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指向核心素养的“开放式课程”建构
校长论文,张云鹰,开放式课程,课程个性化,课程活动化,多元化

指向核心素养的“开放式课程”建构

作者:张云鹰 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1628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6/12/9
分享到:

张云鹰简介
  著名特级教师,语文正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广东省劳动模范。深圳市高级人才,享受深圳市“政府特殊津贴”, 深圳市“名校长”,深圳市首批“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十佳”优秀校长,深圳市“教书育人模范”,深圳市“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深圳市十大“全民阅读优秀推广人”之一,现任深圳市宝安区坪洲小学校长。
  首创“开放式教育”,形成“开放式语文教学”流派,其研究成果荣获教育部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第八届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相关研究曾被《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校长》《语文教学通讯》《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媒体报道推广。先后出版《教育智慧与学校创新》《开放式教育》《开放式阅读教学》《开放式作文教学》《开放式活动课程》等多部专著,并在国内持续热销。在《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中国教育学刊》《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师》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讲学足迹遍布国内29个省(市、自治区)及部分东南亚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的欢迎。

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已有15年之久。今年,教育部指向核心素养培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提出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创新实践”六大素养培养标准的出台,是基础教育里程碑式的改革事件。

改革的实践,需要依靠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师的落实和转化,否则就永远停留在核心概念中。我们的“开放式课程”的建构,就是与“国家标准”相匹配的,不管是基础性课程还是“配方”课程,亦或是德育课程还是环境课程,所有课程都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为依据,引领课改的方向。“开放式课程”重构了体系性、科学性、先进性的学校开放式整体课程新体系。

一、开放式课程的基本内涵

“开放式课程”的概念实质,是针对学校课程内容过于统一、过分强调共同基础,对学生兴趣培养和个性发展重视不够的弊端而产生的。“开放式课程”的本质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学校课程体系及其操作策略,即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改革要求,并通过对课程的目标设定、结构形态、运作机制、资源开发以及评价体系的探究,建构特色鲜明、个性显著的“开放”模式。

开放式课程是诸多课程规定的辩证统一,它包括:(1)课程目标在共性和个性方面的辩证统一,即一方面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一方面又推动其兴趣和个性的发展;(2)课程内容在基础性和特色性方面的辩证统一,即一方面要体现国家意志,一方面体现学校的风格;(3)课程评价在统一性和多元性方面的统一,即一方面要体现统一标准,一方面要体现个性化的标准。

“开放式课程”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五个“打开”即:(1)实现空间的开放性;(2)实行弹性化时间制度;(3)促进课程的综合化;(4)促进教学人员间的合作性;(5)创建学习化社区。

二、开放式课程的体系构建

国家课程校本化

——解放孩子心灵

我们在实施国家课程时,围绕核心素养的培养,抓住学科的关键能力,将静态的国家课程转变为动态的校本课程。

我们转变的策略是主张和践行“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是基于主体性发展理论,基于儿童生活,构建以活动、体验、问题多元形式为特征的多维个性化教学。它以关注生命自由成长为本,强调学科间融合与打通,既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世界。它的文化核心是为了孩子心灵的解放;它的课堂追求“教起于思,开而弗达;学起于悦,活而有序”,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后情未了;它常采用活动式、游戏式、体验式、问题式、综合式等教学方式。做到:(1)每周安排一节学科活动课,彰显学生的自主性、体验性、创新性和实践性;(2)打通学科之间的教学界限,体现课程不再是“孤军作战”;(3)探索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的融通,目标设定、内容选择、方法使用呈现开放性;(4)学习空间从课内走向课外,从课堂走向生活。学科与活动开放,课堂与生活开放,校内与校外开放,让儿童成为外部世界真正的探索者。

“开放式教学”强调目标开放、内容开放、思维开放、表达开放、手段开放、评价开放、空间开放、情感开放和人格开放等等。它是对课程理念的确认与落实。

“配方”课程个性化

——点燃人生梦想

我把学校的特色课程体系命名为“配方课程”,包含以下含义:

首先,“配方”课程如中医给人配药方一样,需要“对症”下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给他配什么样的课程。我们学校的课程是百花齐放的。喜欢文学的,就参加成语大观园、绘本阅读、电影欣赏、影视经典和英语话剧社等的配方课;喜欢艺术的,就加入手风琴、拉丁舞、吉他等配方行列;喜欢健体动手的,就去健美操、跆拳道、羽毛球、酿造葡萄酒、厨艺、功夫茶、机器人等配方课程。

其次,“配方课程”需要学生和老师的双向“匹配”。目前,学校共开发了88门配方课程,实现了教师开课率和学生参与率两个百分之百。有些课程,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设置的,如剪纸、青花线描、趣味数学等;有些课程,则是学生的个性需求,我们根据其需求来开设。如插花、泥塑、茶艺等;有些课程,是师生共同开发的,如语文、数学、活动课程等。这些课程开设后,让学生自主选课走课。学生的选择权越大,自由度越大,个性发展空间的可能性就越大。

再次,“配方课程”在设置上,还与我们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文明都市人的育人目标“相匹配”。例如“孔子小学堂”,“走进客家文化”,“日行七善”、“每日十会”等就是培养学生的“德行”;创意DIY、电子报刊、趣味数学、智力七巧板、围棋等属于“智慧”的课程;少儿英文歌曲、趣味剪贴画、花艺、茶艺等课程,旨在培养“情趣”;艺体方面,比如少儿舞蹈、混声合唱、爵士鼓、健美操等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气质”。

“配方”的思想,与开放式教育的理念一脉相承的。所配的“方”,即所开的课,是完全开放的。一是我们的课程不仅让本校老师自己开,也充分利用有效的社会资源。例如请有专长的社会人士以“教育义工”的身份到学校来开课。二是把配方课程拓展到“家长配方”。

类似“配方课程”的项目,很多学校是以第二课堂或者学生社团的形式在开展,但是我们将其完全课程化。

首先,是管理教师“配方课程”的准入资格。我们老师或家长要申报开设一门课程,需要提供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评价、招生范围、所需课时、具体实施、保障措施等资料。就自己申报的配方课程发表演说、进行陈述。学校成立了一个“配方课程专家委员会”,老师们在申报的时候,须接受专家答辩,举办“配方课程论证会”,负责评审的评委教师对每位演说者的申报陈述即时“质疑问难”,并根据其回答予以评分,专家觉得可行,方可通过。

其次,是严格遵循学生“配方”的走课制度。我们把开设的88门配方课程真正当成课程来做。我们允许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喜好和特长做适当调整。同时,我们也选择一些重点将其做成精品课程。

再次,是把握“配方课程”的检验关。实行“配方课程学业证书”制。学校设计并制作了“配方课程学业证书”,发给每一位学生,用以评价学生“配方课程”的学习情况,促进其自主发展。“学业证书”分课程类别、名称、获得等级等项目对学生的学习情况采用“五星评价法”,一星为入格,二星为合格,三星为升格,四星为出格,五星为风格。教师根据学生的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学习能力、自主创新、互动参与、课前准备等表现做出评价并确定星级。

德育课程活动化

——落实立德树人

学校每年举办“校园八节”活动,既与我们培养“有德行、有智慧、有情趣、有气质”的育人目标紧密结合,也充分体现核心素养的培育。3月踏青节、9月雏鹰节重在培育“有德行”的人,落实品德和生活素养。3月学校“青青园”种植青菜;“百草园”培育中草药;环保服装设计表演等。每年9月所有新教师新同学要在书韵园里进行“拜孔仪式”、一年级新生“点朱砂启蒙学”,种下的是传统文化尊师的种子。4月健美节、11月悦读节重在培养“有情趣”的人,培育身心和学习素养。5月超人节”、10月观察节重在培养“有智慧”的人,培育信息和创新素养。6月秀秀节、12月狂欢节重在培养有“有气质”的人,培育审美和国际素养。

环境课程多元化

——熏染人性情操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之什》中有一篇《菁菁者莪》:“菁菁者莪,在彼中阿,既见君子,乐且有仪。菁菁者莪,在彼中沚,既见君子,我心则喜。菁菁者莪,在彼中陵,既见君子,锡我百朋。汎汎杨舟,载沉载浮,既见君子,我心则休。”我认为:《菁菁者莪》是“乐育材也”,也就是对培育人才的赞美,诗以“莪”之茂盛,生长在山陵水边,正意指人才的成长。人们常将其中君子解为老师,其实这正是成长的人才。这也正是“美在坪洲”的见证。

作为开放式课程的外在体现,我们十分重视具有熏染人性情操的校园环境的设计布置。每天,我们步入校园,幽香阵阵。孔子、老子、韩非子的铜像与花木相映成辉;贝多芬、爱因斯坦、鲁迅等名人石像与假山喷泉遥相呼应;花坛盆景,藤萝翠竹,恍若江南园林;草坪、小径、亭台、楼榭,颇具山林野趣……将经典与自然完美结合,将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三、开放式课程的评价与反思

评价机制撬动开放式课程,开放式教学仅仅用一张试卷评价学生是狭隘的、封闭的。我们研究和探索参与式评价,从规范到张扬;发展性评价,从封闭到开放;形成性评价,从分数到素养。

课程改革需要系统的顶层设计,让课程重构、学科重组、课堂重建;今后的课程改革应从教学模式变革向育人模式培养转变;进一步探索开放式课程评价方式,体现全面、全程、全体的评价特征。多年的改革,让我深深体会到:“开放式课程”的建构,使校长在变革中提升了领导力;使教师在改变中增强了教学力;使学生在参与中呈现了生命力 ;使学校在推动中构成了文化力。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