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时期以来,人们普遍把教育质量与学生的考试分数等同起来,认为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则教育质量高,反之,则低。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就异化为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学校教育的一切方法和手段都围绕着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展开。在这种“分数本位”质量观的影响下,出现了学校管理封闭、课堂教学满堂“灌”、教辅资料“泛滥”、考试“频繁”等现象,其实质是见“分”不见“人”、重“考”轻“学”、重“教”轻“育”,结果造成了本应丰富多彩、充满理想色彩和生命活力的学习过程和校园生活远离了时代现实、脱离了社会实践,使教育沦为纯粹训练应试技能的活动。学生学习的愉悦、兴奋、发现、成功体验越来越少,单调、枯燥、乏味、疲惫、厌烦、挫折感越来越多。这种不按照学生成长规律,甚至不惜牺牲学生的身体健康换来的“分数”,我们宁可不要。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然而,在“一切为了应试”的课堂上,我们何曾重视过“人”的存在?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天起,就辛辛苦苦地备、教、改、辅、考,而结果却是越来越多的学生厌恶学习、越来越多的批评指向教育……尴尬、委屈、痛苦之后,我们应该进行深刻反思。
教育质量的真正含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应着眼于“人”的发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育人,教学水平的高低、教育效果的优劣,最终都应体现在培养对象的质量上。高质量的教育应当体现在:广大师生有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信念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师生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价值,教师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总而言之,真正的高质量应体现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走出校门后不能获得持续而良好的发展,那么我们所做的一切教育工作都是徒劳的;如果我们教育的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成为建设国家的有用之才,能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做出贡献,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成功的,我们的教育就是高质量的教育。因此,评判一所学校的教育质量应该是十年二十年后看这所学校当年的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情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
当今如何提高教育质量,我认为,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坚持“以人为本、以德治校”的教育理念。广大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们,要抛弃自我、抛弃功利主义思想,不片面追求升学率,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真正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为工作追求。首先,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教学学科基础知识、训练各种基本技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学科思想、科学精神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使学生具备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创新的精神和善于实践的能力。其次,要遵循学生的发展规律。一切教育活动只有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才能有效果。再次,要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和谐环境。
建设科学、民主、探究、创新的校园文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在兴趣、习惯、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思想品德等方面,这些素质的养成需要在和谐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另外,还要提倡以德治校,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社会认可度、职业幸福感,充分发挥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实现师生和谐发展。二是践行“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其核心是:在尊重人的差异的前提下,采用恰当的教育方法,促进每个人发展。学生的学习基础、兴趣、爱好、天赋等因素各不相同,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学生不是知识的容器,教师不能给学生制订统一的目标,采用同样的方法,要求同样的步伐。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应落实到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强调针对性,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力所能及的发展。教师应采取教学梯度性策略,为学生量体裁衣;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帮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学法。其次强调自主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扭转被动学习的现状,激发学生内在热情,依靠学生的内在动力实现主动发展、生动发展,通过学生个体的努力,实现各自的奋斗目标。为此,学校应放开学习资源、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交流方式等,让学生读想读的书、做想做的实验;通过课内外各种平台,加强师生交流,在教学“真问题”的引领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探究学习;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的焦点、热点、难点,思考社会人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投身各项有益的实践,在活动中努力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其乐学好学,知行统一。三是走出“满堂灌”的教学困境。首先,教师要“讲得精”,多讲重点要点、易错易混之处和概念规律等,不讲学生已经懂的、学生可以自己弄懂的以及学生不需要弄懂的。其次,教师要“讲得及时”,把握讲课的火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在学生预习、思考的基础上,适时点拨开导,才能收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永恒主题,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我们只有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上一篇:校长的教育思想与学校的长足发展
论文排行榜
精品论文
推荐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