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2014校长高峰论坛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 > 笃实的过程管理 严谨的细节管理
校长网,校长论文,过程管理,细节管理

笃实的过程管理 严谨的细节管理

作者:鞠九兵 江苏省石庄高级中学738次查看
发布时间:2016/7/18
分享到:
我校创建于1951年,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秉承厚德笃学的校风,不断发展壮大,1998年升格为省重点高中,2003年转为省三星高中,在如皋市(县级市)属第二层次的高中。学校占地163亩,拥有6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近4000人。2006年我校高三共1047名学生,其中当年高一录取时列如皋市前300名的学生仅1人,前600名的有5人,前1600名的218人,前2600名的463人,前3400名的学生也只有572人。但经过全校上下齐抓共管,奋力拼搏,06年高考再次取得了优异成绩:600分以上140人(其中650以上2人);本科上线640人,其中本一上线371人,本二269人,实际录取本科737人,学科均分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九门学科高考均分均列如皋市前三名,其中有两门学科列第一,一门学科列第二,有多项指标列南通市(地级市)78所完中的第九。在2006年如皋市高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中,连续第五年获得一等奖(该评估有三方面的内容:高考本科上线率、学生参加省级及其以上学科竞赛获奖情况、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创新管理情况)。取得这样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南通市教育局带领全市高中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真心实意推进素质教育;得益于兄弟县市、兄弟学校对我校的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如皋全市上下一盘棋的“大高考精神”。如皋的高中教育提出,所有的高中都要确立“校校出奇迹,人人能录取”的思想,在全方位抓好高中教育的基础上,着力瞄准社会各界关注的核心指标──高考,做到“科学抓,抓科学;提前抓,抓提前;反复抓,抓反复;细致抓,抓细致”。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把“笃实”贯串在高中三年教育过程的始终,在过程上下功夫,在细节做文章,踏踏实实地走好每一步。
一、高中三年需要一种笃实的过程,尤其是高三一年
(一)目标管理——激情充满过程
有一句广告词这样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同样,一所学校目标定位的高低和气度的大小,往往决定其发展的方向和水平。06届根据高一招生时的生源状况,局里下达的本科指标为480个,经过反复推敲和论证,学校对高三下达高考本科指标为550个,年级组再根据各班生源和发展状况自我追加指标到620个,各班级再将完成指标的工作细化到学科,落实到有关任课老师头上。指标的层层分解,也是压力的层层分担,学校教学质量这副重担,每个人都挑着一份,每个人都感到肩上有压力。当然,我们不因为教师有了积极性、主动性,就失察,常规检查仍必不可少。每一次规范练习和考试,学校都将各班前n名人数与指标进行比照,及时了解各班的发展动态。通过年级分析会、班级分析会、学科分析会等形式分析各班、各科的升降情况及形成的原因,如果出现负增长则要查找问题,落实责任,对教学效果实在不理想又确有水平能力问题的教师及时采取措施。
     正因为有目标的激励,不断爆发出老师们为实现目标而燃烧的激情。近几年,我校基础年级的交班考试,都约有七成的学科达到如皋市前二名;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攀升,教学质量呈高位走强之势。06高考,我们不但完成了必成指标,也完成了奋斗目标,就是追加指标,我们也完成了,这真正验证了那句话:目标能够释放潜能,目标能够创造奇迹!同时我们也真正感受到:目标虽给人带来压力,但没有目标结果是双倍的压力!
(二)环节管理——笃实贯穿过程
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更精彩。没有笃实的流程,就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
     近年来,我校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制定了《石庄中学“四主”思想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四主”思想:贯串多边合作的主导思想;确立学生学习的主角地位;激发求真探究的主动欲望;发挥生命成长的主体作用。)来规范备课,规范上课,规范训练,规范辅导,规范试题。重点说一下试题(练习)编制上的要求是:内容、题型、题量、结构、难度和效度要规范。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时段,要求老师们做到“五选”:一选“面”,分章节选取相对应的知识点,选择时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重在打基础;二选“点”,分专题选取学科内及学科间的综合交叉的知识点;三选“型”,按照考试的不同题型有针对性加以选取;四选“模”,瞄准考纲,分工精选,备课组长科学组合;五选“漏”,回过头来对学生反复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找出学生的薄弱环节,选用相应的原题或变动原题对有关知识点进行训练,以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
(三)拓展管理——课改引领过程
随着考试改革的深化和新课改的推进,高考命题将更加凸显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考查,高中教学势必要顺应这一变化,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我们也清醒地懂得,重能力不是轻基础,重能力不等于加难度。在处理基础与能力的关系上,我们的做法是:
      一是在高考第一轮复习中,要求各科老师进行知识点的全面扫描,做到知识点一个不漏,基础题训练一着不让,所有检测题都以低档、中档、中高档题为主,一旦发现学生知识掌握的漏洞,及时补救,力争使基础知识人人过关。即使到了综合训练阶段,对基础也绝不放松。
      二是在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促使学生思维由感性向理性、由具体向抽象的过渡。新课改提出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除了知能目标外,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要目标维度,是一种非智力因素,但它对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能力至关重要。在具体实践中,我校以省十五立项课题“在以问题为中心的学科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为抓手,要求各科老师“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
      三是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近几年高考的一个重要趋向就是广泛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我校利用早饭和中午新闻时间,组织学生收听观看新闻节目,关注有关社会热点和时事焦点,在复习的过程中以现代科技为背景,将前沿的科学成果引进课堂,融合国情、环保等内容,组织学生积极参加科普创新活动,使之领悟知识的真谛,进一步增强综合思维的能力。
二、高中三年需要优化的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高三一年
学生快乐需要一种可见的效率,尤其是边缘学生。06届高三,我们较为成功的一点是“效率革命”。社会上说,现在的学生苦。生活条件上苦吗?比过去好多了;学习条件苦吗?比过去精彩多了;家庭保障上苦吗?比从前富裕多了。那到底是什么让学生觉得苦?一句话,机械操作,耗时损体,效率低下。怎么办?在效率上做文章。我们的做法是:优化课堂的讲练效率,细化课后的背做效率,提高考试的得分效率,增强学习的动力效率。
“效率革命”的关键是在课堂。受复习课要大容量的影响,不少教师在课堂上容易不自觉地施行“满堂灌”,课堂上学生动手动脑动嘴的时间少,学习方式单调,时间一长,疑点越多,心理压力越重,导致焦虑失眠,记忆力下降,学习效率低下,考试成绩不理想,进一步挫伤学习的动力,厌学的情绪就滋生了。要打破这种“学习低效率链”,就必须对课堂的讲和练的时间做个规定,我校要求课堂老师授课时间不得超过20分钟,让学生有时间在课堂上提问消化,每一节复习课都有配套的练习当堂训练巩固。实践证明,这一做法不但没有减慢教学的进程,反而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课后的学习管理也很重要,我校对课后的作业做了规定:学生的辅导用书每科限用一本;文科的课后作业量每科不得超过20分钟,主要利用晨读和晚读的时间完成;理科的作业量每科不得超过30分钟,利用晚自修的时间完成;作文写作在课堂上限时完成;若白天有学科已规模测试过,则不得布置课后作业;当天的课后作业须在晚自修结束前完成,若因为量的原因不能完成,学生有权不做;允许优等生和落后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课后作业。
我们认为,要提高考试的得分效率,就是要做到审题准确迅速,思维缜密系统,书写规范流畅,心情轻松愉悦,精力专注集中。审题的准确具体体现在数据准确,词义清晰,信息全真,指向明白;思维缜密系统体现在平时就要进行思维品质的培养,课堂上让学生自主探究其实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这非一日之功,在考试评分时,我们重视给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分,思路正确,层次清楚,哪怕没有结果,也要酌情给分,让学生知道思路决定出路,特别是体现学生创新意识的那些答案或语段,我们更是要给鼓励分;书写规范流畅直接体现在得分上,这也是我们最能看出学生基本素养的一个方面,大家都知道要规范,但流畅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于是,即使在复习课上,我们也要求老师训练学生的书写能力,能写一手端正流畅的字,至少能说明该生有一定的审美能力甚至是意志力和精细度。
增强学习的动力效率,说的是让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更能增强学习的效率。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一是久下功夫不见效而产生的“无为”落差心理,二是学科抢时间让学生招架不住而产生疲惫状态,三是家长的叨唠,老师的指标让学生产生强大的心理压力而生成的厌学情绪。下功夫就见效用测试来体现,老师讲的学生练的考试时就要体现,即使是原题也不必大惊小怪,把学生成功的自信心树起来才有攀高的台阶和基础;学科之间要真诚合作,相互体谅;对于家长,通过家长会、小型座谈会和《致家长的公开信》引导家长不把叨唠、攀比、责怪、数落、烦恼带给子女,而把体贴、服务、欣慰、表扬、自豪带给子女;对于教师,学校不施加压力,也不允许老师向学生施加压力,心中的指标只是个追求,实在完成不了也不是天崩地陷的事情,但人人要有成功的梦想,班班要有记忆的荣光。目前,我们07届20个班,班班有追求,人人有梦想,他们想有朝一日能将今天的千锤百炼演绎成明天的美好记忆。
我们不知道“效率革命”到底让多少“边缘生”提升了一个录取的档次,但从学生们喜悦的目光中,我们读出了他们的快乐,他们在高三苦涩日子里形成的并将传递终身的快乐。
三、教育的成功需要一种传神的细节,尤其是走出高考
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功,但细节太多了,其实传神的细节才能让我们走向成功,走出高考。我们的做法概括起来:一是关心特殊生要细到“骨节”,二是关怀高三人要细到“情节”,三是关注高考要细到“小节”。
教育的成功,不单单是分数的耀眼,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特殊生,之所以特殊,是特殊的家境背景,造就了他们特殊的性格,引发了他们特殊的学业境况,关心他们就要从这些“骨节”下手。为了让少部分贫困家庭的学生每学期交费注册时不尴尬,学校通过暗中调查,整理出这部分学生的家境档案,对照政策,将减免表直接交给会计室,在交费注册时直接减免,这样既减少了手续,又保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在不知不觉中关爱才是真正的关爱。同样的道理,学校食堂向全体寄宿生提供免费菜汤,一是保护贫困生的自尊心,二是让更多的学生享受到学校的关爱。不在公开场合扶助贫困生,不在公开场合批评问题生,不在公开场合数落弱科生,但又要切实地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这既是一场沉默的爱的行动,又是一场无私的爱的奉献,我们关爱无声,学生默默感恩。突破了家境造成的特殊“瓶颈”,真正触及特殊生发展“骨节”的是他们的学业进步,因为学生自信指数的核心指标是他们的学业,而要真正提高高考的学科均分,这部分学生是不能置之不理的。对这部分学生,我校采取“基础战”,真正把基础打牢,弄懂基本概念,理清基本思路,掌握基本题型,稳拿基础分数,不要说对这些特殊生效果明显,就是对学优生也能更进一步。多年的高考证明,要想提高均分,抓好所有学生的基础是最实惠的选择。正是因为我们把细节工作做到了特殊生的“骨节”里,06年高考,我校高三受助的特殊生录取本二以上的高校达到76.5%,这一收获对学校来说是个意外,对他们来说却是永恒。
在我们的校园里,天大的事是教师的事。我们冲破了“精神万能”的极左思想,强调精神激励和物质奖励的有机结合。在课时津贴的分配上我们真正做到了:普通教师比干部多;中层干部比学校领导多;骨干教师比一般教师多;一般教师比职工多。更为重要的是学校为教职工分担了上级摊派的有关费用,保证做到了及时足额发放教师的工资。为了解决教师住房问题,学校在镇区征地新建了五幢宿舍楼,从土建到装潢结束,没有让教师操一点心,搬进去就住;宿舍离学校较远,用开水不方便,学校就每天用专门的运水车开到宿舍区,帮每一户的水瓶冲好放到开水架上,教师回家只需拎一下。实践告诉我们,对教师的关怀若能达到情到细处的地步,也算是我们找到了一处传神的细节了。
高考无小事,事事总关键,尤其是后期管理和组织送考更要精中求细,细中求精。每年高考前两个月,学校食堂为高三学生开辟专用的售饭窗口;生活管理员义务为高三学生充开水,收衣被;学校的花木工每周为高三教室配送鲜艳的象征进取和成功的鲜花盆景,在视觉效果上起到暗示和激励的作用;就连传达室的保安也为高三学生当起了邮递员,将家长送来的东西及时准确地分送到学生手中;校长室每周要分批召开不同层次学生的恳谈会。这些看上去的“小节”对学生成功地走出高考非常有效。每年在组织送考中,我校都提出一个鲜明的送考主题,06年我们的主题是“笑傲高考真英雄”,在这个主题的指引下,精细地编排送考方案,送考方案细化到除考试时间的12.5个小时外的95.5个小时的序时工作安排,定时定事定人定量定言语表达度,每场考前讲话都从心理激励的角度安排专门稿件由专人讲,决不随随便便,敷衍了事。实践证明,调节好高考的非智力因素,并将这些因素发挥到极致对成功地走出高考至关重要,因为,高考是一种细活,一种需要形神兼备的细活,学生必须细心费神地去应试,老师必须细心耗神地去组织去服务。传神的细节避免节外生枝,传神的细节帮助学生多得巧分,传神的细节创造出难以解释的奇迹。
品读难忘教育,咀嚼平民教育,点击精英教育,践行奠基教育,无不是“过程、效率和细节”在引领着我们教育人行进在惠及国家和民族、福泽千万苍生的崎岖之路上,倘若我们搞教育的人能摒弃世俗的名利,能在纷扰嘈杂的社会环境中求得安静、安心、安教,那我们就可以共同验证,过程笃实出奇效,细节严谨铸辉煌!

意见反馈 |联系访谈 |客服电话:400-0711-222(工作时间9:30-18:30)