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吹响了加快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号角,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020年人均GDP翻两番等宏伟蓝图的实现无不向各级各类学校提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大面积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是前提条件。
一、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促使师生内心和谐
一位哲人说:“唯有内心真正达到和谐,才能静心,也有深情;才能相守,又有自由”。和谐的师生关系使老师在受到学生尊重中达到内心和谐,也使学生在享受到与老师平等相处并受到老师充分关爱中实现内心和谐。
老师内心和谐使其具有正常的心态,不自卑、不伤感、不妒忌,具有高洁的品质,不自欺、不欺人,既能勇于争先,又不计较名利,既能刚正不阿,又能与人和谐相处,心无旁骛,全神贯注,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事业干好。
和谐的师生关系促成的内心和谐的教师,能对自身条件、对自己的家庭、生活、工作、事业形成明晰、科学、客观的认识,从而专心治学,静心从教,对生活、工作、事业充满深情;内心和谐使人乐于学习、敏于思考,善于钻研,勇于创新,使人在自觉中不断提高专业技能,教学艺术,小有成功中更爱本职,对事业更“能相守”。 “能相守”中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在“能相守”中不懈进步,使教师在自己的工作、事业中“又有自由”。 “又有自由”的老师受到同事、领导、家长的欣赏,特别是学生的敬仰,使他更加“能相守”,内心更和谐。“又有自由”的老师可用自己高超的教学艺术使更多的学生达到内心和谐。
和谐的师生关系培养出内心和谐的学生。内心和谐的学生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情趣、健康的身心,顽强的意志,豁达的性格;内心和谐的学生具有极强的自尊、自爱、自强、自治、自学意识和能力;内心和谐的学生能经受住考试失利的考验,升学失败的挫折,形形色色享乐主义的诱惑,心无旁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在勤奋刻苦的学习中不断取得学习成绩的提升,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中更加积极主动地探究学法,提升成绩。大凡学习成绩一贯优异,出类拔萃、成为各类状元或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的高才生,无不是内心和谐的学生,考不上大学,步入社会后对基层职业“能相守”,在“能相守”中积极学习,不懈进步,在工作中“又有自由”成为“土专家”的学生也无不是内心和谐的学生。
内心和谐的教师竭诚尽智,精心施教,内心和谐的学生专心致志,忘我学习,教育教学质量一定会持续提高。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促成学生亲师信道
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是让学生乐学、善学。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学及学的结果来体现。乐学、好学是会学、善学的前提,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让学生爱上老师,从而爱上老师所教学科,亲近老师、从而亲近老师所教学科,乐与老师交往。从而乐于钻研老师所教学科,这也就是亲其师,信其道。有了学生的亲其师、信其道,而后才有近其师、精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引导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最有效的教学手段。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首要特征是平等。老师蹲下身来平等地与学生交往,客观公正、平等地对待所有学生,与学生推心置腹地交流,真诚无私地关爱每位学生,让学生在被充分尊重中愉快地接受教育。润物无声的教育才能陶冶出尊师好学的学生。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用“三块糖”成功教育打架男孩子的故事中,打架的小男孩来到陶校长办公室门前,原本准备挨训,可陶校长不仅没有批评他,而是奖给他一块糖,奖励他按时到校长办公室的行为。这一不“批”反“奖”立刻使小男孩受对陶校长产生了好感,立刻打消了小男孩的抵触心理,让小男孩为对付陶校长而准备的各种理由甚至谎言都失去了用场,陶校长从而能较容易地了解事实真相和小男孩的真实思想,从而正确地做出判断,巧妙准确地进行引导教育。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第二个特征是尊重。老师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人看,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基本权利,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用语言霸权、心理鞭子对付学生。学生受到老师的尊重后,会加倍尊重老师,从而更乐于接近老师,自觉不自觉地接受老师的主张,心悦诚服地听从老师的教导。陶行知先生对打架的小男孩没有训斥、指责。而是和颜悦色地奖给他糖,奖励他守时,奖励他主持正义……,小男孩受到陶校长的尊重后自然更加尊重陶校长,从而愿意坦诚地承认错误,心悦诚服地接受陶行知先生的教育、陶先生的这次教育一定能使这位小男孩铭记终生,受益终身。
和谐的师生关系的第三个特征是宽容。老师要有宽容心。要把学生当人看,当未成年人看,要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能宽容学生需要一定时间方能改正错误,能宽容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出现的新错误及学生不经意间的旧错误重犯。老师的宽容能让学生感受到真爱,让学生受到感动,得到感化。大多时候,宽容比苛刻的指责,严厉的处罚更有效,如要根本上解决中学生的早恋现象,上网成隐,抽烟逃课等问题,靠简单粗暴的教育手段基本不能凑效,反而极容易把这些学生推出可教育改变的学生之列,彻底毁掉他们。而只有那些真正有事业心,能宽容这些学生与这些学生交朋友、和谐相处的教师才能真正感化教育这些学生。这些学生一经教育好可为家庭为社会增添更多和谐、幸福。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师生教学和谐的保证
实现教学和谐是提高教学效率,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出路。《管子兵法》云:“和合即能和谐”,就是说有了和睦、团结,行动就能协调,就能达到步调一致。教学和谐即是教师与学生能和睦团结、协作,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步调一致,默契高效。能否实现教学和谐的关键因素是教师、是教师的教。
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不再是教师唱独角戏,不再是单调枯燥的先生讲、学生听,而是教师生动活泼地与学生打成一片,师生平等协作,生机勃勃地探究知识。教师的教主要表现在引导学生读书,启发学生思考,指点学生实践,组织学生讨论,协助学生总结,教师的教通过帮助学生的学体现。教与学相协调,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知识,掌握学习方法,一定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四、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前提
教是为了不教,是为了让学生会学,教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教育教学高质量的标志就是培养的学生不仅能熟练掌握知识,而且能较好地迁移运用知识、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和谐的师生关系主宰下的教学,教师内心和谐、学识渊博、教法新颖,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能自觉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内心和谐教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能允许学生扬长发展,能允许学生提出奇思妙想,并能主动帮学生去验证奇思妙想,这些都为学生炼就创新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里,积极思考,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自己获得的知识结构科学、为培养提升创新实践能力奠定了基础。
教师更新教学理念,钻研教学业务,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做内心和谐的人,做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贤者,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的提升。
上一篇:做新时期形象与素质兼备的好教师
下一篇:青年教师要修炼“五心”
论文排行榜
精品论文
推荐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