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校长管理中心
用户名: 密码:

领导专家:朱建民

中国校长独特展示平台http://www.xiaozhang.com.cn

办教育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高考升学率上

发布时间:2013/11/13

0次查看

朱建民发布

        2013年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座谈会近日在北京第35中学高中部举行。座谈会以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主题,深刻讨论学校在落实《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实践经验以及对方案的建议,中小学师资队伍建设等问题。辽宁、海南、上海、北京等13个省、市的19位校长以及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北京第35中学朱建民校长表示,现在对教育的评价只是过多地突出强化教育的社会适应性,而往往忽略了或者是忽视了教育的社会人文性。我们评价一所学校、评价一名老师、评价一个学生,往往是把学生升入名牌大学或者是实现高端就业作为标准,而不是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丰富的个性、良好的价值品质、服务社会的社会责任感、永不枯竭的创新精神和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作为标准。

  不同的教育质量观,一定会选择不同的学校发展之路和不同的育人模式。21世纪的校长应该跳出教育看教育,回到教育的原点看教育。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中国的基础教育不能再以高考为圆心画圆,建设创新型国家依靠的是创新型的教育。

  拔尖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两大特征:一是具有伟大的责任心,即对国家、对民族应具有一定的责任心;二是具有伟大的创造力,即批判性思维,但现在学生却习惯或擅长于记忆一些死的知识,缺乏质疑精神。所以办教育的着眼点不应该放在高考的升学率上,而应该思考在未来20年、30年之后中国需要什么样的人,世界需要什么样的人,未来拔尖创新人才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

  “一所学校的课程观就决定了学校的人才观。”朱校长介绍,35中这些年一直围绕着温家宝总理提出的中国教育的两个深层次的问题,即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素质教育的问题,在思考,并在实践中创新。2010年5月,35中和中国科学院京区科协合作办学,创办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班。35中和中科院为科技班的学生量身定制了一套课程,包括国家基础必修课程、综合选修课程、中科院课程、学生社团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中中科院课程是由中科院的专家为学生量身定制的课程。学校去年10月成立北京市首个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其中6个高端实验室将面向北京所有具有相关特长的、有潜质的学生,实现跨校、跨学段、跨学科的联合培养。

分享到:

朱建民

职位: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

专家经典之作

联系专家

学校:

电话:

邮箱:

朱建民专家畅谈教育论知

Copyright © 2013 专家—朱建民的官方网站.

技术支持:校长网    免费服务专线:400-606-3393

校长网提供免费校长咨询服务,长期与数万名校长联手合作,打造出了覆盖全国范围的校长联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