形式,不断深入理解生态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态调查的基本技能。

4.物质循环区。修建沼气池,将可再利用的生物材料收集进入中心设置的沼气池,经过发酵处理,沼渣可以入塘,沼气可以提供补充园区生活所需能量,同时为学生提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形象展示,使学生能准确理解能量的多级利用的意义,体验物质循环利用,让学生在亲生实践中体验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加深对生态学原理的理解。

五、建设步骤

为了确保“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工作能科学、有序、良好地进行,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分为以下六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11年3-6月。主要工作:

1.成立“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委员会。

2.制定“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方案讨论稿,在全校进行论证。

3.在全校师生中广泛宣传发动,形成创建省级课程基地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2011年7月-12月。主要工作:

1.在市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办理学校原农场的改造建设手续。

2.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共同规划“生态学课程基地”,并就规划进行论证。

3.修改完善“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方案与规划,邀请专家就建设方案进行论证。

第三阶段:2012年1月-3月。主要工作:

1.规划实施,“生态学课程基地”基础建设。建设生态实验室、探究实验室、植物组培室和生态展示室。进行生态教育园、生态实践园的建设。

2.教师培训,与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教师培训,不断更新观念,创新思维,提高生物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指导能力。

第四阶段:2012年4-7月。主要工作:

1.充分利用校园内生态实验室和生态探究实验室等,开展生态学教学与实践探究活动,并组织学生进入“生态实践园”开展生物学科生态相关内容的学习实践活动。

2.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建设。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使学生进入“生态学课程基地”开展生物实践活动常态化,成为省级课程基地和丹中办学新亮点。

3.宣传辐射,通过展示“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建设成果,在丹阳市乃至全省产生示范作用,使我校“生态学课程基地”成立全省生物学科教学的综合实践基地。

六、保障措施及相关规定

1.成立“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领导小组、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的组织领导、规划协调和检查评比等工作。

(1)领导小组:

组长:朱禾勤副组长:王永强

成员:刘国跃王移风束晓霞李建平

(2)专家指导委员会:

相关高校与科研机构;

朱禾勤(生物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省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

束晓霞(南京师范大学教育博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

宋洪兵(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博士研究生,中学高级教师)

2.构建“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和管理的支持体系。

(1)专业支持。与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达成相关协议,以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来引领我校“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建设。

(2)同行互助——通过开展校与校交流互助,使我校“生态学课程基地”资源能与其他学校实现共享,共同促进“生态学课程基地”的建设。

(3)制度保障——在“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相关管理制度,使“生态学课程基地”教育、教学功能常态化。

(4)政策导向——在各级政府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对“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与使用、管理工作突出的集体与个人,由学校设立专项基金进行奖励。

(5)体验成功——成果展示,学校定期将“生态学课程基地”的教育教学成果进行展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作用。

3.经费保障。在省、市的财政、教育部门的支持下,每年将设立“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的专项经费,保证“生态学课程基地”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文为中国校长网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到:
十八大学习  感悟报告  学习心得  领导发言

朱禾勤

省份: 地区:
学校:丹阳高级中学

校长经典之作

联系校长

地址:江苏省丹阳市新民西路138号

电话:051186522062

邮箱:sdygjzx@163.com

朱禾勤校长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丹阳高级中学校长—朱禾勤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中国校长网    

中国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